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游记】跳跳糖:云南印象——美丽的西双版纳


云南印象——美丽的西双版纳
跳跳糖

睡得正酣时被姐妹们叫醒,新的一天从7点就开始了。

  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除汉族外还有12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她们将男人和女人分别称为猫哆哩、哨哆哩,我们去西双版纳的七名美女全被称作哨哆哩。好不习惯噢,不过入乡随俗,很快就适应了,大家互相打趣,张哨哨、王哨哨地叫,好开心。最开心的是一起去傣族寨子做客,一大早,热情好客的傣族老波头(傣族老年男性称呼)、老咩头(傣族老年女性称呼)身着盛装,敲锣打鼓地站在寨子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也和着拍子,扭起了美丽的傣族姑娘提前教给我们的傣族舞蹈(脚的动作是走一步点一下,手的动作是孔雀转头,戏称“赚三块花五块”,哈哈哈),来到了村里,想想周总理曾经走进傣家就是这种迎宾仪式,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与自豪!在一名叫玉章的傣家姑娘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她们的老宅——传统的竹木结构二层“干栏式”傣楼,院落周围布满了香蕉树、椰子树、竹林等果木,花开四季,果香四溢。

  缓步走上楼口,脱鞋进屋,坐在宽大的铺着傣家自编的竹席的客厅里,喝着从银水器皿里净化过的水,听着小玉认真地讲解傣族的历史,我的思绪飘飞到很远很远,缅甸、老挝也有傣族人,他们是从中国迁徙出去的吗?或者他们因为战乱分地而居?一阵哄笑将我的思绪打断,原来傣族人重女轻男,称未婚男子为“赔钱货”,未婚女子为“赚钱货”,因为男子要带着嫁妆嫁出去的,与汉族的观念正好相反。

参观完傣楼,来到人民公社,远远地看见公社门上高高悬挂着毛主席画像,仿佛回到解放初,管理模式也是公社制,大家的劳动要记工分,赚到的钱要上交公社一部分,公社用这些钱搞经济,搞建设,捐助寺庙,资助贫穷的孩子,对这种能保持到现在的公社制打心眼里佩服,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深厚的感情!

   带着敬佩与留恋,我们又要开始新的旅程了。路边色泽鲜艳,新鲜可口的水果再次撩拨起人的味蕾,价格还相当便宜,10元4个菠萝、5元一大串葡萄、5元6个山竹,还有蛇皮果、红毛丹,椰子、香蕉等等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不吃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胃啊!

  从景洪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中缅边境并有幸进入“金三角”,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中缅情谊。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缅甸姑娘做我们的向导,并带领我们观看了缅甸表演“上刀山”、“下火海”,在为他们的表演捏一把汗时也不得不为之拍手叫绝,并在心里祈祷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沿着山路拾阶而上,道路两旁茂密的树林和竹林交相映衬,使得山路幽静美丽。没有电影中的毒贩,没有扮作边民的贩毒分子,更没有打击贩毒团伙的激战场面,有的只是安宁与祥和,这得感谢守卫在边疆的国防战士们以及缉毒工作人员,有了他们的辛勤努力,才使边民生活得到保障,使得边疆贸易正常进行,边疆经济稳定繁荣。向他们致敬!

  穿过中缅友谊亭,中老友谊亭,来到长颈族、蛇人、大耳族人居住的地方,看到了长脖子女人颈上高高的项圈,看到了把耳垂挂了个大洞的吊坠,让人想起中国古时候的裹足……这是一种美还是一种痛?参观完典型的缅甸民居,触摸到了边境界碑,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站在中国远征军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我们深深地三鞠躬,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将士们。

     越过界碑就是缅甸的国土了,想到仰光金光闪闪的大金塔就在不远处,好激动!来年再相约吧!

   三天的西双版纳之旅结束了,可那温柔的傣乡,四季如春的热带雨林,善良的勐巴拉娜西姑娘却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跳跳糖:女,一名用脚步丈量生命的长度,用感悟体味生命的宽度的70后旅行者、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