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伟涛:浅谈非洲猪瘟防控常见误区

1

编者按

非洲猪瘟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赤裸裸地暴露出我国养猪行业的短板,生猪产业链上下游从业人员认知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处置不够迅速、决策不够有力等。纵观整个养猪业,业内对于非瘟防控的认知相对滞后,从而导致防控没有起到有效作用。

解伟涛分享《浅谈非洲猪瘟防控常见误区》,文章从目前非瘟防控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用实例解释非瘟防控绝非依靠单纯的严防死守就能成功,并总结一线生产人员大量成功经验,主要从盲目求大、忽视硬件、迷信“神药”、依赖检测、操作不当及缺乏激励以上六个方面剖析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总结了非瘟防控的系统工程,供同行参考。
非洲猪瘟(简称非瘟)传入我国已将近两年时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生猪产业损失惨重,目前该病防控压力依然很大。一线生产人员一方面总结了大量成功经验,有些在世界范围都是首创,值得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失败教训,值得反思总结。笔者就目前我国非瘟防控常见误区进行简单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盲目求大

由于受环保、土地、成本、生物安全等因素制约,在国内找到一块合适的猪场建设用地很难。一些猪场老板在有限的土地上片面追求生猪产能最大化,没有形成固定可复制的养猪模式,猪场规模与疫病防控及管理能力等不匹配,导致疫病频繁发生。尤其是非瘟专治各种“不服”,大小猪场“通吃”。
对于规模化猪场,建场选址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生物安全千点评分等方法结合临床实际来选择最佳地块,然后再根据公司成熟的、可复制的管控模式进行猪场设计布局。在非瘟形势下,笔者建议猪场布局要结合自身生物安全条件和管控能力,单场规模大小要适中,不要盲目求大。比如:新建独立的母猪场,建议单场规模在1,200-6,000头母猪为宜(图1),最好不超过12,000头母猪,并采取分线管理。

图1 石羊6000头母猪场

断奶仔猪转出饲养,保育和育肥猪最好以场为单位全进全出,单场规模要与上游母猪场配套,最好进猪时7天内可以装满,售猪时7天内能够全部清空,经过严格冲洗、消毒、干燥、检测后再进下一批猪。
对于家庭猪场,如果饲养母猪,建议采取批次化生产(3-5周批)模式,集中配种、产仔、断奶、销售,尽量减少猪只、人员、车辆、物资等进出频率。养猪人员也可以与大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专职饲养育肥猪,同样以场为单位进行全进全出。

忽视硬件

众所周知,非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在场内传播速度较慢。通过物理阻断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不同地域、规模的猪场,外部感染压力不同。在养猪密集区域,湿冷天气有利于病毒传播,干燥炎热天气有助于非瘟防控。在北方寒冷季节和南方梅雨季节,非瘟感染压力较大。一些猪场过度依赖消毒操作,片面强调软件执行,忽视硬件改造,造成疫病频繁发生。
以拉猪车辆为例,笔者建议场内转猪车辆、场外中转车辆和下游运猪车辆要配置到位,专车专用,专人负责(图2)。场外转猪车辆最好一车一天只拉一次(一趟),然后经过严格洗消、烘干、检测(图3)和静置过夜后才能再次使用。

图2 仔猪中转车辆

图3 车辆洗消烘干中心

对于猪场出猪台或场外中转平台,建议使用大容量平台(暂存舍)(图4,图5),最好可以容纳当天全部待转猪只。在中转平台装满、上游中转车辆和人员离开后,下游的车辆和人员才能过来,然后由专人把平台上的猪全部赶至下游车上,中转平台经过严格消毒和检测合格后才能再次使用。这样操作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双重切断上下游之间的连接,有利于非瘟防控。也可以通过上下游设置物理高度落差,最大限度的防止猪只回流,以及人员或车辆交叉污染。

