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益事 | 我为什么要读书 II

全文3569字,读完最快只要3分钟
2018年的年末,本来计划写份年终总结,结果却是回答了自己关于“读书”的三个问题(无益事|我为什么要读书)。
至今,我觉得那篇文章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因为那篇文章真实深刻地反映那时候我对“读书”这件事的思考,并用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
文章的末尾,我留下了那句“这就是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给出的自己答案”,意味着关于阅读的思考是不会停止,过去的答案不一定是最后的答案,最满意的答案。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回答三个问题:“读书和买书的区别”,“如何读一本书”以及“该读什么样的书”
还是那句话,这只是现在的我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
读书和买书的区别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成为商家炒作的噱头,成为一场购书的狂欢。
这一天,各大电商对于图书购买都给出了诱人的折扣,比如满400减250,洋溢着“买到就是赚到”的气氛。
对于电商,获得了流量和销量;对于读者,以低价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书,何乐而不为。
如果只拿这一天的图书销售数据来看,想必中国人均纸书阅读不会低。
可买书等于读书吗?
豆瓣上有个小组“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小组人数43万人。
“买书一时爽,读书火葬场”类似的段子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人们热衷于买书的背后,或许是一种错觉。我们花钱下单买书的那一刻,我们的大脑就默认我们已经读完了这本书。
至于拆开快递后,下次拿起这本书,可能就是搬家的时候。
对于我,一年前世界阅读日下单的《史记》还静静地躺在书柜中,伴随着它,还有很多塑料膜都没拆开的新书。
当然,这个现象不只存在于买书,比如办健身房会员卡,大多数办卡的会员不常去健身房。在办卡的那一刻,就默认自己已经开始每周有规律的锻炼
这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相关心理学的书籍,比如《自控力》《习惯的力量》……这里我就不再具体展开讨论。
既然买书不等于读书,那么在有众多购书优惠的今天,我是否需要买书?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看重的究竟是价格,还是书本身?
有这样的一个观点“读书是最划算的事,花少量的钱和时间,学习人家一辈子的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低价买书是个伪命题。因为“一生的经验”是不能被价格去衡量的。
说句武断且不好听的话“低价买到的书,可能都不值得去买。”
因为好书都不愿意自降身价
相信有人有类似的体验,想买的书迟迟没有优惠。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读书又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有的书评分很高,可是自己却始终不喜欢;有的书自己很喜欢,却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
读书是个很私人的体验,这也是知音难觅的缘故。
读书是件很神圣的事情,在东汉造纸术发明之前,读书是奢侈行为,读前要焚香沐浴更衣。
如今虽没有古时的夸张,但面对书籍,仍需虔诚之心。
对于自己,真正的一本好书,不论多贵,也会选择购买,甚至会再次因为它的高价而更加珍惜。
便宜的东西不容易被珍惜,对于书籍也是一样。
至于今年读书日,我还买不买书?
想想自己还有多少书没拆封,再考虑要不要买新书?
如果想成为藏书家的话,这句话就当没有说过。
前些年买的书还没读完,暂时不买。
如何读一本书
以前以为读书其实就是识字,直到开始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书,才知道自己想简单了。
字,我都认识,可是它们放在一起,连成句子,我就不知道表达了啥意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后来找了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去学习如何读书。(就是这么直接!!!)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
它让我明白读书也是讲“术”、讲技巧。
读书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识字只是基础阅读,约等于小学的语文阅读理解。
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在“检视阅读”的境界,足够应付大多数阅读场景,但是对于晦涩难懂的书便使不上力,这个阶段约等于中学的语文阅读理解。
至于“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对应的便是大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需要掌握的能力。
我只是在这里粗略地提及这本书的理念,若感兴趣请自行购书阅读。
今天我想在这说的是另一个关于如何读书的问题:
面对一本书,我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海绵吸水式”接受所有的观点,不带有任何自己的思考;
还是“点菜式”选择接受自己认同的观点、抵制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论述;
