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与他的中学老师吕思勉

吕思勉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现在的书店里仍能看到他的大量著作。

吕思勉《中国通史》

对于世人而言,吕思勉是名满天下的史学大家;对于钱穆而言,吕思勉却更是爱护他培养他的中学老师。

钱穆上府中学堂时,吕思勉只有25岁,在中学教历史地理课,给钱穆很多的教益!

有一次考试,吕思勉出了四道题,每道题25分。钱穆拿到考卷后,先快速扫描了全部试题。当他看到第三题时,眼睛顿时一亮。钱穆既喜欢历史,也喜欢地理,而且喜欢将二者与现实结合起来,这道题要求学生分析吉林省长白山的地势军情,正好满足了钱穆所有的喜好。喜不自胜下,钱穆一下笔就跳过前两道题,直接答此题,思如泉涌,竟不能罢休。考试时间到了,钱穆只答了这一道题。按照考试的规则,钱穆第三题答得再好,也肯定是不及格了。

再看吕思勉,他把考卷拿到自己的办公室后,便开始阅卷。按照学堂当时的管理情况,这次考卷不需要发回学生,老师也只是批一分数,不需要加批语。可是,当吕思勉看到钱穆的答卷后,越看越兴奋,后来竟然不由自主地拿起铅笔,写起了批语,甚至于批语竟然比钱穆的长篇答案还要长。

正好几位学生在窗外偷看,便见到了这样一幕令人心动的情景:

诚之师批语,一纸加一纸,竟无休止。

手握一铅笔,写久须再削。诚之师为省事,用小刀将铅笔劈成两半,俾中间铅条可随手抽出,不断快写。

铅条易淡,写不出颜色来,诚之师乃在桌上一茶杯中蘸水书之。所书纸遇湿而破,诚之师无法黏贴,乃以手拍纸,使伏帖如全纸,仍书不辍。

不知其批语曾写几纸,亦不知其所批何语。

这种事简直从未见过,偷看的同学马上告诉钱穆,钱穆也是内心激动,很受鼓舞。

吕思勉手迹

过几天,吕思勉特地将打了分数的卷子分下去。钱穆虽然只答了一道题,竟然也得了75分。

钱穆对吕思勉上课时的情景印象极深。晚年时,他在《师友杂忆》中回忆:

(吕思勉老师)上堂后,尽在讲台上来往行走,口中娓娓不断,但绝无一言半句闲言旁语羼入,而时有鸿议创论。同学争相推敬。其上地理课,必带一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印中国大地图。先将各页拆开,讲一省,择取一图。先在附带一小黑板上画一十字形,然后绘此一省之四至界线,说明此一省之位置。再在界内绘山脉,次及河流湖泽。说明山水自然地理后,再加注都市城镇关卡及交通道路等。一省讲完,小黑板上所绘地图,五色粉笔缤纷皆是。听者如身历其境,永不忘怀。

后来,钱穆讲课情形可能深受吕思勉影响。何兹全讲述他在大学里听钱穆讲课情景时说:

钱先生讲课,很有声势,也很有特点。虽然一口无锡方言,不怎么好懂,但仍然吸引人。我听过他的先秦史、秦汉史。他讲先秦史,倒着讲,先讲战国,再往上讲春秋、西周。我听他一年课,战国讲完,也就到学年结束了。他讲课讲到得意处,像和人争论问题一样,高声辩论,面红耳赤,在讲台上龙行虎步走来走去,这头走到那头,那头走到这头。

(何兹全:《大时代的小人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看其上课时动作,活脱脱另一个吕思勉!

钱穆讲课照片

后来,吕思勉名满天下,仍继续给予钱穆耐心的指导。

师生二人在治学上的方法有很大差异,但他们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

严耕望将钱穆、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中国史学界的四大家!

钱穆《国史大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