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价开放!张家界,凭什么是世界“唯一”?

-风物君语-

中国的张家界

世界的潘多拉

在因疫情突然停摆近一个月后,张家界重新开放!

武陵源核心景区、天门山、张家界大峡谷等景区已于8月27日上午8时恢复开放,并且自开放之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张家界市A级景区及景区交通工具对全国游客实行半价优惠,张家界的三千奇峰欢迎您的到来。

疫情前,张家界到底有多火?据统计,今年1至6月,该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104.38万人次,同比增长189.00%,张家界旅游业在强势复苏。

然而,就在全市上下准备迎接更火热的暑期旅游时,7月29日本土疫情突如其来,对于旅游城市张家界来说,这无疑是艰难的时期。然而,张家界第一时间发了《致居留在张家界游客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有责任、有担当、有力度、有温度,感动无数网友。

为什么人们爱去张家界?因为,这里世界上独一无二“张家界地貌”,这里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桃花源”,这里是现实世界里的潘多拉星,这里是极限爱好者心目中的翼装飞行圣地。

有种世界唯一,叫做张家界!

在中国最难厘清的地名中,“张家”系列可能是许多地理爱好者的“冷幽默”——张家界、张家口、张家港、张家川,不得不让人惊叹张姓不愧乃中国大姓,果然“家大业大”。

这几座城市的得名,多多少少的确与当地的张姓始祖有关。早在1999年,就已经成立了“三张”政协工作联谊会(张家川于2006年加入后并称为“四张”),以地名作为工作联谊的依据,也算是“张家”的独创。

然而,“张家四子”的确不是等闲之辈:河北的张家口即将迎来2022年的冬奥会,江苏的张家港常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前三,甘肃的张家川是历史悠久的秦人发祥地之一,但要说其中最具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恐怕还得是湖南的张家界。

▲ 张家界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制图/孙璐

对张家界来说,这样的国际知名度来自于“武陵源”——这是中国最负盛名的风景区之一,超过3000座峻峭的石英砂岩柱耸立在城市北面的山区之中,金鞭溪、琵琶溪、索溪环绕其间,“奇峰三千,八百秀水”正是最精当简要的描述。

初来此地的旅行者们,也许对张家界在脑海中都有一个疑惑:这是丹霞?还是喀斯特?

这都不是!

在几种均以峰林、峰丛为重要景观的地貌中,构成喀斯特地貌的地质基础通常为石灰岩、白云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因此除了峰林、峰丛之外,也容易形成地下暗河、溶洞、天坑等“负地形”景观。

▲ 武陵源是石英砂岩地貌景观,树木在缝隙里顽强生长。摄影/刘众

虽然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和嶂石岩地貌,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砂岩地貌,但在具体的岩性上仍存在差异:丹霞地貌以红色砾砂岩为主,嶂石岩地貌由薄层砂岩和页岩组成,张家界地貌则以石英砂岩为主。

这种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以张家界这一区域最为典型,哪怕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可与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类比的案例——因此,早在2010年,这一地貌类型就被国际地貌学会命名为:

“张家界地貌”

这种地貌奇观的形成要追溯到3.5亿年前:张家界地处于古陆与海洋的交界地带,因此积累了非常丰厚的沉积物,最厚处可达600米。这些沉积物中,石英砂的含量非常高(95%-98%),其间的胶结物主要为铁质、硅质,形成了非常坚硬的岩体。

距今约50万年前,澧水的支流索溪开始切割这一区域的砂岩顶部,在流水侵蚀、风化、重力崩塌作用下,那些较为松软的部分开始被侵蚀、剥落,裂隙逐渐扩大,在坚固的岩体上渐渐形成山谷、山墙和峰林景观。与丹霞地貌类似,张家界地貌也有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划分,而这些不同的发育时期全部集中在张家界这片不大的区域范围内:

方山、断墙、台地及其间的嶂谷、

半圆形围谷或“V” 形谷代表了青年期,

塔峰、低丘及其间的“U”形谷

或其所在的盘状宽谷是壮年期,

残丘、山麓剥蚀面等已经进入老年期。

简单来说,张家界地貌发育从青年、壮年到老年的过程,大致呈现出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的变化,就是山体从“完整”到“破碎”、从“粗大”到“细小”的演变过程。

但因为张家界地貌岩体坚硬、深厚的特点,在历次的构造运动中,这块镶嵌在湘西的巨厚石英砂岩犹如一块稳“磐石”,几乎没有发生褶皱和倾斜——坚硬的岩体和平整的地质构造,是保障这些高大岩柱如搭积木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如今,当你走进峰林最密集的天子山一带,数以百计的岩柱耸立其间,犹如迈入了自然世界的“陆家嘴”或“曼哈顿”——这一比喻绝不夸张,其中的许多岩柱都高达200米以上,相当于60层的建筑;金鞭岩更是张家界岩柱之最,高约380米,不逊于纽约帝国大厦。

