五招教你解决高中语文病句!——语文究竟难在哪里(二)

如何解决让你晕晕晕的病句?

且听此回分解

作者:顾菟

墙上挂着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一句既简单又不简单的病句,先在这里留个悬念,大家不妨试试怎么改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大致分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先看例题

1.(新课标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广泛载人中国文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答案】D

【试题解析】A项搭配不当,“充满”与“辩证法”不相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2.(新课标卷I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答案】C

【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句成分残缺。B句偷换主语。D句句是杂糅。

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C.

[解析]A项,否定不当,“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项,成分残缺,“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人或单位”。

1.语序不当

为了表彰先进,我们了解了许多李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为了表彰先进,我们了解了李老师许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

2.搭配不当

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改正”与“缺点”不搭配,应说“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成分残余或赘余

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4.结构混乱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显示,近年全台公务员的离职人数已增升到每年约3000人,其中还以年轻、高学历人员为主,使人事结构老化。(结构混乱,可删去“据”或“显示”)

5.表意不明

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6.不合逻辑

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病句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

【例】不管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例】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是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例】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较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的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1)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2)凡是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解析】(1)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5.特征突破法

有些常见病句往往都有共同的错误,虽然句子复杂多变,但仍有规律可循。我们如果牢记特征,辨析语病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当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我们要进行三项检查―查语序、查语意、查搭配。

【例】(1)牧民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雪山、绿草和蓝天之间。

(2)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解析】(1)句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为“蓝天、雪山和绿草”。(2)句并列短语语意重复,应为“大批枪支弹药和其他武器物资”

修改病句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的)简(修改应简要的)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请注意这一点:只有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化读物,特别是规范的政论性文章,才能建立起敏锐的语感。对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我们可以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考虑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有些常见病句往往都有共同的错误,虽然句子复杂多变,但仍有规律可循。我们如果牢记特征,辨析语病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笔者说

说到底想要改好病句就要多读书,读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陶冶情操,培养气质,磨练心智,淬造品格。

锵锵锵,今日份的干货哦

激发向前一步的众力

孙祝安2019年04月09日04:4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江苏南京邮政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孙祝安

【故事】2月20日,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件,寄往“六合县

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实为王殿华),并备注“该烈士(20岁)于1947

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

孙祝安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看到信后发现姓名、地址皆有误,遂发出“英雄埋骨他乡,

今天请烈士回家!”的求助帖,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场自发的寻人“接力赛”席卷南京全城。经

过多方努力,孙祝安把信件交到了烈士家人手上,哽咽着说:“作为一名邮政人,一封信、一颗心是我

们的职责所在,现在烈士找到家了,我把这封信交给你们!”

点评:有人愿意投递“书写错误”的信件吗?有人愿意投入希望渺茫的事情吗?孙祝安用实际行动

回答——“愿意”。面对一封“地址有误”“査无此人”的陌生来信,他感念于烈士精神,发帖

求助后,激发了一切可以调动力量,完成了使命。“人民邮政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

为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不难,很多时候只需要向前多跨一步,只需要用心多做

些。之所以能找到烈士的亲人,是靠着孙祝安内心的一种信念,更靠着许多普通人共同“向前一

步”。烈士陵园寻找亲属,部队史馆提供史料,邮政人员接力查找,公安民警实地走访,新闻媒体发布

消息,社会公众响应转发,知情人员提供线索,档案部门比对核查……在短时间内,如此多的爱心力量

汇聚起来,为烈士铺就了一条回家路。正是每个人愿意“向前一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主动“向前一步”,更是为了回应烈士的召唤、传承精神的力量。在和平年代,大部分人不

用面对腥风血雨的考验,奉献的精神、担当的气质,体现在日常的行动里、每一次选择中。武警战

士郭展,在车站巡逻时发现一名失明老人,上前询问情况,用老人携带的木棍一步一步引导他出站;

