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当选2021欧洲科学院院士
日前,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建民教授因在环境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陈建民简介:
陈建民,男,1964年3月出生,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地生态系统-大气过程综合研究(iLEAPS)中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 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主要有大气(环境)化学、大气气溶胶、大气多相反应机理、云-气溶胶相互作用等。自行研制了多功能大气气溶胶烟雾箱(Aerosol Chamber)、气溶胶富集模拟系统(VVACES)、TDMA、Laser-CRDS,结合宽范围颗粒物谱仪(WPS)、Nephelometer、ATOFMS、LC Q Tof-MS、GCxGC Tof-MS等先进设备,开展大气污染物综合观测、大气污染成因机制和多相反应机理模拟研究。
主要成果:
发现矿尘-海盐混合气溶胶与COS反应具有强烈生成硫酸盐气溶胶的潜力, 首次认识到混合气溶胶形成硫酸盐表现出完成不同于单一组分的特性;
提出含硫污染气体在矿尘表面形成硫酸盐的反应机理,揭示出反应活性与晶型密切相关,颗粒物表面吸附氧及表面羟基形成硫酸盐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运用先进的大气在线和离线观测手段,在城市与农村重污染地区、高山、近海海面、长江航道等综合观测,揭示大气细颗粒物爆发增长大气化学机制、二次气溶胶化学组分变化规律、吸湿性及硫酸盐气溶胶形成的竞争机理;
发现农业秸秆燃烧、烟花燃放、船舶排放的黑碳/棕碳、PAHs等对空气质量、人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与重点支持项目、重大仪器(自由申请)、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与重大项目、企事业委托等20余项。
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40余篇,其中在Chem. Rev.、Science、JACS、ACP、JGR、ES&T;、等发表SCI论文370余篇,被引用12232次,H-index 56。获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被多次邀请为国际会议分会场主持或做邀请报告。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1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2009年上海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第1)、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等, 以及2020年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2015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法国棕榈教育骑士勋章、2011年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2010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0年“第六届”发明创业奖、2002年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2009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教育简历
1993年7月 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1990年7月 复旦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85年7月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系分析化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16年6月-至今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2年3月-至今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
2012年10月-2016年5月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4年5月-2009年11月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1998年5月-2004年4月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教授(2000年12月)
1996年3月-1997年4月 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学院访问副教授
1994年10月-1996年3月 复旦大学化学系系副主任、副教授(1995年5月)
1993年8月-1997年6月 化学系讲师、副教授(1995年5月)
1985年7月—1987年8月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系助教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该院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代表着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目前该院共有院士约4500人,其中包括7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作者:吴金娇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欧洲科学院官网截图、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