还是“法官式”辩证看待书中的观点,对所有的观点一视同仁。
这三个状态其实是我读书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
初高中受条件所限,没选择,能读的书不多,对于书的态度就是“海绵式”。
自己也是一层白纸,啥都不懂,没啥思考,也不懂得思考。
等到了大学,选择多了,于是就有了偏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读书的“固有体系”。
2016年的4月11日,我在豆瓣上给《秘密》这本书打出了一星的评价,给的评语是“真的很烂,烂出了一种境界”
这是我唯一的一星评价。
那时候的我绝对不会想到四年后的今天,我会提到这本书,甚至为这本书“平反”。
我相信科学,是个唯物主义者,而《秘密》讲述却是“如何心想事成”,典型的唯心主义。
书中提及“了解这个秘密,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不论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这个秘密都能给你!”
当时的我,没有看完整本书,便给出了豆瓣一星的评价,抵制这些和自己价值观相左的书,是我最初的想法。
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偏激和愤怒在读书中便越来越少。
回想这件糗事,虽然我不太认同书中唯心的观点,却发现心灵的励志却是让某些人的生活更好些,并且在生活中也开始尝试用书中的观点去处理矛盾。
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不能只是一种。
看书太自我狭隘的话,只会让自己能读的书越来越少。
多数时候,我也还是“点菜式”看书,毕竟看书不是件让自己遭罪的活。
看到抵触的观点,还是会愤然合书,拍案而走,就差喊句“大不了,老子不读了”。
不过事后多了个选择,冷静的时候,再捡起来继续看。
难免会有“真香”。
很多时候,思维壁垒的打破靠的就是这些书。
该读什么样的书
正如我前文所说,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单。
鄙人不才,为人贪心。
最开始看书是从豆瓣评分最高、到各类推荐书目,看的书也特别杂乱,没有规律。
乱读书,有点好处,就是啥都见过
接下来,我将从精编与全集、译本和原著、经典和流行,这三个方面讨论该读什么样的书。
关于精编和全集,究竟选哪种?
对于成年人,自然是全集;对于小孩子,精编也还需慎重。
精编意味着删繁就简,在保证大体情节的前提下,删去了很多的细节。
但这并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读过精编,大概率不会有兴趣再重读一次原著。
对于小说来说,失去了细节,那还是小说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编以另一种形式呈现,那就是听书。
同样的道理,一本书被解构,压缩成20-30分钟的音频,保留了书中的框架以及部分案例。
只得到结论,却不知论题、论据以及论证,少了推理过程。
不可否认,作为观点的输入方式,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知识的传递是有损耗的,精编无疑是损耗最大的那种
选择仍需慎重,若有可能,还是读前者。
译本和原著,究竟哪本更佳?
翻译是件很难的事情,翻译也会有损耗。
可是奈何自己语言天赋不佳,只会汉语。那也没有法子,只能读着译本。
我不止一次吃了译本的亏,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读得晦涩难懂,后来才知道我读的那版译本,翻译是相当的差。
基于想读原著的念头,也激励着自己学好外语。
现在读外文经典,首选译林出版社。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找到英文原版电子书,两相比较,中文读不透的,参照着英文来看,相对会好很多。
对于国人,其实有门自家的“外语”仍需掌握,那就是古汉语。
在现代社会,若没有特殊情况,古汉语的使用频率是高中毕业,就几乎为零。
但是很多属于国人的书是需要古汉语才能开启,比如《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最近学中医,更加意识到古汉语的重要性)
最关键是现代人出书可能会为了金钱、为了利益,质量良莠不齐;古人出书是为了流传千古,收录的全都是,也真的是精华。
如果有可能,多学一门语言,就多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
经典和流行,哪类更有意义?
叔本华在《孤独读书术》中,将各个时代都受影响的作品比作恒星;将只能流行一时的作品比作流星。
显然叔本华更看重恒星的作品。
经典固然值得阅读,但阅读经典存在各样的壁垒和困难。
最大的困难便是我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状态。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你不了解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就很难有共鸣。
读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你很难理解他在里面举证用的各种群体革命的事例,因为不了解那些历史。
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都不是那么容易读,但即便是囫囵吞枣地翻过一遍,所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
流行作品的价值在哪里?
或许就是那流星一瞬间的灿烂,它会给你瞬时的感动与惊艳,这就足够。
流行的作品也会成为经典,国内的盗墓笔记系列;国外的冰与火之歌系列。
但我还是更加愿意读些经典,即便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写于2020年4月23日

