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里的记忆|原乡

(原文写于2012年10月29日,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我小的时候,常州乡下村里家家户户灶间屋里都有一口大水缸。

水缸大小,跟这家人口多少、灶间屋大小有关。人多灶间屋大的,自然是用大水缸,人少空间小的,自然用小水缸了。

我家人多,自然用的是大水缸。

水缸是陶瓷做的,上了釉,外面有些毛糙,内里却是很光滑。

水缸的功能很简单,就是储水。

灶间屋放水缸,一来用水方便。那时没有自来水,站灶台做菜烧饭时,要用水,顺手用铜勺往水缸里一戳,一舀就用,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其实灶间屋放水缸,还有另一用意。

从前乡下灶间屋堆放着许多柴草,谨防火烛是重中之重。

满满地一缸水放在灶间屋,其实还可以用来防火,一旦发生意外,这水缸里蓄的水便是救命之源。这是生活的经验教训。

当年,当我和弟弟已经能够去井上抬水的时候,爷爷经常用这来告诫我们,水缸要常满,要命的时候能救命啊。

1,

我家的水缸自然是经常满的,担水的人,过去主要是爷爷和堂叔,父亲回家,看到水缸浅了,偶尔也会主动挑水。

后来我和弟弟渐渐长大,我堂叔便撺掇我们锻炼抬水。

我个一直很瘦小,弟弟小我三岁,个却与我差不多。我们俩到井上打水时,通常还要两人一起使劲拉吊水的水桶,才能打上一桶水,倒在木桶里,直到水桶打满。兄弟俩才用扁担抬着水桶回家。

村里的水井离我家也就三十米,但那时哥俩个子小,肩膀抬起的水桶,才刚刚离开地面不多。跌跌撞撞,到家门口,一桶水差不多晃出了三分之一,不过,到家时正好不溅出来了。

抬水过门槛时,挑战比较大。我们兄弟俩都要使劲把扁担从肩膀上抬高,让水桶底部越过门槛。

不过,小孩子担水,尤其是把水倒进水缸时,挑战最大。我和弟弟通力合作,两人抬一桶水,倒进水缸,也难免水缸边弄得湿淋淋的。

每每村里人看见我们俩抬水,总是说,哟,忠善家细佬真能干,这么小就能杠水啦。

渐渐地,我和弟弟也能独自担水了。再渐渐地,腰腿胳膊上的劲道越来越大了,便不再用肩膀担水,开始学着少林寺里和尚,练单手提水桶了。

抬水,提水,在我的少年时代,是个苦活,却也是个锻炼。

我后来也常常开玩笑地跟父母兄弟抱怨,说自己所以个小,除了小时候穷,营养不良外,挑担也压制了我往上长高的力量。

自然,这只是玩笑。

2,

家里的水缸里,总有几尾小鲫鱼养着。

水缸里的小鲫鱼,一般虎口大小。

有时父亲打渔回来,饭鱼有鲫鱼,还活着时,总会扔进水缸里养着。

水缸里养着鱼,自然要喂鱼,每天扔几粒饭粒进去,算是喂鱼了。

我和弟弟们小时候都喜欢趴在水缸沿上,逗弄水缸里小鲫鱼玩。

用稻草或细竹枝,悄悄伸进水里,一戳,看谁能戳中,小鲫鱼受惊吓,总是来回在里边窜游。我们则哈哈大笑。

有时还趁大人不在家,伸出胳膊,到水缸里去抓鲫鱼玩。看鲫鱼受惊,来回奔窜。

这也算是童年时的快乐游戏吧。

不过,这么玩耍,水缸边必然是湿淋淋的。那时都是泥地,一沾水,便像泥浆,很不雅,大人回家看到,难免生气动怒。

玩耍的时候,要是渴了,连铜勺都不用,直接探头进水缸,吸水喝,没有一点如今卫生的讲究。

而水缸里的鱼时间养长了,水缸里底边会有一层黏糊糊的东西,是外部灰尘跌落进水缸后,与鲫鱼分泌的粘液碰到一起后出现的。

但即便喝这样的水,我们都还是好好地长大了。

当然,大人看到了,就会要求我们帮着把水缸里的水清了,把水缸洗一洗,换新水。

3,

童年故乡的冬天,也是很冷的,常见的零下七八度,冰已冻得很厚。我小学背后背阴的小河通常透底冻了,若是赶上雨天雪后,屋檐上的“厅独”(冰挂),总是挂得老长,敲下来也是很好的玩物。

