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姿势考|谈老空

又快到插秧农忙时。插秧是我熟悉而恐惧的农活之一。

我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这天下足,辛苦的是江南的农人。比如我,很小开始就跟着大人从拔秧开始,至插秧。我记不起来自己几岁开始学插秧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童工,我从三株一行到一行六株并插(一行六株是标准,大人的标注),从缓慢到飞快,最后一次插秧,是我大学毕业那年6月,我从北京回家,赶上农忙,几年没下地干活的人,又再次挽起裤腿下地插秧。某一天,我正跟家里人在自家最后一块责任田里插秧,大队来人在田埂上告知,接到学校电报,通知我返校。当我把自己那排秧插到头,抬脚上田埂,直起腰,看一眼在微风中摇曳的刚插好的秧苗,我把手中剩余的秧苗用力往天上一扔,高喊一声,“老子这辈子再也不种田了!”我的家人和周围的村里人,都被我狂喊吸引,直起腰来,看疯子似的看我。

这大概真是我人生最后一次插秧了。关于插秧的回忆,我曾写过《江南旧闻录莳秧的记忆》。所以,我对插秧算是非常熟悉的了。

除了后退式插秧姿势,我从来不知道还有另外的姿势。传说中著名的布袋和尚、五代时后梁高僧契此有诗写插秧,最为著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后退原来是向前”,不仅是一句充满哲理的偈语,实也是千百年农耕时代农民插秧的真实画面:

青天倒映水田中,三三两两抛撒着秧把,为插秧时取秧方便。农人左手拿把秧,低头弯腰,右手从左手捻分几株秧苗,从左至右,顺序插入泥水中,一行插满,不抬身,移腿后撤,继续前述动作,等直腰抬身看时,前面已是横平竖直,恰如士兵列阵,而这都是“后退”之功,固有“退步原来是向前”之说。

水稻是江南旧物,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即有碳化的稻谷,可见栽种历史之悠久。但我检索文献,能够检索到的最早的关于插秧的记录,来自北魏时的《齐民要术》,其时南方种稻乃是旱直播,没有插秧一说,倒是水少的北方,采用的是今天所说的插秧:

“(南方)先放水,十日后,曳辘轴十遍。遍数唯多为良。地既熟,净淘种子,浮者不去,秋则生稗。渍经三宿,漉出,内草篙市专反,判竹,圜以盛谷。中裛之。复经三宿,芽长二分,一亩三斗掷。

北土高原……纳种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

“拔而栽之”,不就是今天的插秧嘛。不过,《齐民要术》并没有讲插秧具体之法。

到唐朝,插秧也叫插田,刘禹锡有诗《插田歌》:“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不过,在连州城楼远眺的刘禹锡,也没有写具体的插田方法。

高适《广陵别郑处士》诗:“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直到晚唐五代十国时,布袋和尚从插秧方法中悟出向佛之道,才给我们留下了较早且清晰地插秧方法记录及画面。

耕织图之插秧图

康熙御制耕织图之插秧图

到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在临安於潜为令,怜农夫蚕妇之苦,作《耕织图》,将耕织过程细致画下,每幅配诗一首。为后世所重。康熙时,见耕织图,遂命画工重画。其中就有插秧图,图中多位男子在插秧,方法也就是我们日常所常用的后退插秧法。另有男子负责在后送秧,场景逼真。其插秧诗云: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谿南与谿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我小时候生产队到插秧时,拔秧的多为女性,挑秧抛秧的多为男性,插秧也多为女性,且最熟练的就是女性,男性过去很少下地插秧,分田后地是自家的,男性插秧才盛。这与楼璹画中有异。想来过去就是循着男耕女织之道吧。新社会妇女解放,倒是将男性从繁重劳动中解放了一部分出来。

不过楼璹图中有人专司送秧,效率远低于我小时候插秧——我们都是提前将拔好的秧把,抛撒在插秧的田中,真是方便高效。

不过,有一种插秧方法,不知如何理解。俞樾在《茶香室续钞·浮田》云:“农两腋挟竿,入水,半沉半浮,手翻其土,遂以插秧。”我想绝不可能是像今天的瘸子拄拐,当是将两根竹竿,抛在田中,半沉半浮,就像我们小时候插秧拉线以求列直一样。

