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知黛玉为何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或许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幼年失亲,寄人篱下,李诗中那种凄凉哀婉,让黛玉如同身临其境?

李商隐在《祭裴氏姊文》中说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天地之大,他已经没有一个可倚仗之人,没有可立足之地。黛玉亦是,“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生于河南荥阳,晚唐著名诗人,人们将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词风格独特,细腻严谨,达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李商隐自幼喜欢读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然而,命运却对他太过不公。不到十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他是家中长子,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要抚养,所以在随母亲返乡后,就担当起支撑门户的重任。“佣书贩舂”,小小年纪就替人抄书、舂米等来挣钱补贴家用。

移居洛阳后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人,令狐楚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对其十分器重,并让他与自己儿子令狐绹交游。令狐楚还教他写骈文,并让他代写公文,得到一些报酬。这样即维护了李商隐文人的自尊心,又可以使他得以生存和养家,还资助他参加科考。后来,令狐楚又聘他入幕为巡官,李商隐跟随令狐楚前往郓州、太原等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见识。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首《谢书》是李商隐写给令狐楚的,诗中表达了对令狐楚深深的谢意,感谢他多年以来对自己的照顾和教导,并对未能报答他的知遇之恩而感到惭愧,情真意切,且又踌躇满志。那时的李商隐尚有一腔热情,盼望着能有一日得上朝堂,一展雄心抱负。

无奈命运从不眷顾于他,四次科考落地,让李商隐十分沮丧。在送叔祖去东川节度使幕僚使写到“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他想要振翅高飞,奈何燕雀不依不饶。

大和七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从太原返回家乡。路过王屋山。深秋时节的王屋山上黄叶飘飞,荒草丛生,在夕阳下,山野寂静得仿佛没有一丝生机。都说王屋山中有得到高人,可他们在哪呢?

直到夜幕降临,他才听到一阵钟磬之声。循声而去,大山的深处,有一间茅屋,一僧人独坐敲磬诵经。李商隐静静地站在茅屋外,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寞的苍穹,忽而感到有了一丝顿悟。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

僧人的那份恬静闲适,使他的心也无比的宁静,像是被净化了一样。世界这么大,我们只是世间的一粒微尘,何必再去为爱恨纠缠,为名利纷争。李商隐在那一刻仿佛有了一种解脱,淡薄了世上的一切俗物。

超尘脱俗并非人人可以,宁静过后,红尘烦恼依旧。家中老母需要赡养,弟妹幼小尚需照顾。李商隐也依然需要努力奋进,再上考场,为家族,为生存拼上一把。第五次的科考之路,因有令狐绹的极力推荐而平坦了许多,他终于得以进士及第。

中第后的等待依然漫长,在此期间,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病亡。参与料理完丧事后,他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前去做了王的幕僚。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可是令李商隐没想到的是,一场婚姻把他卷入了牛李党争之中。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而对他倾力相助的令狐楚父子则属于“牛党”,李商隐的行为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背叛恩主,并且,未多久他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李商隐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因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他只好失意地回到。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

回到泾原,登上安定城楼,极目远眺,是一望无际的绿杨垂柳,柳丝在风中婆娑起舞,婉转悠闲。可是回想自己却是一事无成,空有理想和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在这里仰望蓝天,独自喟叹。

开成四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终于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未多久,又调任弘农县尉。

弘农任职期间,李商隐过得并不舒心,他与上司陕虢观察室孙简在观念上有着太多的差异。尤其是,李商隐曾为一死囚求情,希望能为其减刑,更是受到孙简的责难。因而他感到愤懑,就请长假辞职。后恰逢孙简调走,接任的姚合极力劝慰才勉强留下,但终是已无心于此,第二年再次辞职。

两年后的李商隐终于有了一次跻身权利中心的机会,他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可是他实在是运气太差了,正当他前途一片光明时,母亲病逝,这就意味着他不得不放弃现在的一切回家守孝三年。

