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开门了,但距离正式回归还有一段距离

网视导读: 电影院和观众都需要新电影,但保守估计要到六月份电影院才能迎来新片。

早在3月份,影院复工不到一周被紧急叫停。无论是观众、电影院还是影视公司都在期待电影院恢复正常。在过去的100多天里,很多中小电影院都因撑不下去选择彻底关门;有些电影院为了生存开发了“出租场地”业务,让观众在电影院拍摄照片、短视频。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的视频会议中公布数据显示,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

各方都如热锅上的蚂蚁,好在,电影院复工终于要提上日程了。

5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在“重点场所防控”这一条,提到“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这份国家层面的通知给很多人吃下了定心丸,虽然恢复到往日还需时间,但总算是看到了曙光。

政策允许复工条件不一定允许

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允许电影院复工的通知,但影院大范围开门营业还需一段时间,因为关键在于各地电影局发布的通知和要求。

5月9日,广东省对电影院复工提要求:电影院定期清洁消毒,加强工作人员健康登记和防疫培训,做好返岗人员健康排查,引导观众隔行隔座观影等。这不仅对电影院的人力成本有较高的要求,也限制了影院的客流量。有工作人员表示,恢复正常营业后,客流量应该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最多为二分之一。

同时,三个多月没有营业,电影院欠下了不少房租、物业等费用。恢复营业单在防疫用品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一方面复工之后的影片仍以重映为主,初期肯定还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3月中旬,上海电影集团联合上海电影、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全国首支10亿元影院抗疫纾困基金,这10亿资金业界多认为大概率会用来收购影院。大地院线董事兼艾沃次世代董事方斌亦公开表示,“像股市的操作逢低吸纳、逢高卖出一样,2020年到了收购影院的绝好机会。”

虽然急需但新片还在观望档期

电影院夹缝中求生存,观众由于100多天没有走进电影院,也迫切的想要去感受在影院大屏幕看电影的氛围。

虽然如此,只有新影片才能真正盘活电影院。在3月份电影院尝试复工之后,荧幕上出现的都是重映电影,再加上疫情并没有全面好转,很多场次的观众量是个位数。所以,当时的营业还不如继续关着。

消失的春节档、五一档、再加上此前已经定档的奥斯卡影片新电影吊足了不少观众的胃口。但目前唯一能确定的呼声较高的影片只有定档于七月份《花木兰》和十一月份的《黑寡妇》。《唐人街探案3》《封神》《紧急救援》《749局》等国产影片虽然被观众喊了一遍又一遍但谁也不敢轻易宣布定档消息,毕竟,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这些影片是要拿来保命的。

即使是影院活跃起来,如何选择档期也是一个难题,一方面是因为三个月的时间积攒了太多太多的影片,和大片硬碰硬并不是一个十分稳妥的举措。另一方面,两会的召开时间为5月22日,大制作影片肯定不会在此期间上映。

所以,虽然复工在即,但起码要到六月份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营业。不过,随着暑期的到来,影院升温只需几部大片。

电影业开展的多方自救

2019年中国电影营收90.68亿元,同比增长0.34%;净利润10.61亿元,同比下滑28.99%。而今年一季度已亏损2.27亿元。此外,金逸影视、横店影视、上海电影等院线公司,则遭受疫情的影响更加严重。同时,据统计,疫情期间仅影视剧行业大约60个剧组停拍、100个项目延迟,一季度全国五千多家影视公司注销。

困境之下电影行业采取了不少自救措施,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会议表示:要对电影院要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积极协调出租方减免租金,推动电影专项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各地购买发放电影票券。

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批电影人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拯救中国电影#的话题,呼吁上级关注电影院的生死。还有多位影视业人士通过直播发起一场“新浪潮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影人自救,路在何方”。

外界的力量虽然重要,但电影业长远的自救之路还是需要用内容说话,正如张一白导演此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所说的那样:

“要恢复电影圈信心最关键的就是踏实练就内功,做电影创作的,加快力度去创作出好剧本。等疫情解除的时候我们有好电影傍身,就能让缺失或是迟疑的观众愿意回到电影院,恢复对这个行业的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