江南故乡在我离开故乡没多少年后,本地人已逐渐洗脚上岸,不愿干插秧之活,实在太过辛苦。接替的是在本地工厂打工的安徽人。如今人工插秧在江南故乡已不多见,机器抛插已经很流行,哪怕是很小的单独的一块。

我相信世界上应该还有其他插秧方式存在,毕竟我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不能成为井底之蛙。庄子说河伯见海,方知海之大,望洋兴叹。我如今观世事,也已常常有河伯之慨。

关于老朱煮酒

(0)

相关推荐

  • 【消暑文】图解:不插八一秧

    最近(七月中旬以来),一篇关于南方人搞双抢的回忆文章(其实是旧帖子)在不同的网络媒体上以不同的作者面目示人.该文回忆了往昔岁月里的农村双抢的艰辛,满载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又不乏小文人的浪漫色彩. 其实, ...

  • 《七言短句》步韵作和插秧诗。

    November30,2020.<七言短句>步韵作和插秧诗.(读唐人布袋和尚插秧诗有感) 千年农作话耕田,百世面土背朝天. 辛苦能改为上道,管他后退或向前. 附布袋和尚插秧诗. 手持青苗插 ...

  • 两首有关插秧的七绝,宋代才子擅长写景,五代高僧重在说理

    春雨绵绵,虽然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麻烦,但是春雨贵如油,又润物细无声,却有利于田地里的庄稼生长.每到乡间插秧的时候,正像杨万里的<插秧歌>中所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有人在 ...

  • 小满 | 江南沃野过插秧 江北麦麸便灌浆

    本文素材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  刘雅娟  提供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 【福建】李嘉昶《我学会了插秧》指导老师:胡莉莉

    我学会了插秧 南门学校四年级 李嘉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校园中回荡的朗朗书声,勾起了我的回忆. 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妈妈带着我和樊登读书会的小书友们 ...

  • “䈒河泥”考|谈老空

    (䈒河泥,图片来自网络,浙江某地.故乡是单人独舟,舟无网) "䈒河泥",我多写作"揇河泥",乃江南故乡旧俗,就是用工具(俗称揇头,揇网等,由两根长竹竿和竹片密网 ...

  • 浅谈“老”哥瓷鉴定的方法

    收藏家都有一个梦,在梦中与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相遇,相知,相守.作为瓷器收藏家而言,宋瓷就好像喜马拉雅,而五大名窑则好似珠穆朗玛.特别是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哥窑,更是难得一见.相比而言,均窑定窑则存 ...

  • 浅谈老瓷器的开片

    瓷器开片是指器物釉面出现的不规则开裂现象,类似冰裂效果.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开片效果,1979香港苏富比拍品,2017香港苏富比拍品,2.94亿 港币. 从制作上来说,瓷器是由胎.釉两个部分组成.当 ...

  • 拒谈老同学王祖蓝力邀回巢!前TVB资深女星自认反叛:经纪人都管不了我

    (转载须注明:严厉打击抄袭,侵权必究) 曾效力TVB长达十三年的资深女星梁嘉琪(Leung Ka-ki),入行至今,曾主持过不少节目.亦拍过不少电视剧,虽然未称得上大红大紫,但在无线多年,她的荧幕形象 ...

  • 谈老来恋

    很多五十几六十多的老人丧偶后,就搞老来恋:子女都成家了,老了孤独,寂寞,生活没人照顾,找个老伴老了好依托,貌似老来恋理由很正确,也很必须.但老来恋很多问题必须正视. 一,老人是不宜搞性爱的,在我的博文 ...

  • 张即之楷书《敛襟谈老氏诗册》彩色版

    张即之楷书《敛襟谈老氏诗册》彩色版

  • 张即之楷书《敛襟谈老氏诗册》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释文: 敛襟谈老氏,生事正当后.沧海但会意,居无东西亩.无言聊怅望,微霜欲在手.走经微朽桥,坐此岂得酒.前山未得跻,梦游杖疏柳.即之书.

  • 白首为功名!濛江历史上一个功名考到老的故事

    编者按:科举,曾经是无数读书人从草鸡变凤凰的唯一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指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象反映.科 ...

  • 从螳螂、蜘蛛在交配中甘愿“殉情献身”想到的   ——谈老和死vs生命

    肖旭 大自然生命进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有遇到尸体"的,如不断自身分裂的阿米巴虫,就似乎可以"万寿无疆".但物种通过有性繁殖向高级生命形式的攀登,却让个体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