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一定要去大医院吗?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我们每个人都有就医的经历,每次去就医的时候,我们都会向医生请教很多问题,但由于患者太多或问题尴尬,大多数医生只挑重点解答,其他都点到为止。
有个笑话:“绝大多数病人对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还不如对自己的理发师了解得多”。那么,医生到底有多少“小秘密”是不会告诉病人的呢?
医生头衔越多,技术却不一定越好
在普通人眼中,主治医生水平比住院医生高,主任医师水平比主治医生高,而科主任管主任医师,院长又管科主任,所以得出结论:院长最大,头衔最多,肯定水平最高。
但现实是,很多医院领导,虽然以前是临床出身,但当了领导以后,他们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上,这是岗位职责所需;所谓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这就导致了他的临床专业水平难免生疏,更不用提“勤练则精,松懈则疏”的外科技术了。
医生越老,手术不一定越好
医学是一个经验技术型职业,外科医生的职业巅峰期基本都在40-50岁之间,大部分人到50岁以后,身体机能就开始衰退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精细动作不能到位等。小编见过不少曾经的“一刀”在50多岁就封刀不上台的。
去年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哈佛大学研究就提示,医生年龄越大,其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越高;年龄超过60岁的医生,其手术患者死亡率最高!
医生真的拿不到多少手术费
我们以一台胫骨骨折手术为例,手术费用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1.钢板螺钉费用;2.术中耗材:纱布,无菌单,刀片,针,线,麻醉包,镇痛泵,还有其他药品的费用;3.手术费,护理费,麻醉费。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药品耗材零加成已逐步在全国普及,利润很低;剩下的手术护理麻醉费所剩无几,再按比例分配给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最后算到主刀医生头上的可能只有两三百块!当然,有的医院为了避免人才流失,会适当提高主刀医生的分配比例。
所以,老百姓口中的外科医生开一台刀就收入过万,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普通感冒拉肚子,没必要往大医院跑
国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社区居民的基层医疗机构,目的就是方便民众就医,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其主要任务就是针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予及时治疗。
所以,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或慢性病都能在社区医院得到很好的治疗,相比三甲大医院的门庭若市和一号难求,社区医院确实方便很多。而且如果有老年人行动不便,社区医生还能上门服务;遇到病情严重的,社区医生还会为你转诊,建议你去哪家专科医院。
不要就诊时给医生录音
虽然在与医生的沟通过程中,患者“偷偷录音”不算违法,但作为医生,我对“偷偷录音”这种事存在天然的反感和恐惧,甚至矫情一点,会感觉受到了情感上的伤害,觉得不被信任。
当医生意识到自己在被录音时,出于保护自己的想法,医生会用一些“外交辞令”—话不说死,责任分明,不掺杂个人意见,能少说一句是一句,因为医生并不清楚你的录音有没有恶意,恶意有多大。最后,是谁的损失?
给主刀医生塞红包确实没必要
经常看到或者听说有病人在医生手术前送红包,以期待医生手术做得好一点,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作为医生,我只能说,我认识的或接触过的医生都会尽心尽责地做好手术的,不因其他外在条件而改变。医生比家属可能更希望手术做得好,因为术后如果出现并发症,医生也是会焦虑得睡不着觉。
如果你是为了感谢医生手术做得很成功,不建议送红包,可以写写感谢信、送个锦旗之类的,医生会很高兴的!
手术室里并不是紧张到鸦雀无声
手术过程中,并非大家所想的鸦雀无声、高度紧张的气氛,外科大夫、麻醉医生、手术室的护士之间也会聊聊八卦,开开玩笑。
很多不是全麻的患者进了手术室以后,看到医生在手术时如此“不严肃”,不免有患者感到不安。其实没必要。对于常常连续十个小时泡在手术室里的医生来说,无论是讲八卦、侃大山还是讲段子,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调剂方式,也是为了能把手术顺利做好。
当然,医生手术聊天也是有分寸的,如果是严肃、棘手的大手术,医生也没空聊天。
手术前不吃不喝不是忽悠你
一个热搜话题“如果我有罪,请让法律制裁我,而不是在凌晨3点一个人坐护士站的时候,突然一个禁食禁水的病人问我他可不可以喝口水”话题评论让人哭笑不得。
手术前一天晚上,麻醉医生会来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等注意事项。所以,大家一定要听话,千万别瞒着医生偷吃东西、喝水,不然手术中出现反流误吸,是会出人命的。
当然,医生不会告诉你的“小秘密”还有很多哦,好好跟医生处好关系,不要搞那么多医闹,医生自然会向你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