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逼着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
新闻背景
“当年被逼着上兴趣班的小孩,现在成了什么样子?”这是某社区平台上很火的一个帖子。在这个帖子下面,网友们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答复。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兴趣班,大多数孩子的态度是抗拒,但即便如此,家长们依旧心甘情愿扮演着“坏角色”让自己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今天,我们要跟您聊一聊——
兴趣班,真的有必要上吗?
亲妈见闻
记得几年前我教的学生拍过一个纪录片《风筝》,讲述了三位十岁左右小朋友上兴趣班辅导班的真实故事。
主人公A是个小男孩,在父母的逼迫下练钢琴,经常因为练琴闹情绪;主人公B是小女生,自己特别喜欢跳舞,虽然几次练到受伤依然坚持;主人公C的家长主张散养,什么兴趣班都没有让小男孩上。从纪录片里对小主人公们的采访看,B和C的快乐指数明显高于A,尤其是练舞蹈小姑娘B,小小年纪谈到舞蹈时透出的坚毅自信非常打动人;由于没有上固定的兴趣班,男孩C的日常生活比较轻松,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但也有“众人皆忙我独闲”的寂寞;男孩A是这部片子里情绪波动最大的,经常因为练钢琴生气哭鼻子、说自己恨钢琴,他的妈妈没有退让,算不上严厉但是态度很坚决。比较有意思的是片子最后,A男孩参加钢琴考级,考试通过以后他特别高兴,说:“挺喜欢钢琴的。”
从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来看,美育、体育教育比较欠缺,审美、体魄的基础需要在人生的早年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以外的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兴趣班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甚至最近有一些热文都极力推崇“孩子练钢琴有助于专注力养成”的观念。
(图片来源网络)
亲妈认为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教的是艺术类当中文化课要求最高的专业,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到从小进行艺术训练的孩子。我的个人感受是(纯属个人感受不要对号入座):从小接受音乐、舞蹈类课外训练孩子更能适应目前综合性大学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受过类似训练或接受美术类训练的孩子对大学公共课程的适应性普遍差一些。身边有一些学龄儿童的家长朋友也普遍反映:学过钢琴和舞蹈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自主完成作业的状况要好一些;在一些注重孩子艺术素质的学校里,能够经常参与艺术表演活动的孩子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上述情况细分析起来也不难理解:音乐舞蹈类的兴趣班强调和老师的互动练习,美术类课程强调个人沉浸式创作。学习舞蹈和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孩子记忆一系列的动作和乐谱,并将这些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发动作才能完成日常训练,这种训练过程对孩子日后的学校教育是有帮助的。美术类教育对孩子的观察力提高较大,更强调孩子的自我表达技巧,但在当前普遍强调以“标准答案”衡量学习效果的初等教育环境下,美术训练对学习成绩的正面影响不如音乐舞蹈训练那么“立竿见影”。
(图片来源网络)
亲妈总结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是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规划孩子的成长,上不上兴趣班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答案。从大概率来看,通过从小训练在成年后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找到舒缓压力的出口。孩子能不能坚持上兴趣班,其实更多考验的家长的恒心和毅力,家长在坚持时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要体罚、伤害孩子身体,耐心跟孩子讲清兴趣班训练的好处,相信大多数孩子成年后能够体会到早年兴趣班训练的益处。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