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雄|生长红色歌谣的土地——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纪行
周火雄|生长红色歌谣的土地——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纪行
雨后。阳光刚出来,四围一片明亮。这个叫吴祥的村庄在静寂中。
放眼四周,高山险峻,碧树挺立,鸟儿翩飞;田野层层叠叠。听不到稻浪,但是,金黄的波涛在翻卷。涟漪,稻的涟漪在金色的秋风中舒展,一浪浪自由荡漾,一层层向前推移,美丽而壮观;一汪碧水在荡漾。考田水库水天相连,水中是天,云卷云舒,翅影嘹嘹,蜻蜓犹豫,不知该将尾翼点向何处;天空是水,清澈透明,白云苍狗,自由散漫,一幅别样的画面。
八十年前,这个静寂的村庄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一片鲜红的旗帜下,一片林立的臂膀。这片土地响起嘹亮的歌谣:“送郎当红军,切莫想家庭,家中琐事呀,妹妹会小心......”
幽静的石阶路。青郁的石道在苍松翠柏的围拥中,依山就势,一步步,一阶阶,缓缓向上。
牛头山顶峰。巨大的石碑在蓝天白云下耸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字样非常醒目,那是已故徐向前元帅手书。石碑的背面,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红八军军长何长工的题词:“英雄业绩,与世长存。”
这个普通的村落,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在稀饭和红薯片的清香中唱着红色的歌谣,走向光明,走向壮大。碾盘。在秋叶的覆盖中,变得模糊。石臼。依稀带着那个年代的痕迹。我的耳畔仿佛回荡群众打草鞋、碾磨军粮的声息,吱扭吱扭,咿咿呀呀。这声息伴着月色,伴着星光,浮荡在山村,不去。
在山下,在村庄,穿过一片青砖黛瓦的房屋,红十五军军部赫然耸立眼前。至今,在这里,我仍然能够清晰看到一串震耳发聩的名字:军长蔡升熙,政治委员陈奇,副政治委员汪少剑,政治部主任周吉可。红十五军共4个步兵营、12个步兵连、两个机炮连。全军2000余人,1500余支枪......
仿佛新生儿,呱呱坠地。鄂东群众闻风而动,考田河畔红旗招展,欢声笑语,父送子、母送儿、妻送夫、弟送兄当兵的场面屡见不鲜。攀穷亲,接地气,红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小小山村,彻夜不眠。灯笼火把照亮这片天空。灯火中,红军战士用心操练,杀声震天;群众纳鞋底,打草鞋,拉磨盘,备军粮,他们把情感把血脉把亲情注入寻常的劳作,乐此不疲。
“民国二十年,革命取了胜,工农群众都觉醒……夺取政权来,建立苏维埃,革命胜利幸福来......”飘荡在吴祥山野的助军歌迎来一个个崭新的黎明。
11月8日,红十五军在蕲春桐梓河开始了反“围剿”战斗。地主老财被镇压,土地、粮食分给了群众,长期受欺压的贫苦百姓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红歌嘹亮,红旗漫卷。八十年过去,硝烟已经散去,炮火也已经停息,新中国已经成立。在曾经苍夷满目的土地上,党领导劳苦大众,用勤劳的双手艰苦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卓然挺立。
今天,漫步在这片土地上,放眼原野,太阳如此灿烂,金色的稻谷播散芳香,丰收的田野正在微笑。
吴祥,红色歌谣飘荡的土地。
作者:周火雄 湖北黄梅人 中国作协会员 黄梅作协副主席
本期校对:兰芯
征稿启事
围炉近期广泛征集黄梅人在外地或外地人眼中的黄梅稿件,要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