图4 仔猪中转平台

图5 淘汰猪出猪台

另外,笔者建议猪场使用散装料车,打料车辆不进场,在墙外打料,司机全程不下车(图6)。猪场要改善淋浴设施,使员工洗的舒服(尤其在寒冷天气),愿意洗澡,防止出现应付走形式情况。在设计或改造猪舍时采取小单元、实心栏;给每个限位栏母猪单独安装一个饮水器,或者把通用水槽隔断,每10头左右母猪共用1个水槽等等。在当前非瘟疫情压力之下,猪场只有通过系统硬件改造,才能阻止外部病毒传入,延缓病毒在场内传播速度。猪场员工如能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并快速检测确诊,完全可以成功精准“拔牙”,最大限度地减少猪群损失。

图6 散装料车墙外打料

迷信“神药”

在非瘟出现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抗非“神药”,其实目前尚无对非瘟有特效的药物或疫苗。笔者建议猪场当下重点还是以生物安全防控为主,努力改造硬件,科学消毒,防止外部病原传入,同时加强饲养管理,防好其它重要疾病(比如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病等)。通过增强猪群抗病力,提高病毒感染阈值。一些猪场过分依赖某些“神药”或消毒剂,忽视对相关传染源的管控,结果导致防控效果无法保证,事倍功半。减少相关传染源的病原载量、进行严格冲洗消毒、以及充分静置干燥,比单纯依赖消毒剂或“神药”更重要。

依赖检测

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非瘟检测的主要意义在于加强监管,尽早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通过不断改造硬件、优化流程,强化执行,从而降低非瘟感染风险。非瘟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尽量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可靠的同时,更应该狠抓生物安全,千方百计减少外部车辆、物资、人员、猪群以及环境中的病毒载量,这是非瘟防控工作的重点。如果片面倚重实验室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不利于非瘟防控。目前现有的非瘟检测试剂盒以及采样检测方法都有局限性,检测结果受试剂盒的敏感性、样本采集范围、气溶胶污染、人员操作等多种因素影响。样品检测结果阴性不能代表没有病毒,检测结果阳性也不一定就有病毒存在或有活病毒存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环境样品或物资样品,如果能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污染已经很严重。如果检测不到病毒,可能样本病毒含量太少,没有采集到或者没有检测出来。对于猪群检测,如果大群一直稳定,持续监测也未检测出病毒,可以视为非瘟阴性猪群。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猪场内部完全没有非瘟病毒,从而放松警惕。因为病毒可能潜藏在某个环境角落里,一旦机会来了,它就会“兴风作浪”。阴性场样品如果首次检测到阳性,建议更换试剂盒、设备和人员,重新检测。并立即再次采样,一式两份,同时送检两个实验室,以免发生误诊。

操作不当

一些猪场在猪群出现异常时,出现决策失误,手忙脚乱,盲目淘汰和转群,以及不规范采样,甚至试用一些来历不明的“神药”等情况,造成人为散毒,情况严重的猪场最终以清群告终。笔者建议猪场在情况未明之前,尽量保持静默,不动猪、不接触猪,不乱用“神药”。平时根据突发情况处置预案,做好演练培训,以及物资和技术储备,并不断完善相关预案。对于常用的电击处死器、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盒、采样棉棒和纱布、火焰枪、彩条布、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PE手套、雨靴、以及消毒剂等物资要有足够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在非常时期,根据猪舍布局和场内污染情况,综合分析,采取正向精准“拔牙”(剔除问题猪)或者反向“拔牙”(移走健康猪)的策略,按照怀疑一切原则和进手术室原则进行相关操作。比如:在每次猪只移动前进行检测;铺U型彩条布隔离通道(图7);对道路、工具和猪只体表进行消毒等;对于弱猪和病死猪,按疑似带毒处理;相关操作工具和车辆在每次使用前后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测;同时操作人员要做好自身洁净,防止成为散毒媒介。

图7 U型彩条布隔离通道

备注:图7来自猪业科学.姚建聪等.2020,37(03):92-93.