那个时候,每年冬天,故乡家家户户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用稻草把水缸围扎起来,防冻。

在用稻草围扎之前,必定先把水缸里的水舀掉许多,仅留一小缸。

但即便如此,灶间水缸里的水,都结成了厚厚的冰,还有美丽的冰花。

如果没用稻草围扎,或者水依旧满的,一夜过去,第二天早上,水缸定然出现了裂缝。

不是水缸质次,还是天冷所致。

所以,到得冬天,家家户户防冻第一要务。

我记得小时候睡觉前,爷爷奶奶必定要在灶间巡视一番。

第二天早起做早饭,只有灶台上井罐里的水,不是冻得,可那没有多少,所以,还得费劲敲冰化水。

夏天雨水多,不经意间,阵雨就来了。那时故乡的雨大抵很干净,空气中也很干净,不用担心灰尘酸雾,屋顶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了。

所以,下雨之后,放几个木桶在屋檐下,接上几桶从瓦楞里流淌下的雨水,洗澡,或倒在水缸里沉淀之后,做菜烧饭,都可以。

4,

家里何时开始不用水缸了,我记不清了。

我家在分田到户之后没几年,很快就在新的地基造起了如今居住的楼房的底部。

造房的时候,还在院里打了一口井。

从那个时候起,水缸的作用渐渐消失了。

井台离厨房只有数米之遥,水缸费事,占地方。若说要防火,几米的地方构不成危险。

更何况,新造的房子,都是水泥砖瓦结构,地方也大,柴草堆放在灶间,不像过去似地容易形成危险。如今安全的很呐。

水缸渐渐失去了作用。

后来我弟弟自己动手,做了个土法自来水装置,在楼顶装了个大水缸,但这大水缸已经彻底失去了当年水缸的意义。

再后来,生产队统一安装自来水管道,每家每户缴纳一定费用之后,自来水(乡下俗称长江水)便通过自来水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了,水缸彻底丧失了自己的使命。

但我依然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虽然自己从来没有笨到要把缸砸了。。

如今没了水缸,也没了水缸里养的鲫鱼,也没了趴在水缸边比划吸水的场景,自来水迅速便捷地把你所需要的给你送了过来。

但我依然还是有些想念故乡的水缸。

我读蒋勋的《少年台湾》,读到做缸一段,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忍不住暗自搓牙嗟叹。

我的女儿没有见过水缸,更没见过大水缸里养的小鲫鱼,用稻草包扎着的水缸,连水缸里的冰花都没曾见过。她自然无从理解她的父亲打小抬挑肩担的苦难与欢乐。

也罢,并不是所有父辈的苦难与欢乐,后人都要尝试,他们自然有他们的生活,没有水缸的日子,我相信,他们也会生活的很好。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洞庭作家】夏四文/担水

    担水 作者:夏四文 一 这段时间,教育行业政策频出.新闻不断,在这炎热的夏季,有几个降温的大招:双减政策.民促条例.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简单一点解读,就是想让家长轻松一点,孩子多玩一点,社会和谐一点 ...

  • 迟贺:一根扁担半桶水

    全文长约 1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 分钟 我喜欢看大人们挑水的姿态,他们把扁担担在肩上,两只手伸出去拽住两边的钩子,水桶在钩子下面颤悠颤悠的,再看他们挑水走路的形象,感觉很拉风. 孩子嘛,总是急 ...

  • 当代散文‖【担水,捞梢和淘井】◆樊泽宝

    作者简介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六汪人,60后,喜欢文学并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担水,捞梢和淘井 水乃生命之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大部分农村人的生活 ...

  • 五十年前新市夏季:我童年的平凡一天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五十年前新市的夏季,也是像今天的热,我家在新市寺前弄的南端某宅,宅内楼上仅有二十多平方的小厢房, ...

