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粘附力探讨
水滴粘附力探讨
听形
大家都知道水有粘附力,都知道水蒸气到达天花板时会形成水滴粘附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但是对水滴为什么有粘附力却没有去作深刻探讨。下面我从微观上探讨水滴为什么有粘附力。
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原子直径比氢原子直径大,因此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结合时,无论它们之间怎么紧密排列,结合得怎么紧密,必定存在很小的空隙。
而天花板无论多么光滑,从微观角度来讲,它的表面都是粗造的,它的表面都存在着许多微小的钩挂,密密麻麻的钩挂形成网絮式构造。当水蒸气从地面往上升时,按先后到达的顺序,成千上万的水分子总有一两个水分子最先到达天花板顶并挂在上面的小钩上,然后大量的水分子陆续挂上去。
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微小的钩挂才能通过这些空隙钩挂住水分子。由于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后来的水分子又陆续粘在先到的水分子上,大量的水分子集积才形成小水滴。这就是水滴具有粘附力的原理。
水滴本身并不具有粘附力,是天花板上的小钩小挂钩住了水分子的缘故。当水滴重量逐渐增加至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时,水滴就会掉下来。但还是有少量的水分子被小钩小挂钩挂在天花板上面。这就是我们观察到水的粘附力现象。
进行了水滴粘附力探讨后,我们来探讨水为什么会沿着毛细物质往上走。
水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着的,水表面的分子非常活跃不停的窜来窜去。在自然状态下的水平面又不是绝对的水平,总有微小的高差之分,水表面分子运动遇到有小钩小挂的物体时,水面上高处的水分子就有条件窜上去挂在上面,而毛细物质就具备有小钩小挂,这就成就了水分子往上挂。挂上去的水分子多了,就在毛细物质中高一层次的平面上形成一个新的小水平面,新的水平面上的水分子又往上窜,形成更高更新的水平面,依次往上形成新的水平面,这就是水会沿着毛细物质往上走的原理。
那水可以无限地沿着毛细物质往上走吗?不能。因为水分子之间有粘附力,水分子沿着有斜坡的毛细物质往上爬到一定的程度时,斜坡上的水分子链受重力作用要往下滑,当下滑力等于毛细物质对水分子的钩挂力时,水不能继续沿着毛细物质往上走。这好比一列火车爬长坡,车厢不能太多,车厢链的下滑力必须小于火车的牵引力,火车才能爬上坡去。水沿着毛细物质往上走与火车爬坡是一个道理。
要使水不断的沿着毛细物质往上走,该怎么办呢?请看下面我设计的毛细提水系统方法和原理:将水槽装满水放置在地板上,沿着斜坡铺设毛细管道,到一定的高度设平台,平台上设置装满毛细物质的容器,容器里面的毛细物质与毛细管道相连通,毛细管道与水槽中的水相连通,水可以沿毛细管道往上走直至进入毛细容器,并充满毛细容器中的毛细物质,使容器中毛细物质含水量达到自然饱和状态。平台坡度略往另一边倾斜,使水的重力不再朝原方向下滑。这样可以在新的平台上建立新的小水库。依此类推,将毛细提水系统做成台阶式,就可以将水一级一级地提上去,直至提到想要达到的高度。这里要说明的是,水被提升后,不能以我们常见的水的形式单独存在,必须以毛细物质为载体,存在于毛细物质之中。且处于最底层水槽中的水,往上走后必须同时存在于各个台阶上的毛细容器当中,不能单独存在于顶层或任意一层中。
应用上面的理论,我们可以造出毛细管抽水管用于抗旱。这种毛细管抽水管,可以不借助任何人为能量将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从而达到湿润上面干旱的土壤和庄稼的目的。
没有耗费能量而将水从低处抽到了高处,这意味着什么?请看下面论述。
