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式科幻”
常被人问:什么是“中国式科幻”?或者说,中国科幻有何特色?
这是那种不被问起时好像很懂,一张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问题。
首先,似乎没有“中国式言情”这种说法,因为言情这东西大家都懂,也谈不上什么本土特色。科幻却是另一种情况,类似于月饼:法国人本来不吃月饼,由于种种原因,世间竟有了“法式月饼”这种奇怪的事物,改变了人类对月饼的理解。科幻正相反:它本来诞生在西方,后来流传到东亚,那些想改造本土文化的先驱们,比如梁启超、鲁迅,觉得这东西挺好,就移植过来,晚清的小说家们照猫画虎,按照自己中意的方式,编造出未来大同、星球探险一类的故事,从此有了中国科幻。
▲清末插画《天上行舟》。文字称西人拟将气球之法制成飞船,游行空际如“泰山之云”。
其次,我们也没听说过“中国式小说”。当然,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不是一回事儿,但“中国式现代小说”也不是一个问题。从鲁迅到莫言,百年来的中国小说也算硕果累累,普通人也对它多少有点概念。这方面,中国科幻也不太一样:历经一个世纪的栽培,几次起落,还是有点水土不服,没有几部很有名望的作品。直到近几年,才出来一个《三体》和两个获雨果奖的作家,中国科幻才引起一些关注,发出了几声较为响亮的呼喊,为世界科幻的大合唱加入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音色。这不奇怪,在全球范围内,科幻依然以西方尤其是英美为大宗。比如,很多国家都有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但科幻却只在很少的国家里发育良好:我们都知道泰戈尔和索因卡,可是有几个人了解印度科幻和尼日利亚科幻?换言之,就算科学无国界,就算对星空和宇宙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科幻却并非一种全球开花的艺术,它的气质,有着某种鲜明的特殊性。至于这个特殊性是什么,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回答。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究竟要往科幻这个舶来品里加入什么新基因,才能让它既能适应本土文化,又不会长得太过奇绝,变成另一个东西?传说中的“中国元素”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像一些历史题材科幻那样,写写秦皇汉武,老百姓才爱看?或者像《乡村教师》一样,让外星人出现在黄土高原上空,评论家才觉得接地气?这个问题挺大,三言两语讲不清,我个人以为,不必把“中国特色”理解的那么狭隘。
举例说明吧。经过好莱坞多年的洗礼,世界人民的眼球早已习惯美国大兵对抗外星人拯救地球的光辉形象,但如果让你看见解放军与外星人在街头巷战、公安干警与异形斗智斗勇,中国观众自己可能都还不适应。这当然和创作者的顾虑有一定关系。据科幻作家韩松说,早些年有位主管宣传的官员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如果外星人占领地球,共产党怎么办?”(见韩松著《想象力宣言》)这是个挺难处理好的问题。不过,未来终究是全人类的事,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的大国,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中没有作为也是不可信的,而我们又不能永远靠市场份额向好莱坞去“赎买”中国人在大银幕上“未来世界”的入场券,只能也应该要打造自己的未来叙事——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可能更要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去思考。面对外星人的入侵,“中国英雄”应该如何应对呢?刘慈欣的《三体》,给出了一种回答,塑造了几个中国作风的英雄,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如果想知道什么是“中国式科幻”,刘慈欣是个不错的样本。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必须在太空舰队上安置一个政委,才叫中国特色。确实,中国作家可以提出一些外国作家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如果世界末日之后,只剩两个党员和一个群众,党员要不要发展群众入党,以成立党支部?再比如,人类在火星建设了殖民地之后过年还吃不吃饺子?要不要把春晚的舞台放置到空间站上,以保证地球和火星同时接到直播信号?但除了这些,中国式科幻其实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
科幻思考的是人类的发展、命运、末日、苦难、斗争,以及人性的宝贵、复杂、阴暗,所以应该有普遍性的价值追求。现在,很多人过于强调我们的特殊性,走向了极端。然而,中国人从不缺乏对普遍性事物的追求。古人讲天下大同,这是伟大的理想。唐玄奘去取经,不是单为了拯救大唐子民,而是拯救苍生。20世纪以来,许多先烈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而共产主义也是要解放全人类的。哪怕到了所谓“后现代”的今天,普遍性的东西还是存在。比如,被很多年轻人奉为经典的《大话西游》,我们说它戏仿、无厘头、解构,可它最后仍然是一个宏大叙事:你要割舍自己的情欲,接受世界的残酷设定,说到底,就是舍生取义,only you嘛。
“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欸”
所以,我觉得,不用一说到“中国式”,就马上想到古装、清宫、红高粱、城乡结合部。其实“中国”本来也不是一个僵硬不变的地域、族群、种族,而是一代代中国人,在杂居、共处的过程中不断昂扬向上的追求和结果。真要深究起来,“中国式”的这个“式”,就是一个从现代日语来的后缀。现代汉语中有大量外来的词汇,很多都从日语中吸收来的——那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当年张之洞反对滥用各种“日本名词”,后来发现“名词”就是个新名词,只好改成“日本土话”——可今天它都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所以没必要刻意追求原教旨主义的“本土性”。美国人拍个《功夫熊猫》,不能说它就成了中国功夫片,它还是美国的精神内核。所以,不是只有穿越、点穴、降龙十八掌才中国特色,神州飞船、玉兔、科学发展观,也都是中国特色。我们自己就在这个叫中国的地方长大,看着地雷战地道战黄继光圣斗士变形金刚长大,每天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也努力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努力寻找希望,也就一定有本土特殊的情绪和认知,只要跟随自己艺术直觉创造出来的,自然也就是中国故事了。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什么是“中国式科幻”这个问题,其实原本是不必提出来的。
2016年8月31日
责任编辑:卡戎
宇宙的未来 现在 过去
四十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