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丨氏族、宗族、家族的区别

发现国内杜氏宗亲,挖掘杜氏渊源,弘扬杜氏文化,传播杜氏宗亲信息

摘要:家族、宗族、氏族、部落是构成早期国家和民族的最为基本的单位,它们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那么,氏族和宗族的区别是什么?宗族和家族的区别是什么?氏族和部落的区别是什么?

氏族和宗族的区别 

家庭,在这里的概念应该等同于人类学中的术语nuclear family,即由一夫一妻加上其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考古学的发现中,其源头已可以溯及到仰韶文化前的半坡和姜寨,其距今约六千多年。

但是当时的家庭模式限于当时的生产力,一夫一妻这两位成年人的劳作很难单独谋生,仍然需要依靠整个氏族的力量来得到维持,因此那时候的所谓的家庭模式是不成熟的,并不构成基本的社会单位。

而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慢慢家庭模式发展成一种父子两代所构成独立的直接生产并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存续的社会单位,这时候家庭就不仅仅是原始氏族中的一种血缘关系所连结的结果,更是有了财产的关系。

而根据台湾学者杜正胜的观点,其认为:亲属之间的亲疏划分是以共财作为准绳,因为同居一般都不会构成问题。

所以,这里笔者需要对本段开始的家庭的概念进行一些修正,谓:由一夫一妻与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组成并且家族成员共同享有对外独立的财产的模式。

家族,根据中国古代社会常用的服制来描述就是属于五服之内的以血缘和姻亲关系组成的模式。

在这里是否也有家族内对财产共同享有呢?答案是不确定,因为这种条件下,共财的难度会远远高于核心的家庭模式。

因为家族的共财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族长,其次这个族长需要有管理的才能,最后还需要有一整套规范来作为族长管理族内财产的准则。

而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经济交易行为的效率极低,而且还会带来大量的家族成员之间的财产的纠葛,不利于“同居共财”的家族伦理倡导的原初作用。

因而家族共财的情形呈现的是多样化的趋势。即便是聚族而居,每个家族还是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共财。

宗族,这一个概念是前面两者的一种扩展的情形,一般宗族就是由若干的家庭或家族来构成的模式,一般定义为五服以外的同姓虽共祖,但疏远至五服的情形,因而只能称之为宗族。

一般宗族往往不能做到同居,至多表现为一种“比屋而居”的各自独立的家庭或家族,所以,宗族共财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几乎是没有的。

宗族和家族的区别 

氏族是产生于原始蒙昧时代中期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其组成人数不等,最多的可达数百人。

氏族制度先后经历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氏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氏族实行外婚制。它的血缘关系,在母权制时期按母系计算,在父权制阶段则按父系计算。

氏族的头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氏族中的一切事宜都要由成年人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决定。

其成员有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关系逐渐对立,原始的公社制度开始解体,氏族也随之瓦解,代之以一夫一妻制为独立单位并按地域原则结成的农村公社,氏族制度至此结束。

部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在其内部,有自己的地域、名称、方言、习俗和宗教仪式,有管理内部公共事务的机构。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特别是频繁的军事活动,使得一些近亲或相邻的部落走向联合,根据各自的利益需要,结成临时性或永久性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有自己的方言、地域,因而和民族最近似。

同时,因为联盟组织间各部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为以地域为基础的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民族和氏族、部落的本质不同,在于氏族和部落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是以地域为纽带的非血缘的人们共同体。

当然,我们讲民族是非血缘共同体,主要是相对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特点而言的。有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个闭塞区域,很少与外民族通婚,此种情形似乎属于血缘关系之列。

但事实上这主要是地域阻隔和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并不像氏族、部落那样严格,而且随着民族关系的变化,这种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民族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人们共同体,在由部落发展为民族时,早已冲破了氏族部落的小圈子,而容纳了不同部落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这和氏族、部落的血缘集团有根本区别的。

种族也称人种,是在人类早期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们集团,它以人们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为标志。