上面讲到水面不是绝对的水平。同样,外界也不是绝对的风平浪静,总有一点外界新的能量施加给水面。才能使得水分子有脱离水面向上窜的可能。在自然状态下,找不出不受外界能量作用的封闭的独立系统。任何封闭系统总要不断地受到地球引力、风力、太阳能、宇宙辐射及我们还未知的力量的作用。目前讨论永动机的时候,人们总是要提出不受外界新能量作用而能永动的机械,其实这种附加条件是找不出来的。我们正是要在自然状态下创造出永动机来才能造福于人类。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能量在一个地方起了作用后,又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别的地方起作用去了,它并未消灭掉。我们所追求的是“作用”二字。并无他求。只要对人类起了作用,就好办。现有的能量,必须想办法用掉,才能使物体改变位置或状态,同时这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现有的能量如果不用,这种能量永远存在那里,物体的位置或状态也得不到改变。我上述毛细管抽水理论,就要求用掉末端的能量,如果不用掉,水就不能持续抽上去。具体来讲,毛细管将低处的水往上抽的时候,上面干燥的土壤和庄稼会将抽上来的水用掉,毛细管才能继续抽水,如果不用掉末端的水,毛细管饱和了,它就不再抽水。而用掉末端的水,也正是人类和自然所求的。
大自然是应用能量和改变能量形式的高手,它将能量当成能量链来用,将一个系统的末端能量用掉,形成另一个系统新的能量起点,不断循环,永动不息。就象繁衍不息的生物链一样,大的吃小的,小的吃毛的,毛的吃微的,微的吃大的。任何一节链的起点就是上一节链的端点,该节链的端点又是下一节链的起点。局限于某一节链要求生物繁衍不息是不可能的。同样,能量链也是如此,目前人们所设想的和要求的永动都是要求在某一节能量链里达到永动,这是不可能的。这犹如要求生物要吃掉它们自己的排泄物来维持生物繁衍是不可能的。
在自然界,一物动而引起百物动,百物动而引起万事万物动,万事万物动以至于整个宇宙永动不息。只有形成整个能量链才能出现永动。下面以长江流水为例说明大自然是怎样制造永动的。
通常人们认为,水由于具有重力势能而向下流,要往上流,必须获得能量。其实不然。在我看来,长江水是这样流的:长江水从西往东流,到了大海,再往上流,到了天空再由东往西流,到了西部,由天空往地上流,然后由西往东流,形成循环,奔腾不息。
水往下流,重力势能是地球给的,往上流,升力势能是太阳给的,到了天空由东往西流,动能是风给的,再往下掉,重力势能是地球给的。往下流、往上流,能量都是大自然给的。所以不能认为,水往下流,是它自动的往下流,而要往上流就必须给与能量。因为地球的重力和太阳的热量都是自然存在的。人们结论水往上流要获得能量只是局部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水流的过程,不都是以水的液态形式流的。水具有特殊的功能,径流时,以液态形式存在,往天空上流时,以气态形式存在,在天空中运动时,以云的形式存在,往下掉时,以雨滴形式存在。长江水就是这样永流不息的。长江水流是自然界的一架永动机。长江水流的永动,也是利用能量链的结果。它不断的在用重力势能,太阳能和风能这条能量链。
有的人会对我提出疑问,说太阳在燃烧50亿年后就会熄灭,到时候没有了太阳能,长江就不能永动了。这在我的另一篇论文《太阳永不熄论》中论述了太阳永不熄。大概的意事是:由于月亮对地球有引力作用,会使地球产生潮汐现象,当月亮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时,太阳与月亮的引力叠加,使地球产生巨大的潮汐现象,产生巨浪、塌方、泥石流等现象。而太阳有九大星星围绕其转,九大星星都对太阳有引力作用,当九大星星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星球与太阳成直线时,这些星星的引力叠加作用,会对太阳产生类似潮汐的现象,太阳表面会出现固体涌动,形成固体波浪,固体的流动产生巨大的磨檫而燃烧。九大星星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太阳就会永远燃烧下去,不会熄灭。加上太阳自转时,两极和中部旋转速度不一样,也会产生巨大的磨檫而燃烧。这就是太阳永不熄的观点。这一理论还很好的解释了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等太阳剧烈活动现象。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宇宙星球在永动,它不需要能量来维持,它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并不需要任何理论来解释,并没有上帝不断创造能量来驱动宇宙星球的永动。我们不能用局部成立的能量守恒定律来否定永动机,因为它只在能量链的某一节链上证明了这一点,并未在整个能量链取得上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永动的存在,也能巧妙的利用能量链来制造出永动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