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人生:沪漂 ——写在侄女荣录上海某大学之际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我很喜欢旅游,一般都是游山玩水,不喜欢去钢筋水泥混合成的大都市,可上海却是我每年必到的地方。
和老同学燕子聊天,她说看过我写的《我的武汉情缘》,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知道我经常去上海,建议我也写写上海情缘。久未动笔,因为于上海于我有着太复杂的情愫,不知道从哪写起。上海是多元的,老城厢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外滩沿岸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陆家嘴各式各样的摩天大楼;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城隍庙间承载记忆的中华园林。无数景点与美食串联起上海最独特的旅行文化,让吃不遍、赏不完、玩不够的"魔都"更具"魔力"。
让我恋上上海并不是因为它的繁华,记得听过一首歌——《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初听这首歌,感觉不可思议,再听这首歌,感觉很有道理。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地方,或者曾很熟悉,或者曾经陌生,但只因为这个城里有了所爱的人,你对这座城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座城的名字特别亲切,总是会有意无意了解,关于那座城的一切,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也多了一个城市,关心那儿的阴晴冷暖,总之有着父母和小妹一家子的上海成了我牵肠挂肚的城市。
小妹在上海工作之初,说实在的我们大家庭的每个人都欣喜万分,为小妹能够在大都市立足而高兴,感觉小妹是我们大家族的骄傲。但也有遗憾,自从小妹成了“沪漂”,和她见面只能是每年春节的匆匆一聚。作为长姐,对小妹那血浓于水的情感好像更深更浓一些,所以对上海除了牵挂,也多了一份怨气,怨它拐走了我亲爱的小妹。
随着小妹在上海安家,随着侄女出生,我的父母为了支持小妹的工作,背井离乡去上海帮忙照顾侄女,成了“老漂”一族。于是在黄梅的三姐妹周末去父母家聚餐落空了,春节的大团圆也变得奢侈了,更麻烦的是怎么融入上海这座大都市,成了父母最大的障碍。网上有一句话很戳心,人年纪越大就只有在熟悉的环境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大城市和年轻人之间没有距离,他们本就属于这里,而老人的记忆里,只有他们日思夜想的故乡。年轻时候都很少出门的老妈过起了漂泊的生活,但对侄女的疼爱掩盖了她的思乡之情,时间久了渐渐习惯了;而老爸,却总是不习惯上海的快节奏生活,每年暑期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漂”去上海换老爸回黄梅歇歇。这里没有他熟悉的圈子,没有他熟悉的生活环境,没有陪他咵天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唯一的牵绊,就是在这座大都市工作的小妹一家子。这种不习惯,这种陪在子女身边的孤独是我在今年疫情期间陪儿子在武汉半年才深刻体会到的。于是对上海除了牵挂更深,怨念也更深,这个大都市又拐走了我敬爱的父母。
随着大学开学在即,经历繁忙紧张的高中三年,经历填写高志愿的艰难选择,还有选择之后的等待、焦虑和不安,录取通知总算如愿而至,我家大侄女以优异的成绩荣录上海的某大学,潮起潮落之后尘埃落定,我们大家族又新增一名第三代“沪漂”。人的记忆中总有一些画面,似曾相似,升学宴上,看着妹妹为女儿高兴开心样子,仿佛看到父母当年为小妹考取上海公务员而欣喜万分的模样,相信妹妹也和我一样对上海有了更深的牵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妹妹会因为女儿也成为“沪漂”一族。
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在的地方,就是每一位家长日夜牵挂的地方,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孩子学习忙,可以不管父母,而父母是放不下子女的。“北漂”、“沪漂”、“深漂、”“老漂”这些新名词就是父母对子女最深的爱。为了这一份陪伴,父母们放弃了很多很多,也默默无闻付出了很多,到底值得吗?可是爱就是不论值不值。
天气渐凉,秋意正浓,在这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写下这些文字,相信我家的“沪漂”们在魔都上海一定会一帆风顺,幸福美满,因为爱是无敌的!

作者:淡泊人生,湖北黄梅人,热爱文学写作, 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