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湿、燥、暑

3.火

01▶

易伤津耗气

火与热同性,火有形,热无形;在天则为热,在地则为火。水火即阴阳,会彼此消长。现在火旺成邪,会灼伤津液是很好理解的。

火热为什么还会耗气呢?按咱们的理解气不就是由于火在下面把锅里的水加热了才形成的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这里还是以实例来说明。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37℃。在这样的温度下,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会井然有序地进行,人就会表现的有精神头。如果现在的体温升高到39℃,甚至是40℃,摸上去全身像火炉一样,这时的人体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很少有人在高热期间仍然浑身充满力量,食欲大增。我们通常见到的,都是倦怠无力,少气懒言等等一派气虚之象。

02▶

易扰心神

我们在讲到体验阴阳五行时,反复强调,要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只有当我们的精神在冷静的状态下,我们才具有最敏锐的洞察力,最深刻的分析力,最强大的理解力和最精准的判断力。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精神的清净状态被火扰乱,那么轻一些,可以翻来覆去,入睡困难;重一些,可以心烦易怒,躁扰不安;再重,可以完全丧失神志,不省人事,所谓“热闭心包”。

4.湿

01▶

性沉重下行

湿与水同类,其性也有相似之处,都有趋下的特点。体现在病证上,有两个方面:一是湿邪发病,一般都从下肢开始,以下肢为重;二是湿邪停聚容易让人产生沉重的感觉,在头则头重,在四肢则四肢沉重无力。

曾有朋友问起痒的问题,因为与湿有关,我在这里先提一下。痒常与三个因素有关:风、热和湿。风引起的痒,一般来说来去都比较迅速,部位也不固定,就是与上面提到的风性善行有关;而且,风性轻扬,喜走高处,因此风邪引起的痒,在人体上部出现较多。

热引起的痒,一般来说与天气炎热、心情烦乱等因素有关;内外火的交攻,可以引起痒的表现,位置相对固定。湿性下行,所以湿邪引起的痒常常从下肢开始,以下肢为重。

02▶

性黏腻

湿与水又有所不同。水有形,湿弥散;水清透,湿黏腻。人体常见的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湿邪黏腻的性质。一在舌苔,一在大便。无论是寒是热,无论阴虚阳虚,只要患者身上存在湿邪,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在患者的舌苔上看到湿邪存在的迹象,就是所谓的“腻苔”。

形容一下,就是舌头表面蒙着一层黏腻致密的苔。苔可薄可厚,可白可黄,但只要出现“黏腻致密”这四个字,就可以判定有湿邪陷存在了。此外大便黏腻的感觉,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切身的体验,这里就不多讲了。

5.燥

01▶

主伤津液

冬季室内温度不够,免不得用空调来提高室温。但用空调有一个弊端,就是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让室内的空气变得很干燥。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人就会感到口干鼻燥,很不舒服。这就是典型的由于外界环境中水分的不足而出现的“燥邪”。

暑天过后的金秋时节,通常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时期,天气干燥影响到人,就容易出现咳嗽、大便干燥等问题。其实除了外界环境引起的燥,人体内有些情况,也可以导致燥从身体内发生。而且有趣的是,寒热两种相反的情况,都可以导致燥的发生。

热能生燥,比较好理解。锅底的火太大,可以把水烧干。水少当然就会出现燥的表现。那么寒是锅底的火太小,无法将水加热;水多了又怎么还会燥呢?原来真正能够起到濡养人体的物质,并不是我们每天喝下去的水,而是津液。

水不会直接转变成津液,其间还需要一个“气化”的过程,我们前面已经多次讲过。如果人体内阳气不足,没有足够的火来“化”喝进去的水,那么水再多,体内也一样缺少津液,也就一样可以出现燥的表现。

06

暑邪与其他邪气不同,只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即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为止的约四十五天内。暑邪本质上是热与湿二邪相合而成。所以我们只要把热邪与湿邪的性质相合,就可以大致得出暑邪的性质特点了。至此外感六淫邪气就全部讲完了。

实际上很多问题未必都是从外感而来。比如中风,比如心烦失眠。实际上,古人在归纳邪气属性的过程中,是以外感六淫的属性为依据,将人体出现的很多种病理表现进行了归纳,其中既包括外感病,也包括内伤病。中医按照邪气从外来还是内生,继续区分了所谓“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