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裸藻又称眼虫藻,主要生长在淡水环境中,水坑、渠道、池塘、溪流、湖泊和河流,动物污染或者腐烂有机质水域特别适合裸藻生存。海水裸藻比预想的普遍,双鞭藻和克雷伯氏藻完全存在于海域或者半咸水。与金藻、甲藻、隐藻、绿藻中有鞭毛的种类一起叫鞭毛藻。鞭毛藻即属于植物类,也属于原生动物类。因为它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有鞭毛能运动具有原生动物的特征。

裸藻的形态与体制

形态多样,单细胞,有鞭毛可以运动,个别种类形成暂时群体。

裸藻的细胞结构

裸藻的细胞壁裸露,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所以形态容易改变。细胞质内的色素体以叶绿素和胡萝卜素为主,呈草绿色,因而裸藻门的藻类在水中呈绿色,与绿藻门种类的颜色相近,所以单从水色中判断是哪种藻类是不够准确,也不够科学的。但水色与藻类有直接的关系。同化产物是副淀粉,副淀粉的形态、分布位置及多少是判断裸藻分类的依据。裸藻门的藻类都有鞭毛,一条鞭毛顶生,极少数种类有两条鞭毛,也有无鞭毛的情况。裸藻具有1个细胞核。

裸藻常见的种类

裸藻门是裸藻纲,裸藻目,主要有袋鞭藻科、双鞭藻科、裸藻科、杆胞藻科。

袋鞭藻科(属):细胞活跃变形,在游动时形态稳定,表面有线纹,螺旋状,少数成纵向,副淀粉粒小,多数不定。鞭毛2条,伸缩泡1个或多个,无色素体,以动物的吞食营养为主。分布在有机质多的水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袋鞭藻的形态像囊袋状,里面有细胞内的物质,表面上有线纹。

双鞭藻科(属):细胞变形,常为纺锤形或棍棒形,表质具有螺旋形线纹,色素体圆盘形,多数无蛋白核或色素体众多。鞭毛2条,几乎等长。具有眼点,主要分布在海水和半咸水,淡水中也有分布。

裸藻科(属):具有1条鞭毛,能运动,单细胞。细胞形状以纺缍形为主,少数圆形或圆柱形,后端多少延伸成尾状。色素体1个至多个,盘状、片状、带状或星状,多数呈绿色,少数因具裸藻红素而呈红色,还有的呈无色。本属是裸藻门中种类最多,最常见的属。在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中,大量生殖,形成膜状水华,使水体呈现绿色或红褐色。

绿裸藻:顶生鞭毛1~4倍体长,色素体1个,呈放射状,中央蛋白核,1个细胞核,后端有1个眼点,前端副淀粉常聚集在蛋白核周围,是自然水体最常见的种类,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形态不同。在鉴别绿裸藻时主要根据细胞核内的物质和顶生的鞭毛,标本鞭毛不能看到是因为鞭毛运动收缩到体内。

尖尾裸藻:主要特征是副淀粉2个环状,大型,色素体小盘形,多数无蛋白核,鞭毛短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梭裸藻:两头尖,棒状副淀粉,色素体盘状,是自然水体中常见的种类。

血红裸藻:细胞容易变形,常为圆柱形或者纺锤形,前端略斜,后端渐尖,表质有螺旋状的纹,色素体星行,多个,呈红色。在自然水体中常见,对养殖品种有害。

囊裸藻(壳裸藻)属:单个细胞活动,具囊壳表面光滑或有点、瘤、刺等装饰物,常因含铁而成褐色。壳前有一孔,鞭毛由此伸出。基部有眼点,色素体盘状多数,在大量爆发时水体呈深褐色。

扁裸藻属:身体扁,横切面亦扁1~2个环状副淀粉,表面上有纵行或螺旋形排列的花纹或点纹,色素体盘状多数,是自然水体中常见的种类。

柄裸藻属:细胞前端有1个胶质柄,单细胞或连成树状群体,可脱离宿主成为游动个体。体形稳定,卵圆形、纺锤形或椭圆形,体外有水样胶质的包被;色素体圆盘形;同化产物为副淀粉。