注:图文都是自己的


无益事 | 现在所做的都是没有意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既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那就做呗。



(0)

相关推荐

  • 时光机:2019年3月30日在豆瓣书店

    度娘说:豆瓣书店位于蓝旗营丁字路口东南(中科科仪大楼).与万圣书园隔街相望的豆瓣书店,是某楼一层窄窄的一个套间,外间约近五十平米,书架分割出几个空间,书友往来其间,能得摩肩接踵之感,内间不过十五平米, ...

  • 不管多便宜,你都不要买这4类书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83 篇原创文章 在买书这件事上,身边至少有五个朋友问过我买哪些书比较好.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读的书也不同. 不过反过来想,就像芒格曾开玩笑说的 ...

  • 圣城耶路撒冷十本书

    关于耶路撒冷,除了正史,最重要的两个历史背景事件就是犹太复国和十字军东征.因此,为世人熟知且成为经典的文艺作品通常都绕不开这两个重大事件. 以下介绍的十本书就多为这两个主题下的作品.他们或为通史.或为 ...

  • 《好书好课好分享》好书荐读450

    < 尼尔·盖曼随笔集 > 廉价座位上的观点 2020-09·豆瓣:8.4 当代幻想文学巨匠.雨果奖.星云奖等三十余项大奖得主尼尔·盖曼首部非虚构力作~ 一部文艺佳作鉴赏指南,解锁尼尔·盖曼 ...

  • 观点丨苑广阔:年轻人岂能只囤书不看书

    "有什么中国现当代的作家可以收全集?""××出版社的纪实系列有全集卖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会有人整套买吗?" 以上问题,是豆瓣" ...

  • 无益事 | 我为什么要读书

    全文3050字,最快阅读只要3分钟吧 微信上看到一篇推送:"樊登书店|每年一起读50本书".大致上也是每周阅读一本书的内容,顺带再踩踩读书少的人. 若是两三年前的自己或许也会参与一 ...

  • 林则徐语录道出人生10大无益事,警醒世人

    启路文学:人的一生,总有些人喜欢去做一些无益的事儿,到头来,白忙了一场,如梦一场空.那么纵观我们自己的一生,都做了哪些无益的事儿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比如说一些人很不适合读书,读书就是在学校混日 ...

  • 无学位无文凭的陈寅恪,读书读到无书可读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作者:民国文艺 来源:搜狐号-民国文艺 编者按: 还记得<围城>中的克莱登大 ...

  • 韩网这样看待三人退团,紫宁无去处恐回校读书,粉丝心疼又无奈

    本期关键词:韩网评价.三人退团.紫宁无去处.回校读书.心疼无奈 娱乐新看点,微影细点评,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影子,和你们如影随形,大家可以叫我的名字:微影 14日下午,海南周天娱乐公司的再次声明,可以说 ...

  • 【传统家训】莫为无益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一个规律: 对大多数人而言,温饱后才会开始精神世界与道德情操的追求. 为此他们致 ...

  • 杨绛:人生并非无趣,只是你读书太少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带着情趣去生活,享受生命里每分每秒. 梁启超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在梁先生看来,真正的生活,需要保持一种趣味主义,需要充满非凡 ...

  • 有的人以为读过的书大都会被忘记,再读也无益处,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

    有的人以为读过的书大都会被忘记,再读也无益处,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却不知,你曾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绝非无用,它们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颜,浸染你的品质,提升你的修养,丰富你 ...

  •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诗词名句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陆游的<读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陆游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

  • 读书无定则

    关于读书实在有太多说法.较多听到的是,书一定要读名著,此乃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之策.也有人主张开卷有益,凡书皆有其可读者,杂取乃汲取知识的要义. 当初李敖向钱穆请教治国学方法.钱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