列车长赵振起,抱着下肢瘫痪的大娘下车出站,他说“我们多伸一把手,他们(旅客)就少一些焦

虑”;湖北襄阳公交16路司机张桥,发现车上有扒手图谋不轨,几声大喝令嫌疑人乖乖交

出手机,帮乘客挽回了损失……事不在大,或许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次引导,

暖流就能浸润人心,精神就能散发光彩,让晚归者有人陪伴、让独行者不觉孤单。“向前一步”,

不是一个人的迈进,而是你我他共同的方向。无论在工作中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还是在生活中不吝奉献、众人拾柴,只要愿意伸出自己的手,每个人都是那个最值得依靠的人。

十年一诺暖如歌公益摄影师

2019年04月02日05:1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坚持十年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故事】“看镜头。微笑。非常

好!”在摄影师充满温情的镜头下,一位白发老人神采奕奕的笑容出现在了照片

上。这是“一张照片、一份温情”公益拍照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这项由广州日报摄影部、

广东岭南影派本土纪实摄影联盟、广州市侨颐社会服务中心等发起的活动,在不知不

觉中步入了第十个年头。每年元宵节,摄影师们都要为长者拍一张照片,至今已为超过

两万位长者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留下了无数难忘而动人的瞬间。

点评:镜头里有什么?春天的鲜花,飞扬的青春,难忘的记忆,还有老人们

的笑容……对于镜头中的老人们来说,这样的照片不会褪色,而摄影师们

也在快门的闪动中为岁月留影。给老人拍照,看似小事,却贵在坚持。从第一次开

始,到如今整整十年,用眼发现、用心感受,这是一种有情怀的承诺。在老人们

看来,这不仅是关爱,更是生命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86岁的郭婆婆从2005

年开始就没落下拍照活动,每年都要整理照片,去年中风后她对孩子说,“你们

什么都可以清,就是照片不能清”。这些照片在老人心中的分量何其重啊!可以说,

个镜头、一张照片、十年光阴,一头连着老人们的精神世界、生命历程,一头连着

摄影师的坚守信诺、全社会的接力关爱。照片上的笑脸背后,是发现老年人的

美,也是记录生活的美,更是彼此心心相印的见证。有老人一开始不习惯面对镜头,

要靠摄影师来摆姿势,到了第三年,老人家能反过来指导摄影师找角度了;每次

摄影活动前,老人们都精心准备,有的凌晨5点就起床梳洗打扮;很多摄影师与

老人们成了“忘年交”,常登门拜访、一起包汤圆……镜头一定格,生活更加有温

度、生命多了仪式感。

十年,沉淀生命历程,呈现生活之美。照片里,有一家老小,有金婚夫妇,有“白

发闺蜜”,说说笑笑、牵手相拥,无不在用微笑对待生活,散发着坚定与从容。

让人不觉想起此前网络上流行的“十年挑战”,对比自己前后的变化,映照成长的

轨迹。在时间轴上,我们更成熟了,家人更和睦了,国家更繁荣了,岁月的河水缓

缓流淌,载着你我,也载着我们的美好生活一路前行。

站台相聚梦在远方

【人物】相约在零点37分的铁路职工恋人

【故事】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陕西榆林站跑货运;雷杰是列车乘务员,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

之间。同是陕西绥德人,从老乡发展为情侣,经过榆林的列车帮他们定了情。2019年春节期

间,按照列车时刻表,雷杰值乘的列车会在零点37分驶入郝康工作的榆林站,但列车因积雪

晚点10分钟,原本停靠的8分钟变成了5分钟。跑过一节节车厢,两人终于相见了,雷杰

给郝康买了护手霜,郝康给雷杰送上了戒指。这次匆匆相遇,只有1分52秒。郝康说,“本

来想对她说嫁给我,今年把她娶了,这都没来得及说”。点评:郝康与雷杰相约在零点37

分的爱情故事,在春节期间,经由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

着爱意、激荡着人心。不少人说《新闻联播》让人看哭了,有网友留言说,“愿你们彼此带着对方的爱,

继续向前”。

段不长的火车站台,见证了无数出发与到达、相逢和别离。对远行者来说,站台是通往前

方的起点;对相守者来说,站台是离别后重聚的温馨港湾。对同为铁路职工的郝康与雷杰来说,更

能懂得站台停留意味着什么,每一分每一秒都如钻石般珍贵。

每逢春节假期,都会有很多这样的站台故事动人心扉。高铁列车餐吧长邹小娟和新乡东站工

作人员李翔,每次交会最长只能相聚2分钟;一位铁路女职工与年幼儿子相聚,不过3分钟;