通常我们主要根据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面容、眼睛及体格等征象来划分人种类别。

目前,关于人种的划分尚有很多分歧。但是,无论何种划分方法,都很难把人类全部容纳进去。

由于长期历史的发展和种族间的接近及混杂,世界上原来纯粹的人种早已为过渡性的混合型种族所代替。

由此可以看到,种族属于体质人类学和生物学的范畴,其标志是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遗传性的生理特征。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认为,民族是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共同的心理素质四大特征为标志的历史范畴。

(0)

相关推荐

  • 杨华:“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

    在性质上,南方多单姓聚居,村落以单一血缘为共同体的联结纽带,形成宗族性的社会结构,即"血缘共同体":北方村落以多姓共居为主,其内部最基本.最紧要的关系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族际关系影响 ...

  • 姓氏文化探秘

    上古时期的姓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而随着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初具雏形,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形成,姓氏文化逐渐与政治因素密不可分. 姓是汉字文化圈用作表示血缘集团的名称,其所指范围随着地域和时代变动,氏则 ...

  • 从中国姓氏文化的变迁,解读洪姓的来源与文化内涵

    T6t12020.02.08 17:11:29字数 3,560阅读 222洪字,在字典里面有很多种释义,比如形容声音大,比如指代洪水,又或者指某些水名.州名.山名.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指洪姓. ...

  • 宗族文化丨家族微信群为什么沦为了鸡肋?

    首先宗亲群不是工作群,工作群有同事有领导有约束,宗亲群也不是爱好群,爱好群大家有共同的爱好,相互之间有数不完的话. 宗亲群就尴尬了,在一起的联系纽带就是所谓的同姓,宗亲群没有工作群的约束,又没有兴趣群 ...

  • 宗族文化丨如何总结一个姓氏的宗族特征?

    不少对宗族文化研究的自媒体,就会对姓氏的宗族特征进行一个总结,这类总结一般都是好的词汇. 但可惜不知所出,更不可能知道其中的依据,大家也就是图个开心,随手转发,细研究甚至发现不同的平台对同一个姓氏的宗 ...

  • 宗族文化丨墓联

    墓联,顾名思义,即镌刻于墓碑之上的对联.此类对联,在内容上或记述逝者生平事迹,或歌颂逝者的为人品德,或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这与挽悼联极为相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墓葬中的独特表现形式,墓联把生者对逝 ...

  • 宗族文化丨古人为何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条婚姻禁忌.它规定,凡同姓者不问远近亲疏,有无血缘关系,一律不得互相婚配. 这一禁律创自周代,<魏书·高祖纪>记载:"夏殷不嫌一 ...

  • 宗族文化丨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祖”、“宗”?

    '祖宗'在现代汉语中是作为一个词出现的,指一个家族的上辈,尤其指较早的先人,也泛指民族的祖先. 古汉语中,'祖'和'宗'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祖'最初泛指祖先. 在宗法制度下,人们特别看重家族的始祖及 ...

  • 宗族文化丨一文看懂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 汉文化传承

    汉 文 化 传 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血缘关系的民族,"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尤其在古代,一个大家族会聚族而居,每年都会在祠堂里祭奠他们共同的祖先.遇有丧事,宗亲们会按辈分排序, ...

  • 谱牒文化丨家谱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会有序齿和团结宗族的作用

    谱牒承担了宗族的两个基本功能: 其一是把有血缘和姻亲关系的族人团结起来:其二是明确族人之间的尊卑名分关系.不同时代有不同方式去确认家族中的血缘和姻亲关系. 封建社会时期,族人皆聚居一处,有宗庙和宗法制 ...

  • 中国宗族文化:从祠堂的修建,看中国人对宗族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宗族:是中国独有的标记,在一个家族中,为了繁衍后代,家族成员不断增长,渐渐的形成一个宗族.古代中,一个大家族,会有许多后代,我们常说祖宗十八代,也表现宗族的昌盛,同时也是宗族文化的发达与悠久.从远古时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柯氏的宗族文化与历史发展

    柯 柯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四十五位,在湖北.广东.福建.合湾分布比较集中,当今柯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总人口大约有106万. 得姓始祖柯卢.周朝时周武王有一叔祖名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