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王敦为何想杀陶侃?又为何不敢杀?因为部将和姻亲 2024-05-28 08:41:11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3篇杜弢既灭,荆州的作乱者还有一个杜曾。但杜曾很狡猾,眼看势头不妙,攀上了第五猗。两年前,听闻张光以身殉职,司马业以第五猗为安南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出武关。这是一个非常奇葩的任命,长安尚且朝不保夕,竟还有心思往外派刺史。与其说是让第五猗担任荆州刺史,不如说是让他到荆州募兵的。对于司马睿来说,第五猗的到来让他很难受,毕竟名义上他是尊奉司马业的,那么司马业的命令到底听不听呢?司马睿选择视而不见。杜曾抓住这个机会,将第五猗接到襄阳,让侄子娶了第五猗的女儿,结成亲家,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对于第五猗来说,他只有朝廷的名头,却没有一兵一马,杜曾的归顺不就意味着可以堂而皇之的打出荆州刺史的名号吗?一个有名无实,一个有实无名,双方各取所需,互相利用。司马睿对第五猗视而不见,陶侃当然也不会当真,照打杜曾不误。新破杜弢,陶侃意气风发,有轻视杜曾之意。司马鲁恬劝说道:“但凡作战,必须了解双方将领。我看你的部将中,没有一个比得上杜曾的,千万不可轻视他。”陶侃不从,执意进逼,于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八月将杜曾围于石城。杜曾麾下多骑兵,趁着陶侃攻城时,偷偷打开暗门从背后发起攻击,杀死陶侃部下数百人。不过,杜曾并不想和陶侃撕破脸,他下马向陶侃拜谢,然后北上顺阳。见识了杜曾的凶悍,陶侃没有穷追不舍。不听鲁恬之言,吃了个大亏,陶侃当然不会像赵染那样杀了鲁恬。我严重怀疑,这个鲁恬和鲁徽是不是兄弟?为何都是慎重派呢?而就在这时,陶侃遇到麻烦了,还差点丢掉性命。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陶侃讨伐杜弢立下大功,又曾在荆州为官多年,遭到了王敦亲信钱凤的嫉妒,屡次进谗言。陶侃很无奈,决定当面到江陵和王敦解释一下误会。部将朱伺和皇甫方回担心他的安危,阻止道:“公入必不出。”陶侃不从。到了江陵,王敦将陶侃留了下来,还将其调为广州刺史,而以其堂弟丞相军谘祭酒王廙为荆州刺史。前面曾提到过,当时的广州还是一片荒凉之地,到广州当刺史不亚于贬谪。陶侃的部将郑攀、马俊等人不服,上书挽留陶侃,王敦大怒,断然拒绝。王敦的态度激怒了郑攀等人,他们率领部下三千余人屯驻于涢口,然后联络杜曾,一起进攻王廙,将王廙赶到了江安。接着,杜曾和郑攀等人又向北迎接第五猗,奉第五猗为荆州刺史,阻止王廙入主荆州。王廙召集各路兵马讨伐杜曾,结果又被杜曾所败。郑攀的意气之举,不仅没有为陶侃争取到什么,反而将他推到了火山口上。王敦认为,这一切都是陶侃指使的,目的是不想离开荆州,意欲拥兵自重。他身披铠甲,手持长矛,想要亲手杀死陶侃。陶侃心底无私,夷然不惧,而他越是这样,王敦越是心慌。算起来,陶侃在荆州任职已经十二年,遍地都是他的部将,若将他杀了,自己还能离开荆州吗?荆州已经乱成一锅粥,再逼反陶侃的部下,他可吃不了兜着走。在这样的心理作祟下,王敦将陶侃押出来又送回去,来回四次,始终下不了决断。陶侃正色道:“您雄才大略英明果断,应该能够决断大事,为什么如此犹豫呢?”说完,径直上厕所去了。趁着陶侃上厕所的间隙,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道:“周访和陶侃是姻亲,就像左右手,哪里有砍断左手而右手无动于衷的呢?”意思是,一旦杀了陶侃,周访必反无疑。听完这话,王敦更加不敢动手了,周访可不是一般人,既是江东大族,又手握雄兵,他要是反了,司马睿都吃不消。于是,王敦脱去戎装,摆下盛大的宴席为陶侃饯行,席上觥筹交错,好不热闹。死里逃生,陶侃一阵后怕,吃过饭连夜出发前往广州。为了缓和关系,王敦任命他的儿子陶瞻为参军。前面曾说到,王澄死后,他的好基友王机自行跑到广州接管了刺史之职。为此,他始终提心吊胆,生怕王敦来讨伐他,自请到交州任职。为何是交州呢?因为交州刺史梁硕也是篡位而来,名不正言不顺。梁硕本是前任交州刺史顾秘的帐下督,顾秘死后,儿子顾寿代理交州刺史,梁硕不服,杀死顾寿,自为交州刺史。王机认为,如果他能赶走梁硕,算是戴罪立功,可以光明正大的坐镇交州。恰好杜弢的部将杜弘到王机那里投降,王敦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收降杜弘的功劳算在王机头上,然后借助他的力量讨伐梁硕。然而,王机到达郁林时,交州的情况有了新变化,梁硕自知得位不正,迎来前交州刺史脩则的儿子脩湛为刺史,以兵抗拒王机。王机无法进入交州,又和杜弘以及广州将温邵、交州秀才刘沈谋划重新回到广州。而就在这时,陶侃抵达始兴,准备到广州任职,广州人纷纷劝说他等一等,观察下形势再进。陶侃不以为然,直至广州,此时各郡县已经接受了王机。杜弘和陶侃交战多年,不愿由他代替王机,派遣使者假意投降,陶侃没有上当,出兵攻打,大破杜弘,擒获刘沈,然后派督护许高攻打王机,王机大败,病死于道。诸将请求乘胜攻打温邵,陶侃笑道:“我威名已著,何必再用兵,一纸信函足以搞定!”于是,陶侃写了一封信劝降温邵,温邵收信后大惧,立即逃亡,被追获于始兴。而此时,杜弘也投降了王敦,广州就此平定。广州远离中原,政务清闲,陶侃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搬一百块砖到屋外,晚上再搬回来。