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较”令人痛苦,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发现大多数人的痛苦来源于“比较”,而且这种比较,不是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而是和“更优秀的人相比”。
和同学比起来,我无论怎么努力,学习成绩也赶不上,感到自卑,甚至痛苦……
和同事比起来,我表现的不够外向,不够吸引领导的注意,没有存在感……
和朋友比起来,我不漂亮,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自卑、焦虑……
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人因为和他人的“比较”,而感到失落、焦虑甚至痛苦。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引发了我们爱比较,深陷“比较”的漩涡呢?
共生效应
大自然中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长得矮小、单调、且没有生命力。而当很多植物一起生长时,个个长的高大、枝繁叶茂、充满活力,这就是共生效应。
植物之间为了不输给对方,开始竞争比谁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多,比谁长得快、长得高大,比谁生命力更顽强。
在良性竞争之下,基本上个个都长得很好。同理,这种竞争、比较的心理也会出现在人身上。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和他人比较是一件正常的心理效应,如果这种“比较”带给我们的是“积极上进”的激励和动能激发,那就是共生效应。
如果带来的是焦虑、痛苦和无力感,那我们就需要警惕,积极的自我调整,给予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避免这种“无意义的比较”。
幼时父母“缺少肯定和鼓励”
爱比较
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比较”,来源于低自信度,这种人通常是在“批评式教育”下成长起来,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有着“严厉、控制、较少表达认可和鼓励”的互动风格,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渴望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认同,也生怕自己做得不如人,稍不满意,就容易为此感到失落、焦虑和无力。
而且这类父母,应该大多数小时候就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动不动就是“ 你看看别人怎么怎么样”,以至于长大后我们一直在重复这种“自主否定的模式”,不由自主的要和别人进行比较,稍微落后,就感到焦虑,缺少自信和存在感。
这些内心的焦灼和不自信,就像一个黑洞,吞噬人的精力和能量,所以往往这样的人,会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的自我否定中,因为精力和能量的损耗,也会导致发挥失常。那我们要如何积极的自我调整呢?
一、
接纳自己的“不甘落后”与平凡
通常这类总和他人比较的人,同时也有着“上进,不甘落后”的特征,这股劲头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好好发掘它带给我们的优势,一直保持上进和追逐状态,据说这样的人,相比而言,更有机会达成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也接纳生而为人的“平凡”,当我们不那么去较劲的时候,平凡的人生中也处处都是风景。
二、
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由于个体的差异化程度,决定了有些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无力感,比如天资差异、个性特质的差异、成长背景以及对事情的专注投入程度的差异等等,都将决定大家做同一件事,没有同样水平的结果;
往往你感觉都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也许高中时大家的学习成绩差不多,但是在你看不到的背后,也许别人付出了比我们多几倍的努力,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要轻易因为别人的优秀而否定自己。
但如果和“过去的自己比较”,也许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或者客观评估下来,其实自己的投入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内心的平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和幸福感。
三、
避免“泛化失败”
很多不自信的人,都缺少对自己客观的评价,容易“泛化失败”;
你可以尝试回顾一下自己日常的思维模式,是不是容易将“一个点上的失误或失败,扩散到面,甚至上升到人生失败”,这种扩散性的负面暗示,会让整个大脑充斥无力感,所以请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也客观看待自己的劣势,有的放矢的自我调整;
比如下次在遇到类似情况,请告诉自己“只要我比上一次的自己有进步就好,下次再努力点,一定会更好”。
四、
正面激励,而非“负面暗示”
每个人都需要激励,除了来自外部的激励,也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激励,接纳自己的平凡,在平凡中发现人生的亮点,内心会更多安宁和释怀。
少了一些内心的“冲突和羁绊”,也许你体内的洪荒之力,那些隐藏的优秀品质和能量,才有机会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