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止”到“振兴”——近现代复兴中医的艰难历程(一)

自觉的宇宙需要匹配的世界观


文 / 原音

公众号 / 整体观(zhengtiguan)

前 言
作者一贯认为,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撰写此文并无贬西褒中之意。只是近代以来,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压抑和冲击,其中,既有源于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当下的中医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强大,而是太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尤其是来自中医自身的创新发展。
今天,中医复兴已从文化自信、法律保障、政策扶持、民族认同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可谓前景光明。但在我们看来,中医复兴之路依然艰辛,任何盲目的乐观和形式上的激进,都可能让中医复兴事与愿违。
很多人觉得,中医之所以被逐渐边缘化,主要是因为疗效不佳、教育失当,抑或还有管理政策的瑕疵。可是,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人曰:学史可明智,鉴往而知来。那就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寻找答案,并试着来预见中医复兴的未来吧。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一系列新的政策不断出台,令中医爱好者们兴奋不已。
可是,中医真的复兴了吗?现实似乎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乐观。
要理解中医复兴何以如此艰难?就需要我们了解一点中医的近现代史,然后就容易理解,中医能有今天的局面,已实属不易了。
历史很长,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提取其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其实,中医的衰微,在近代西医传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本文只谈近现代这一段。)

片段一:医疗传教士

1834年10月26日,有一个叫伯驾(Peter Parker,1804~1888)的美国人抵达广州,从此改变了中国医学发展的格局。
伯驾是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但他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医疗技术,他的正式身份是美部会(美国新教最早的海外传教团体)任命的赴中国医疗传教士,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福音,以及利用医学专长照顾传教伙伴。在这些主要工作之外,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在当地行医。
这里需要交代一点历史背景:当时的耶鲁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一个传教中心,有很多毕业生前往世界各地传教。伯驾在耶鲁接受了系统的神学和医学训练,是一名有着虔诚信仰的医疗传教士。
当时清政府已日渐腐败没落、不思进取,中医也从强调内圣修持的医道逐渐变为繁杂保守的医术技法和传承药方,其中核心之气、意功夫已逐渐弱化,甚至丢失殆尽。
伯驾在广州时,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活动有诸多限制。伯驾不会中文,又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老师,但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专门跑去新加坡学了9个月的中文,之后重返广州,决定开办一家医院。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教,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同时他发现,民众们有着很强的医疗需求。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时的中医已无法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从而为西医的进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一边是积极进取、信仰坚定、使命必达的医疗传教士,一边是因循守旧、日渐衰微、内核渐失的传统中医术士,尽管当时两者的数量对比悬殊,但自古对抗的胜败都不是由数量决定的。从各自发轫处的力量来看,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层级。
1835年,伯驾创办的教会医院在广州开业。医院开业的第一天,虽然标明免费治疗,但却整天无人问津,次日才有一位无钱求医的妇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战战兢兢前来就诊,从此揭开了西医院在中国治病的序幕。
由于伯驾高明的医术、和蔼可亲的服务,医院很快就赢得广州百姓的信任。一个季度下来,有近千人在医院得到治疗,这还不包括那些仅在医院里拿药的人。到1855年伯驾离开广州的医院,他治疗过的病人已超过5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百姓。当然,也有像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耆英等这样的高官。

1836年,伯驾联合其他在华的传教士,呼吁成立中国医药传教会,在中国增设教会医院和发展医学教育。在医药会的推动下,中国各地教会医院和医疗传教士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许多华人也因着他们的爱心医疗而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1866年,另一位美国医疗传教士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1901)在广州设立中国最早的西医教会医学校“博济医学校”。1879年,博济医学校正式定名为“南华医科学校”,学制3年,并于同年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学,成为中国第一所招收女学生的西医学校。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成立,嘉约翰把南华医科学校的部分学生转到该校深造,其中即包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而在另一边,直到1885年,我国最早的一所新式中医学堂“利济医学堂”才在浙江瑞安创办,且只存续了18年。绝大部分中医仍然沿袭着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封闭式的传统模式。这成为中医至今难以融入社会主流、引领现代医疗行为的致命内伤之一。
伯驾并非是将西医带到中国的第一人,但与之前的西医传播者不同的是,伯驾的医院真正让中国的老百姓了解和感受了西医的效果。同时,创办学校,知识公开,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也让一批中国学子接受了西医学的思想。加之,动荡的时代和战乱环境,以及西方强势工业文明和军事力量的侵入,促使西医很快从弱小变得强大起来。
医疗传教士们不仅把西医技术传入了中国,同时也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精神、物质分离的二元论思想浸入医学理论、科研、诊疗过程之中,形成了顽固的生物医学模式。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壮大,中医学开始从根本处被动摇和解构。
(0)