鳞孔藻属:鞭毛1条,体形稳定,呈球形、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后端具有尾刺,色素体绿色,圆盘形,无蛋白核;同化产物为副淀粉,多数呈两个大形环状体,相对地位于细胞两侧。该属约100种,我国约50种。分布较广,为湖泊及小型静水水体中常见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时,可使水呈绿色。本属常见种类有卵形鳞孔藻、椭圆鳞孔藻、纺锤鳞孔藻和编织鳞孔藻。

变胞藻属(素裸藻属):细胞形态易变,常为纺缍形或圆柱形,表质具有线纹。具有1条鞭毛。营腐生性营养。

裸藻的生态分布

适污染环境,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大型水体是不会大量发生裸藻的现象;广温型,但喜强光及较高温度20~35℃,pH值为6.5~8.5。这种藻类的温度与蓝藻和绿藻比较相近,在自然水体中看到绿色就需要判断是绿藻还是裸藻,但是绿藻大量繁殖起来,量比较适合时,水质呈溶液状,而裸藻通常呈膜状;全为淡水产,海水少,裸藻特别容易倒藻,不好处理;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藻,裸藻属于鞭毛藻类,活动速度较快,用药物杀灭时,会迅速逃离高浓度药物区域,在药物浓度低的池塘中部和底部避难,等药性消失后,又可重新大量增殖,这也是药效不明显的原因。

裸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裸藻容易倒藻,不好处理,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点防控的种类。防控首先要清塘,彻底杀有害生物和青苔;其次清塘后要重点定向培养有益藻。

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和综合方法。物理方法可以将水循环起来或换30%的水,中午增氧机;藻类的繁殖需要光照,可以降低光照强度,抑制藻类的生长,可以采用草木灰和腐植酸钠;改变盐度,裸藻多数在淡水中,增加盐度可以控制藻类,一亩8~10斤盐;生物方法主要是藻类(有益藻类)+微生物(复合菌);化学方法主要是局部杀藻+解毒+增氧+培藻+施肥+微生物分解;综合方法是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综合进行处理。

上面的水色图都是裸藻水,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裸藻。对于出现裸藻的水体,通常根据裸藻量的大小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一期表现:水色变化不大,只是在下风处有绿色或褐色藻沫,是少量裸藻死亡的结果,水质指标无变化,基本正常,鱼虾摄食、生长正常。处置方法:补充有益藻类,调整藻类比例,补施有利于绿藻生长的生物肥剂,加大增氧机开机时间,密切监测藻类的生长状态。也就是用定向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

二期表现:水色变化不大,只是颜色发暗,下风处藻沫很多,氨氮、亚硝态氮略有升高,水质混浊,悬浮有机质多,镜观裸藻活力差,有死体,鱼虾摄食差,但大部分能抢食,部分呈浮头状,散布于全池,无围增氧机现象。处置方法:停止投喂,投放增氧剂,使用解毒药解毒,待鱼虾好转投一次消毒剂,控制细菌数量,三天后可重新调整生态系统。

三期表现:水色变化很大,由蓝绿色或红褐色变为灰绿色或灰褐色,下风处藻沫很多,面积很大,腥臭味很浓,悬浮的有机质多,水质混浊似稀粥状,鱼虾基本不摄食,多在水面,呈浮头状,死亡增多。处置方法:到了三期已经处于晚期阶段,无法进行用药,最好的办法是过塘、拉网、卖鱼。

对于经常起水华、老化、过肥的池塘,在消毒时建议使用氯制剂,而不要使用碘制剂。因为水肥的池塘使用碘制剂消毒效果不好。用药后有条件的进行换水,没有条件的注意增氧,保证溶解氧充足。隔4~5天后使用芽孢杆菌调水一次,对于老化、淤泥多的池塘隔15~20天再进行二次调水,让有益菌尽快生长起来,占据种群优势,抑制裸藻的生长,同时定向培养有益藻,使有益藻大量繁殖。在前期发现裸藻及时进行处理是能控制住的,当大量繁殖起来,整个池面铺满裸藻,就不利于处理,应采取用药物处理。因此倡导大量定向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如果没有定向培养在发生裸藻时要在初期进行控制,不要等到中后期再进行控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