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三年时间他错过了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他也错过了人生唯一的一次能登上巅峰的时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

人世间沧桑变幻,物转星移,昨日繁花遍地,今日也许就只剩下落英缤纷。他望眼欲穿的盼望着春天快快回来,可只落得春花谢尽,涕泪沾衣。

李商隐结束守孝后,再回秘书省,这时的他已被排挤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后应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同赴桂林,结果不到一年,郑亚被贬。李商隐只好回到长安,旋即又跟随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前往徐州。又仅仅一年,卢弘正病故,李商隐不得不再次另谋生路。

一次次地燃起一点亮光,又一次次瞬间熄灭,李商隐的心中只剩下了惆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他本无意于卷入任何党争,只想安安静静将一身才华用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肩膀撑起整个李家,让母亲安心,让弟妹平安长大。就这一点点的奢望,竟然耗尽了一生也未能实现,他感到无比的失意和苦闷。再美丽的夕阳,它都要马上进入黄昏了。

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努力生存,活得纠结抑郁。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终于在郁郁中走完了一生,年仅45岁。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风雨》

四处漂泊,穷愁潦倒,也许这就是他悲惨的一生。

(0)

相关推荐

  • 诗海拾贝(18)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早年生活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李嗣 ...

  • 解读李商隐《为有》:历史上的李商隐到底是男还是女?难道其中还有玄机?真不好说

    从接触李商隐的诗开始,不瞒各位看官说,一度以为李商隐是女诗人,以为李商隐也是和宋代词人李清照一样是个女儿身.因为他写的好多无题诗把女人的心理状态描写的太真实,如果是一个男儿身,到底他是如何体会女人的心 ...

  • 000李商隐及李商隐七律目录

    李商隐简历 一.青少年 李商隐出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父亲叫李嗣.商隐出生时其父任获嘉县令.元和九年罢获嘉县令后入幕府.先是在浙东越州,后又转浙西润州.穆宗长庆元年(821),商隐10岁时父卒 ...

  • 从李商隐的《无题诗》谈起,如何在作诗的时候运用比、兴的手法

    前言:什么是比兴? 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有个非常大的弊病------释义模糊且笼统.比如古书中对"比"."兴"的阐述就非常模糊: <文心雕龙>是这么解释 ...

  • 李商隐最经典的七首七律,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李商隐的七律,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清钱良择<唐音审体·七言律诗总论>云:"义山继起,入少陵之室,而运之以秾丽,尽态极妍,故昔人谓七言律诗莫工于晚唐." 下面小楼辑 ...

  •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唐·李商隐

    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 ...

  • 李商隐七律无题诗辑录(含寄托分析与内容阐释)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这些无题诗,是李商隐诗集中最美的诗篇. 清代王渔洋<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评:"玉溪<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名 ...

  • 李商隐这三首诗感天动地,诠释刻骨铭心的爱情

    爱情,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主题,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爱情在人们心中永远是如此美好.从古至今,众多诗人描写过爱情的诗词,或风花雪月,或凄美缠绵.而李商隐,对爱情的诠释和描写,却如此刻骨铭心.感 ...

  • 3首写雨的唐诗李商隐写给爱人的这首情诗,太美了

    赏析:这是杜甫在成都居住的时候,春天刚好下了一场春雨,还是在夜晚.整首诗把春雨拟人化,一个"潜"字透露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夜里漆黑一片,只有江上的船只还有星星灯火.想象第二天到 ...

  • 李商隐《春雨》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鉴赏:题为<春雨>,实际非一意专咏 ...

  • 《无题两首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注 ...

  • 李商隐听着雨打残荷,写了一首凄美的诗,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在群星闪耀的大唐诗人当中,晚唐诗人李商隐应当是拥有姓名的. 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李商隐的一生仕途非常坎坷.他虽然拥有极高的文学天赋,但是却没有正常的政治态度.在朋党之争中饱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