相关推荐

  • 中医靠什么复兴?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中医被边缘化.官方中医被西医化.民间中医被非法--他们再三强调要振兴发展中医药,可现实中中医的发展却步履维艰. 很多朋友都在问,中医还能复兴吗? 答案 ...

  • 悟医道真(八十九)

    达乎道则明于理. 中国一百多年来严酷的医学现代化现实表明,中医的个体全息医疗模式和西医的集体工程医疗模式都源自各自的医学体系,强制中医集体化如同强制西医个体化一样,都将是败亡之路. 中医是成熟的大内科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五话 近现代医务传道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五话 近现代医务传道 "医务传道"是近代基督教士来华传教的一种方式,他们以扩大对华传教为目的,以向中国传播和提供医疗为手段,"借医传道&quo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四话 西医正式进入中国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四话 西医正式进入中国 西医正式的进入中国的标志应当说是从中国有了西医医院开始的. 正哥在第一话中说过,西医的解剖学在十七世纪初就开始传入中国,但那时的西医还没有完成现代化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一话 西医什么时间进入的中国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一话 西医什么时间进入的中国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湖北爆发向全国蔓延,在这场疫情的防治过程中,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又一次热了起来,中医和西医孰优孰劣,或者说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六话 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六话 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 这一话正哥说一下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此人名叫关韬,是伯驾的学生. 关韬出生于广州十三行商业外销画商之家,不过关韬本人对画画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医学兴 ...

  • 好中医要让群众评,官方自嗨振兴不了中医!

    老子说过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自然万物为什么井然有序,就是因为它严格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讲任何私情:国家如何才能够长治久安,就是因为圣人制定了一个顺应自然之理 ...

  • 近现代名中医为何多早亡

    艾御享堂 代有名的"名老中医"大多早亡,有些人便拿来以此作为中医不科学的佐证.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以下几位老中医的寿夭历程: 近代"名老中医"的寿命:王士雄60岁( ...

  • 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

    <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已出版书目(第一至三辑) 1.<本草经述义>赵 桐 著 2.<金匮述义>赵 桐 著 3.<伤寒述义>赵 桐 著 4.< ...

  • 中医的六大现状令人堪忧,如不解决,复兴中医将廖廖无期!

    中医的现状令人堪忧,有目共睹,这方面我个人所能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无法提供客观和全面的情况,所以借用一下原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组<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文章中关 ...

  • 识药性论辩证 方可复兴中医

    识药无识症十问九不应 识症无识药十医九无效 懂药论证方可百战百胜 医患配合才可早日康复 1.手太阴肺经用药赋 肺主五脏之华盖.出声音而泽逮皮肤.亦为百衇之朝宗.通呼吸而权归淸肃.虚则梦田野之荒芜.实则 ...

  • 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的理冲...

    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的理冲汤,全方共有9味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疗效显著. 中药组成:生黄芪 党参 白术 生山药 天花粉 知母 三棱 莪术 生鸡内金 用水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 ...

  • 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的固冲...

    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的固冲汤,全方共有9味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疗效显著. 中药组成:生黄芪 党参 白术 生山药 天花粉 知母 三棱 莪术 生鸡内金 用水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 ...

  • 中医什么时候能复兴,怎么才可以复兴中医?

    这问题提的,让人很难不难受. 中医的复兴要回到原来的本真中去,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你就知道了,古人是如此的智慧,古代的东西揭示了我们是如此的落后,历史就是面镜子,现代人的研究中医(用西方的来研究中医)之 ...

  • 通过复兴传统中国文化来复兴中医,还不如通过中医复兴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楼宇烈:十年以前吧,在中国哲学史学会底下,成立一个中医哲学专家委员会的时候,我在一个发言里面讲到这个,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到中国的中医里面,它是中国文化实践者,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都通过中医的实践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