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有什么魔力?高新技术企业迁入全国第二!
近期,新一线城市研究院从高新企业认定网获取了近年来有记录在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搬迁事件,并对此进行了数据整理,并得出结果:南京、徐州、苏州、海口为高新技术企业迁入最多的4个城市,徐州高新技术迁入量为189个,位居全国第二。
GIF
从搬迁路径来看,徐州承接的全部是北京搬迁过来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徐州正在加速推进“一城一谷一院”的建设,即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座全市“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科技创新四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项目,已经规模初具。
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徐州软件园、徐州2.5产业园、中关村文化创意园、科技创业园、科技广场等6个已建成的载体连成一片,总建筑面积55万余平方米。
科技城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构建园区各运营主体之间协同合作机制。
通过股权注入、政府主导、平台共享、政策共享、品牌共享,以此来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一体化、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格局。
2019年7月8日,南京富士通徐州分公司在淮海科技城正式开业,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富士通在我国成立的第三个软件研发基地,为全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淮海科技城片区注册企业3749家。
入园企业中,世界500强7家、国内软件百强11家、院士领军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及双软企业121家。
集聚了创新创业人才逾两万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教授80多人、硕士以上科技人员1300多人、专职科技人员近5000人。
建成校企联盟290家、年均产生创新成果200项、累计专利授权超1000件。
2019年,共落实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资金2100万元、科技创新扶持资金3400万元,实现税收3.6亿元。
淮海科技城聚焦产业主攻方向和细分领域,瞄准高端产业化项目和优质企业招优引强,强化对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链培育。
聚集了——
以华为、南大富士通、金蝶软件、灵匠科技等为代表的软件信息类企业241家;
以江苏邵悦电商、徐工电商、国安易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类企业128家;
以云仟佰3D医疗、佳生医药、三源医药、鼎和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类企业59家;
以艾易西(中国)、弗瑞仕、国鼎盛和为代表的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类企业60家;
以中矿大岩土工程、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童梦幼儿教育信息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类企业219家。
2019年,淮海科技城申报获批国家和省、市级项目10个,获批扶持资金817万元。
徐州软件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徐州科技创业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矿大科技园跻身全省综合孵化器十强,并获批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根据徐州十四五规划,淮海科技城到2025年新增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实现产值200亿。
徐州科技创新谷是徐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创新综合体,也是徐州科技创新谷核心区。将以吸引前沿科学技术、汇聚创新资源为牵引,服务徐州“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区“三主一特”等产业发展。
在规划中,徐州科技创新谷作为“一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徐州“2+6+15”城市空间格局中占位徐州市产业研究院的载体,以推进先进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的“优势产业科研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的城市功能。
徐州科技创新谷定位为全球优势创新资源集聚区、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推器。徐州科技创新谷总体分为起步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科技谷主体区三个主要功能分区,配套建设徐州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科技创新大厦、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创新载体。
徐州科技创新谷目前入驻企业206家,其中专业技术平台8家,金融法律等服务平台16家,众创空间4家,创投机构2家,引入创新创业人才1500多人,拥有院士团队4个,院士工作团队4个,各类研究院所等创新服务平台20个,建成奎图海创、软通乐业空间、淮海创新中心、淮海创新研究院、中徐公司孵化器5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徐州科技创新谷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以安全科技为主导,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支撑,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为引领。集聚配置全球优势创新资源,构建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平台,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徐州科技创新谷到2025年注册2000家科技型企业齐聚超4000人科技型人才。
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是市委为完善徐州城区功能,建成淮海经济区科教基地、引导徐州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也是贾汪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主动接轨多方面融入主城区的重大举措。
潘安湖科教创新区选址位于潘安新城南部,总规划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其中包含潘安湖园区用地2.5平方公里,以徐贾快速通道为界,分为一部、二部。一部位于徐贾快速通道西侧,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含园区2.5平方公里);二部位于徐贾快速通道东侧,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将打造为以进驻职业中学及普通、大学本科为主,集教学、科研、文化、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科教创新区、智慧新城区、绿色园区。
- 1、产学研一体,园区化管理以优越的教育设施成为区域企业研发孵化基地和重要的人才来源,以完整的园区服务机构、科学化管理和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产学研互动,打造一体创新型科教创新区。
- 2、注入多元动力,打造综合性城区集校、园、城于一体,学府、科研、产业与社区互动,多种功能和谐共存;使产业链条的延伸、基础设施共享、人才信息交流及社会服务参与,形成现代化智慧型新城区。
- 3、发挥环境优势,塑造园区结合潘安湖湿地景观环境优势,按照低碳自然、智慧创新型园区的建设要求,打造自然特色的“科技创新孵化区、低碳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倡导区、节约循环实践区”。
今年《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进入十四五规划。按照“一轴、两廊、一核、多片区”的空间布局发展,建设大学城资源共享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宜居生活服务区、教研生活服务区,打造文化创新区、生态创新区。
到2025年,力争落户高等院校5所,在校师生超过5万人,园区建成国家级双创载体2个、科技创新研发专业型园区3个、各类研发平台近50个,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