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家长问 (一)| 比考不过别人更可怕的是什么?

又是这个家长,很直接问了我两个问题:1、你的语文课为什么很少考试?不考试,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

2、你的公号文章老是把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为家长开脱,你不怕得罪老师吗?你真的觉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

直问直答。问得直接,那我也要答得直接。先看第一问吧。

考试确实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一张完整卷子考考两节课,讲讲骂骂两节课,四节课就这样用掉了。对于老师来说,最简单的就是考试,你知道谁最喜欢“应试教育”吗?你知道谁最喜欢考试吗?是老师!世上还有比弄张卷子做做讲讲更简单的事吗?四节课,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很难说!你以为这次犯过的错误,下次考就不犯了吗?照样考,照样犯!避免学生犯知识错误的最佳方式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层级。什么是最有效的竞争,是降维打击。这四节课,如果不考试,老师好好引导,可以学习不少新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层级就能大幅提升,自然能相对轻松地应付考试。

特别是到了毕业班,有些人已经搞不清楚孩子的身份了,是考生?还是学生?!是学生,怎么天天只有考试?以考代练,以考代学,对于有些学科合适,对于很多学科非常不合适。

不考试,怎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自己天天教着的学生,你竟然不知道他们学得怎么样?你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么样?一看,你教得怎么样?看你自己教的水平、能力、落实情况——你想考学生的学习情况,你先考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吧;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巩固情况,而这一些,都是可以在课堂上清楚地呈现出来的,不一定非得借助于考试。就像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体检,自己也是有点数的,体检一下也有必要,但天天体检,未必有助于身体健康吧。天天考试,就像养猪的人天天给猪过秤,猪都被吓得没有心思长肉了。

低竞争、低评价,让孩子安静成长。其实不需要特别强调竞争的,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不是竞争,而是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过于强调功利性的竞争,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且变得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有些人会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不强调竞争,孩子有用吗?不强调竞争,是不是因为害怕竞争?那我问你,你如此强调竞争,你孩子在学业是不是就特别优秀,特别具有竞争力了呢?不强调竞争,不是害怕竞争,恰恰是不怕竞争,就像那些不那么看重钱的人,恰恰不是穷人,而是有钱人。

这里的低评价是什么意思呢?不是给孩子很低评价的意思,而是不要老是评价孩子,“衡量”孩子,“检测”孩子,不要动不动就说,你又退步了,你是教不起的孩子,你怎么就是不如某某之类。孩子天天在学习,怎么会退步呢?难道这几天你没有好好教?还是你把他学到的东西又挖回来了?哈哈哈哈。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一个肯定性评价,虽然很多时候,一个肯定性评价会给孩子很大的激励,但对孩子最大的激励,来源于孩子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窥见世界的奥秘,抵达他人未到之处,是对每一个知识探求者最大的奖赏。

小学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有十几年的求学时间,如果你在中小学阶段就用考试把他打垮了,他就没有学习兴趣了。事实上,我们孩子的厌学比例相当高。如果一个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就厌学的话,哪怕他能够上一个名校,他内心对学习的热情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从1985年左右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包括物理竞赛、生物竞赛、计算机竞赛,每年有很多获奖者,从1985年到现在,有30多年了。当年和中国的神童同台竞技的很多国外的小神童,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家了,就像数学菲尔兹奖的得主、澳洲的陶哲轩,但是跟他同台竞技的中国学生“消失”了。

在艺术领域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每年有很多的神童,弹琴,参加国际比赛,拿金奖,长大以后“消失”了。到哪儿去了?

等到他们进入大学,能够自主选择的时候,他最后选择了离开数学、离开物理、离开钢琴,因为这一开始就不是他内心的爱好,只不过他比较聪明,有这方面的能力而已。

创造性的行为来自于内心的好奇心、冲动、热爱。而热爱这件事情,在很多学生上是没有的。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尽量淡化考场竞争的胜负意识,让孩子成为知识领域充满好奇和热情的探索者,才是我们所要做的。有了这个,你还怕他考不过别人?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温泉路56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