  • 曾经的挑水时光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8-11-18 08:02 网络图片 黄文珊 如今的人们,倘若需要用水,只需踱近自来水水龙头,伸出手掌,运用大拇指.食指,轻轻扭转一下铮亮的水龙头,那已经消毒处理过的 ...

  • 【作家】胡振华作品:水啊水 ——老开封记事之六

    水啊水 --老开封记事之六 作者  胡振华 对于水,我是怀着一颗真诚的敬畏之心的,这当然是人对于大自然的一种敬畏.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若没有水,一切生物都将枯竭.当初人类邻水而居,才得以有了人类的延续 ...

  • 以前在农村里,为什么都要天黑时把家中的水缸灌满?老辈人最清楚

    您担过水吗?相信在农村里长大的80后应该多数都帮父母担过水.如今在农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了,所以很多的90后.00后是无法体会到了的那种乐趣了. 在过去农村里是没有自来水的,而每家每户都有一 ...

  • 知青生活纪实(三)――磨难的三年之生活篇〈上〉

    编者按-- 那是一段苦难的日子,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几乎所有经历过下放知青年代的人都会一辈子永生难忘.是悲?是喜?任由时间来说话! 知青生活纪实(三)――磨难的三年之生活篇〈上〉 周仁杰 知青岁月,往 ...

  • 穷锅膛,富水缸

    [往期回读] 广祥:我们将渐渐地看到生命最完整的模样 悲伤逆流成河 弯刀子 "你们老师是乌合之众,有钱也不发给你!" 勇龙生态园颜值升级,春节游人如织 孙倩瑾:再见2017鸡年,欢 ...

  • 139期/李春芳作品《刻在生命里的记忆》梁剑清读、李春芳诵读

    梁剑说:通过其他渠道,我知道李春芳老师长我几岁,但是在这之前,我以为她要小一些,因为她的作品活力四射,她的照片青春朝气,她的生活精力旺盛.每天早早的她就会在群里分享优美的音乐,且几乎都是她的原创作品. ...

  • 野生鲫鱼生命力有多恐怖?放在水缸里不喂食,10年也“饿”不死

    对于现在一些生活在城市,年龄偏小的朋友来说,可能没有见过水缸的实物.如果把时间倒退30年,那时的农村里,没有通自来水的人家,基本家家会备一个水缸,把远处运回来的井水或者泉水储存在水缸里面,用水的时候会 ...

  • 【神泉翰墨】画里与记忆中的古祠

    图/黄展介  文/饶宝忠 黄展介,室名:展逸轩,笔名:白石山人.1979年生于广东梅州大埔,梅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职业画家. "父子进士"坊 "父子 ...

  •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这是要刻进DNA里的记忆!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这是要刻进DNA里的记忆!

  •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这是要刻进DNA里的记忆!”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这是要刻进DNA里的记忆!”

  • 【名作欣赏】藏在琴里的记忆

    王建男摄影作品:<藏在琴里的记忆> 近日,王建男手机摄影作品在黑龙江省文联臻艺艺术馆展出,吸引了众多摄影人的目光.趁着周日休息,我也来到了这里.五个板块不同风格不同地域拍摄的摄影作品,让人 ...

  • 鲁迅文章里的记忆

    著名伦理学家马格利特写过<记忆的伦理>,书中针对我们的记忆提出几个问题:我们有记忆过去的责任吗?如果有,那是为什么?我们该记忆的是什么?谁是这个"我们"?马格利特的父母 ...

  • 地瓜干里的记忆

    "地瓜干,甘甘甜,摊个煎饼圆又圆,地瓜干,甘甘甜,换盅咕螺解解馋--"秋已深,北风动,又到了切地瓜干的季节了. 如今种地瓜少了,也很少见切地瓜干的,老爹勤快,在山顶种了几分地瓜,还 ...

  • 老照片里的记忆

    翻相册想制作个关于母亲节的视频,无意间找到了不少老照片.恍然间,20多年了! 01 98年,我刚好20岁.这一年,出学校进学校,我结束了学生时代.进入了教师生涯. 学校叫东姜各庄小学,以一个村庄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