缺乏激励

非瘟防控人人有责,上下同欲者胜。虽然硬件配置和流程设计很重要,但一切操作都离不开人的落实和执行。建议管理者在设计薪酬时一定要让每一个员工切实感受到非瘟防控结果带来的喜悦或刺痛,只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种防控措施才能真正有效落实。有时候通过利益分享机制,正向激励可能比高压管理效果还好。

小结

非瘟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养猪企业最好能做到生物安全闭环生产。鉴于各场情况不同,笔者建议猪场结合自身条件,通过采取科学选址、适度规模、合理设计、硬件配套、狠抓执行、利益分享等机制,本着怀疑一切原则、进手术室原则、系统防控原则和安保匹配原则进行综合管控,相信一定可以成功防控非瘟疫情,为养猪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安全和保障猪肉供应做出一份贡献。

专家

点评

本文中解老师从养猪生产实践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非瘟防控领域的常见误区。他强调目前没有可靠的“神人”、“神药”可以完全防控非瘟。养猪企业只能依靠生物安全,采取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本着怀疑一切原则、进手术室原则、系统防控原则和安保匹配原则,通过改善硬件、完善流程、强化执行、以及增加激励,才能最终形成有效的非瘟防控体系。
非瘟防控绝对不是靠单纯的严防死守就能够成功。综合性防控方案包含方方面面,从防控的一点到多点,从多点汇成一条主线,再从一条主线汇聚成一个整体,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性防控体系。无论猪场规模大小,都很适用。感谢解老师的精彩总结。
 第1期“抗非大家谈” ▼

【1】仇华吉: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3】高远飞:用“铁桶模式”提高抗击非洲猪瘟的可靠性

【4】郭廷俊:防控非洲猪瘟要重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5】樊福好:非洲猪瘟检测瓶颈之核酸提取与纯化

【6】韩春光: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体会和对行业的见解

【7】曹松嵘:临床防控非瘟需注重细节和化繁为简

【8】何启盖:要科学防控非洲猪瘟

【9】王爱勇:防控非洲猪瘟需要系统思维

【10】游启雄:保猪净化,有道可寻

【11】邵国青:非洲猪瘟发生一周年自问自答

【12】范卫彬:操作不规范是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3】唐红宾:“善待猪,提供生理舒适度、原料清洁度和营养均衡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14】刘自逵:疫苗与中草药搭配有利于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

【15】赵普刚:搞定非洲猪瘟要有系统化的防控方案

【16】区伟波:凡病不治疗

第2期“抗非大家谈” ▼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2】吴荣杰:认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4】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5】周海鲁:我们是如何抗非的?

【6】吴家强:把控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重构猪场生猪安全体系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8】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9】陈俭:在云南防非(上)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2】邵国青:该抓“牛鼻子”了——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13】刘从敏: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

【14】郑全:中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估标准探讨

【15】付学平:非洲猪瘟后猪场成功复养之道

【16】苏志鹏:规模化猪场复养关键点剖析

第3期“抗非大家谈” ▼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刘立茂:过去的兽医实践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启示

【3】张文火:非洲猪瘟背景下现代化猪舍设备系统的选择

【4】郭廷俊:不太“怕”非洲猪瘟的阳光猪舍养猪模式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6】赵宝凯 李洪宇:抗非檄文

【7】潘飞: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规划设计

【8】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背景下售猪生物安全管理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0】区伟波: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11】范卫彬: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3】付学平:新冠肺炎防控经验对我国净化非洲猪瘟的启示

【14】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陈家锃:过度检测,适得其反——检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16】邵国青: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养——做决策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第4期“抗非大家谈” ▼

【1】白挨泉:临床兽医专家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2】刘朋昌:猪场常见的非洲猪瘟防控漏洞(上)

【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

【4】余旭平:非洲猪瘟精准清除与新冠肺炎国内防控方案的对比

【5】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病毒,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上)

【6】游启雄:非洲猪瘟常态化呼唤系统思维

【7】夏天: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群健康管理

【8】付学平 王琦:鸡西三德牧业考察报告——被非瘟“遗忘”的角落

【9】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10】孙元: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

【11】罗小锋: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12】邵国青:最高水平的管理态度 使猪场立于不败之地

好文章,点个在看再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