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奔腾着说要去远方的人,还是回到了本能的生活

健身回家,打了个UBER,师傅很健谈,说他也很想健身。

他今天跑车的营业额是500多元,连轴了15个小时,十点不到的时候,还是准备收工了,我成为了他今天最后一位客人。

师傅问我能不能找路,他想把导航的声音关了,听着总是令人生厌,于是我带他走上了那条熟悉的回家路,他告诉我很模糊,原来娇子立交从成龙大道跑过去还是挺近的。

最后他还是说,想去健身,一直都想,他很想不通我每周三四次的健身频率是怎么做到的,我说和你跑车一样,是个习惯,他说现在更不行了,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连轴,平台有很多奖励,可以保证收入。

其实这个师傅挺帅的,我偷瞄了一眼,身材不油腻,人设也很乐观,言谈之间居然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哲理。

之后,我到达了目的地,师傅很客气的让我给个五星,我义不容辞。

大概因为今天的月亮有种质感的光吧,总觉得这个夜里充满了故事,大多是些每个人简单的日常和未来。

一个90后的妹妹在微信上说起她的计划和苦恼,想学日语,想学设计,想在本职工作上获得更多收获,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半。

但是终归,还是想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行走、旅行、挣钱,以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当年明月很早就用这样的定义给《明朝那些事儿》做了结尾,王朝诸葛,历史明鉴,无论功成名就,还是平凡无奇,都没有最终的价值归属,归属源于徐霞客游历山水的痛苦和决心,用实践的力量在实现自我,那就是我们总爱歌颂的人生。

每一次的旅行,我特别喜欢即将离开的那个时刻,因为我发现有意无意的化解了离开的伤感之后,居然透露着更强大的希望。

在远方和路上两种选择里,大部分的人都会喜欢远方,但也是大部分的人活在了路上。

两者不是一定的因果属性,也没有对错权衡,只是不同的方式,在化解我们生活里的忧愁。

于是我模糊了,关于一些价值观中的导向性,没有办法用主观或客观的方式来解答,只能说一个旅行的故事。

2015年走青藏线,在路上的后半段搭了两个大学生,这两个男生很狼狈,身上还有异味,大学快毕业了,想用这种方式纪念青春,给未来留个念想,不料在路过可可西里的时候,没有计划好行程,一直骑到半夜,遇见了狼的尾随。

狼的眼睛在夜里放着光,追着人和车一直不愿意离去,天上下雨,晚饭没有吃,但是为了逃命,那一刻,两个男生拼了这辈子的力在蹬车,终于最后甩掉了狼。

他们心中也许还有心悸,但是在车上给我们讲起这件事的时候却有种异常的兴奋,虽然骑行没有完整的完成,留下了一丝遗憾,但是这段旅行的经历被刻下了。

总是有些人属于探寻的冒险,有些人属于日常的回归,但是我们又老是希望去够一些高地,希望借此得到证明和施展,至于你实现的是什么,可能这辈子活到了头都不可能知道。

就像徐霞客,鬼知道他用什么样的执念,在古代的恶劣条件中完成了行走。

总也有会停下来的那一刻,生活不是王家卫的那只鸟,生活长了脚,需要得到抚慰和休憩,再是浪子,也会驻足。

这就是旅行的真实感,奔腾着要去远方,却依旧要回到生活,他们互相作用力拉扯,去让你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感。

你知道什么,你想要获得这个世界的哪一层属性,都刻录在了自己的大脑,传递给心脏,带动身体一起舞蹈。

那不是工作方法论,也没有什么鸡汤可以恶补。

你我,始终都是明白人。

看起来像远方的地方,我们并不知道在哪里。

愿远方一直住在你的心里,一直。

想把美写进Mook WLarge里

那是大野的一颗心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