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贺万春: 寻觅灵魂的栖息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5期︱
审稿︱王军红 编辑︱马晓毅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寻觅灵魂的栖息地」
文/贺万春
常常听到人们说“叶落归根”这句话,这是智慧的人们用自然现象来比拟人。人老了就要回归故乡,你那来就那里去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经常在揣摩这句话的哲学道理。人老了为什么一定要回归故乡?是在寻找灵魂的栖息地吗?也许是。
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这些年来,有不少人似乎怀疑起关于人类来源的学说。不少人受西方文化特别宗教信仰的熏陶,却坚信上帝造人的真理。即便上帝有天大本领,还得用泥土捏人,人类的来源还是离不开水土。看来人类真是水土中生长出来的叶子, 土地是人类的亲爹娘,那你老了就回到老娘的怀抱中吧——生你养你的故乡!虽说“那里黄土不埋人。”
故乡对人的重要,是人在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中逐渐认识的。无论一个人走到天南地北,你的生命都离不开水土,不吃不喝能行吗?为什么有人走到一个陌生地方一时不服水土呢?因为你的水土基因不在这里,在你的故乡。因为生命的火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你不容异乡,异乡一时也不接纳你,你是客座不是土著,你是在认作他乡为故乡!
在异乡,你还有个语言交流的障碍,风俗习惯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羁绊……看来,你好像要脱胎换骨重新开始,要对你的土著来一番彻底背叛。当你一旦适应了异国他乡,这就叫同化,虽则说你已在异地站稳脚跟,但却是你灵魂彻底地失败。然而,你却不自觉,反而沾沾自喜能和土著融合在一起。其实,这是你一时的伪装,你是把原形藏匿起来。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对灵魂的修复和改造,你以为你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即便你对故乡的逃离是积极地有意义地,你还是脱离不开与故乡的干系。你有了自己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你有了叱咤风云的力量和本领,但你的气质和性格却没有质的变化,骨子里的你还是你。要说回归自然,你的灵魂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你自然而然地想到你的父母,想到你曾经生活过的那片黄土地和你的左邻右舍。只要你回到故乡,故乡的人就承认了你。
你怎么能和故乡脱掉干系呢?你从天上掉到地上,第一次接触的是故乡的土地,它使你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你第一次看到的人是你的父母,他(她)是第一个向你微笑的人,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她)是第一个给你吃东西的人,使你第一次知道食物的芳香;他(她)是第一个对你说话的人,使你第一次听到美妙的声音。从此,你才有了一副清醒的头脑,用眼睛看光明,用嘴巴吃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还学会了用手抓东西。来到故乡这个神秘的地方,你终生还能忘掉它吗?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地方使你印象更深刻,对它的感情更深厚?请你记住:没有这个地方就没有你,你该不该对它感恩戴德,你难道一辈子能忘记它吗?它实实在在是你灵魂的主心骨,这就是故乡的真面目!
其实,故乡给你的何至这些!你在故乡第一次看到美丽的日出,第一次…看到日落和黄昏,第一次看到星星和月亮,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你第一次看到田园和村庄,村庄上竟然有这么多的人,还有你的同龄人,使你不但不感到寂寞,反而觉得更热闹和快活。你第一次意识到人生的乐趣,但也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第一次懂得人生还有许多小道理大道理,做个快乐的人不容易;第一次知道人要吃饭穿衣就得干活,要去田间种庄稼,不劳动人就得饿肚子;人还要生病,人还会死亡;人和人之间有时还要打架,人还有专门的人来管理,人还会犯法。更知道所以人要上学识字学文化。更明白了物生物,人生人的天理伦常。原来就有父母养儿女,儿女养父母的大道理。不管怎么说,一句话,故乡是对你人生启蒙的地方。你的一生无论干什么,故乡都是你人生的起始站,无论你的终点站在何方,都要牢记这个出发点,即使将来作个孤魂野鬼,你的归宿地仍然是你出发的地方!
以上所说的也许就是故乡的全部意义。我相信,只要一个人没有失去美丽的灵魂,当他老境到来的时侯,都要为自己觅寻灵魂的栖息之地。我觉得,还是叶落归根,回归故乡,灵魂才能得到最好的安顿。
虽然国家是大家,自己的家是小家,没有国就没有家。可是,为国的目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每个人有一个属于自己安居乐业幸福的小家。当人人的家国情怀得到最大限度实现之后,我们的灵魂也就到了退役的时候。最牵挂的不是国而是家,人老珠黄,就像一棵大树上深秋季节将要坠落的叶片,归宿地必然是泥土。故乡就是我们每个人灵魂最好的栖息地,游子归来,大地母亲不会不欢迎!
▼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夕阳无限好。
▼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