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被列为中国的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武陵源作为“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与美学重要性的自然现象或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桃花源,世界的潘多拉

从更大的视角去看张家界,她被一座庞大的连绵山系镶嵌其中——长约420公里的武陵山脉,从贵州东北部逶迤而来,自西南向东北纵贯湖南西北部,成为黔、渝、湘、鄂四省的交界地带,沅水、澧水、清江、乌江都起源于或流经武陵山区,最终向北汇入长江。

▲ 贵州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摄影/徐俊

正处在第二阶梯、第三阶梯过渡带上的武陵山区,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地理与文化面貌。在武陵山脉的南北两面,分别是与之平行的大娄山与雪峰山,崎岖山地之间仅有稀少的岭谷地带可供发展农业,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一片相对隔绝的地方。

▲ 雪峰山海拔并不高,却将湖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湘东气候温润,湘西则交通闭塞。摄影/尹忠

但与之相邻的,却是民谚中“两湖熟,天下足”的富庶之地,湖南、湖北历来是中国最核心的农业区域之一。与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比邻而居,武陵山区这片以少民边城为重要特色的文化区域,成为了农耕民族最早注目的“异乡”之一。 东亚人的理想“桃花源”

武陵山真正进入文化的视野,无疑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重要标志,开篇所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使这片山水从此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分裂、最动荡的时代之一,却也成为最自由、最浪漫的美学源泉。

▲ 武陵人的生活民俗,神农求雨舞。 摄影/尹忠

从4世纪以来,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想象,毫不奇怪地成为农业文明时代探索和追求理想人居的避世范本。尽管“桃花源”的具体所在或许将永远成为谜团,也是许多人争论的焦点,但广阔的武陵山区始终是其无可争论的故土。

▲ 武陵山区因为山多路险,成了农业文明时代的避世之地。摄影/李峰

对桃源的迷恋和追寻,几乎成为此后穿越时代的共通情结。而中国文化始终对东亚各国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在后世的高丽文学中,也频频出现陶渊明和桃花源的踪影。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无疑奠立了半岛文化对武陵山区的熟悉感。而在最近的20年中,经过韩国旅行社的大力推广,张家界以其杰出的美景、民俗逐渐成为韩国游客最重要的境外目的地之一。在巅峰时期,张家界机场的韩国航线不仅可以直飞首尔和釜山,甚至近乎到了“村村通”的地步。

▲ 韩国旅游网站,写着“张家界”是韩国旅游目的地No1。图/모두투어

在韩国,“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已经成为子女表现孝顺的必背圣经,不把自己的父母送去张家界旅行,那么很可能就会沦落到“孝道金字塔”的底端——在某些韩国的公众假期,你在张家界遇到韩国人的概率甚至可能超过中国人。 是潘多拉星,也是世界赛场

东亚文化以武陵山为桃花源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对张家界极致美景的发现也在同步发生:2009年,史诗电影《阿凡达》就以张家界的南天一柱为原型,设计了潘多拉星球上如梦如幻的哈利路亚山。

▲ 电影《阿凡达》片段,画面中奇绝景色的灵感就来自张家界,来自武陵源。来自电影截图

这些漂浮于空中的仙境也许并不是想象力的结晶——那些在张家界欣赏过峰林与云雾的旅行者,或许会认为这不过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再现。而且,张家界武陵源也是87版西游记的取景地之一,拍同款也成了不少游客的心愿。

近年来,张家界因其山峰林立、地势险峻、公路崎岖等特点,备受国际赛事青睐,相继举办了翼装飞行、动力伞、扁带赛、越野等国际竞赛。翼装飞行是风险度极高的极限运动之一,也被称为“极限运动之王”,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飞行爱好者聚集到这里挑战极限运动,张家界天门山成了世界翼装飞行爱好者的飞翔圣地。

无论在东亚的诗歌中,还是在北美的电影中,张家界的山水都是一场伟大的奇迹——不仅在于其山水之美臻于幻境,更在于它竟能穿越漫长的时代、跨越不同的文明,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共青团张家界官微曾在疫情之初,发了这么一条微博:“疫情消散之时,就是我们开门迎客之日!张家界加油!”如今,张家界重新开放,还推出了半价优惠活动,风雨过后,感动之余,何不亲临这三千奇峰之地,感受至善至美的张家界!

▲ 张家界实行优惠的A级景区及景区内交通工具名单。资料来源于掌上张家界。制图/陈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