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无聊,陶侃笑道:“我有志于恢复中原,现在的生活过于悠闲了,我担心到时候难以承担重任,现在必须活动活动。”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松懈;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当机会来临时,也绝对会比别人干得好。 赞 (0) 相关推荐 魏晋简史:杜弢起义,连投降都投降不了的起义 魏晋简史:杜弢起义,连投降都投降不了的起义 关键词:秦雍六郡流民起义.东晋建立 前因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301年,略阳巴氐人李特.李雄领导秦州.雍州六郡流民在益州(治今四川省成都)起义,益州战乱不止, ... 晋朝历史人物——周访(十七史百将传) 周访(260年-320年),字士达,晋朝名将,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辈于汉末避乱江南,于是在吴亡时改为庐江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曾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作乱荆州的杜曾叛乱,又协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乱,对东晋 ... 西晋末年狂妄的王澄导致了荆楚之地的百年战乱 王澄,字平子,晋代的有名人士,王衍的弟弟.琅琊临沂人.在当时很有名,有着过人的勇敢和力量,权臣王敦很是顾虑畏惧,所以就把他杀害了,当时年仅四十四岁.<晋书>第四十三卷有他的传记.王澄,字平 ... 激荡四百年:菜鸡互啄,司马伦失败被杀,西晋到底谁说了算?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0篇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三月,当司马冏和司马颖率领的数十万大军朝洛阳浩浩荡荡而来时,司马伦和孙秀慌了,一面派军抵御,一面玩起了精神胜利法. 他们 ... 激荡四百年:祖珽被废高长恭被杀,北齐自断双臂南陈势如破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71篇 自从和士开掌权以来,北齐朝政混乱不堪.等到祖珽执政时,他颇能收罗荐举有才能和声望的人,得到内外美誉. 祖珽还准备整顿政务,筛选淘汰官员,又打算 ... 激荡四百年:司马歆被杀朝廷震动,刘弘陶侃出马张昌被灭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6篇 眼看张昌声势日盛,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歆坐不住了,再次向朝廷求援,上表称:"妖贼犬羊万计,绛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请台敕诸军三道 ... 激荡四百年:平司马承杀甘卓,王敦一手遮天,司马睿郁郁而终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83篇 大权在握,王敦开始改组朝廷,以西阳王司马羕为太宰,王导为尚书令,王廙为荆州刺史,其它朝廷官员也按照自己的好恶任意调动,司马睿敢怒不敢言. 安排好 ... 激荡四百年:石勒计破鲜卑收服段末柸,王澄平叛无功王敦擅杀之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篇 石勒以襄国为根据地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储备粮食和物资.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的秋冬,石勒就干了这一件事. 十二月,石勒派夔安.支雄劫掠了苑乡的一 ... 激荡四百年:自古君子斗不过小人,高睿想赶走和士开反被杀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64篇 早在高湛还在位时,和士开因为受宠,得以自由出入皇帝寝宫,最后竟和胡后日久生情,私通成奸. 高湛死后,高纬因为和士开受高湛的顾托之命,对他也非常 ... 激荡四百年:情人被杀母子嫌隙加深,拓跋弘以退为进巧应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00篇 拓跋濬去世时,冯太后才二十多岁,正值妙龄,宫中寂寞难耐,她开始暗中蓄养情人,而那些情人仗着有冯太后撑腰,开始干预朝政,甚至为非作歹.拓跋弘对此 ... 激荡四百年:刘彧残害兄弟三王相继被杀,唯有一人保全性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99篇 当刘彧还是诸侯王时,性情宽厚平和,声誉很不错,宗室之中也只有他深受刘骏的宠爱. 刚刚平定刘子勋时,刘彧对拥护寻阳政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加以原谅, ... 激荡四百年:萧鸾掌权萧昭文成傀儡,清除异己四王接连被杀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42篇 建武元年(公元494年)七月二十一,萧鸾以太后之令追封萧昭业为郁林王,又废黜何婧英为王妃,准备迎立新安王萧昭文为新皇帝. 政变之时,吏部尚书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