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306—310)
306 《张卿子像》
明 曾鲸 绢本设色 纵111.4厘米 横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是天启二年(1622)画家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所画的肖像。画面上没有任何景物、道具的陪衬与点缀,只画张卿子面带微笑,手捻胡须,略侧着身躯,似正缓步行走。人物的身体比例适当,情态端庄自然,其宁静、坦荡、和善的性格特征得到了精彩的表现。这幅肖像是曾鲸传世作品中的精品。在这幅画上,画家着力于人物面部的刻划,既注重墨骨,又借鉴西洋画法,用多层烘染体现面部的凹凸,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并富有质感。人物的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又用淡青色贴着墨色线条稍加渲染,使墨线更显劲健生动,笔墨趣味浓厚。
《葛一龙像》
307 《葛一龙像》
明 曾鲸 纸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7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所绘的葛一龙,字震父,江苏吴县人,是与曾鲸同时代的一位著名文人。《葛一龙像》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肖像画技法。这幅作品构图空阔,葛一龙侧坐斜倚着一部书卷,他的面部轮廓及五官以细笔勾勒,用笔凝练,稍用淡墨晕染;衣纹用细劲流畅的线条勾出,飘逸简括。精简的用笔和疏淡雅洁的格调,生动地体现出葛一龙沉静儒雅的性格特征。曾鲸作画注重点睛,这幅图上葛一龙的目光沉静,仿佛若有所思。
308 《徐光启像》
明 佚名 纸本设色 纵56.5厘米 横30.7厘米
此图以精湛的技艺刻画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形象。人物的衣纹用铁线描法,挺劲流畅,画法先墨骨,然后敷彩。生动而传神。画中人物的面部,总是先绘墨骨,即先用线勾出面部轮廓和五官位置,再层层烘染,多至数十层,使之富于立体感,很有表现力。
《庵簪花图》
309 《庵簪花图》
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61.5厘米
此图所绘内容,如画中画家题识所说:“杨昇庵先生放滇时,双髻簪花,数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杨昇庵即杨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学者,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因抗疏切谏,移疾归;后起充经筵讲官。嘉庆三年,大礼议起,他跪门哭谏,又遭贬斥下狱,被流放到云南。作品描写杨慎在流放中的这一狂怪行径,他身着宽袍大袖,面涂白粉,头上插有五色花枝,表现出玩世不恭的神态。两女子手持盂和扇跟随其后。此画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出杨慎当时的心境。背景画一株粗老弯曲而叶红的枫树,借以烘托杨慎的人品。人物造型夸张,衣纹用线劲健圆润而富有装饰性,显示出陈洪绶独特的绘画风格。
310 《麻姑献寿图》
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73.2厘米 横9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又题《女仙图》。“麻姑献寿”是传统绘画特别是民间年画的常见题材。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麻姑是神话人物,晋代葛洪《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此画描写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庄美丽。麻姑一手执仙杖,杖端系有盛灵芝酒的宝葫芦,另一手执玉盘。衣纹用线钩勒粗简方折,而衣上带图案的银白色花纹却描绘得极工细匀整,既素雅又华丽,显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寿的特定情境中对寿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诚。麻姑身后的侍女双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红艳的山茶花,与麻姑面向一致,目视前方,神情专注。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笔、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并辅以独特的工艺进行装裱。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