父母为了能与作为列车员的女儿在车上团聚,在6年间买了288张车票……他们的站台短聚,

是工作需要使然,是坚守岗位使然,更是为了让多数人能和家人团聚。就像今年春晚小品《站台》

所表达的那样,夫妻俩团聚不到3分钟,而后在站台离别,再出发。艺术表达源自真实生活,

很多人泪湿眼眸,小小的站台满是无尽的爱。

春节万家团聚,一如站台相逢,短聚后又各奔东西,追梦奔跑。在珍贵而有限的时间里,亲

情、爱情、友情却会更显饱满。看吧,那些依旧坚守在铁路一线的职工们,还是回家少、出发多;

那些依旧在岗执勤的消防队员,只要听到报警铃声,就会义无反顾向前冲;那些依旧在基层扶贫的

干部们,也只能与家人团聚片刻后,回到一线扛起职责;那些把郝康与雷杰的故事讲述给我们的新闻

工作者们,依旧带着真情实感书写着普通人的不凡故事。我们不曾听到抱怨,却总能看到奔忙的身影,

从站台挥别家人,有的甚至都来不及道别一声,就这样踏上追梦圆梦的列车,为了自己,更是为

了千千万万人。

每个人都有无数次的启程与出发,既有美好的抵达,又有幸福的

相遇。今天,我们都是追梦人,都在努力奔跑,向着未来冲刺;今天的“流动中国”之所以充满

繁荣发展的活力,正因为每个人不停歇的脚步。纵使有时要离别遥望,有时要忍住相思,有时要耐住

寂寞,有时要克服困难,但在奋斗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奋力奔跑,便必有回响,终能梦圆。

术到极致近于道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

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将技艺融入工作、以匠心成就经典,推动着各

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群怎样的匠人?他们有着哪些优良品质?我们如何学习工匠精神?从即日

起,本栏目推出“匠人匠心”系列,以极致、传承、责任、专注、坚守、创新六个关键词扫描工匠精神,

与大家一起探讨、践行。

【点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很多大国工匠来说,极致就是和机器拼精度,

和时间拼速度,和标准拼态度,让“细”更细一些。

怎么拼出极致?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丝的误差,这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50;铣工

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这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70。正是精益求精,顾秋亮把

玻璃与金属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蛟龙号”观察窗才得以承受1400吨

的压力;李峰每缩小惯性导航系统1微米的变形,就能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

的轨道误差。大国重器、辉煌成就的背后,源自每个细节的精准到位。把手艺的精准、精确和精细视

为生命,极致就不会太遥远。

追求极致是一条心无旁骛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行,唯有全神贯注、

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术能在一朝一夕间练就?唯有日复

日地锻打、持续不断地钻研,才能成就绝活。高级技师孟剑锋对瑕疵零容忍,历经上百万次錾刻

敲击,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等国礼才惊艳问世;火箭“心脏”焊接师高凤林,只因“民族认可的满

足感用金钱买不到”,30年如一日进行发动机喷管焊接……指纹虽被磨平,布满茧子的双

手却积淀了匠人们的工艺淬炼、心智磨炼和人生历练,让技艺达到极致的巅峰。

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

业,这就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念:“手艺好也不赚钱”“差不多就

行了”“怎么还没有长进”……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求关注,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极致品质

黯然失色。其实,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滋养呵护,对极致的每一份坚持都不会白

费,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

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匠人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

个人的事业,而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精益求精、笃实专一、

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

养时代气质,我们准备好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