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野趣盎然--九关十八铺之南平关、响水关

8月28日,昆明走进自然户外群继上周带领大家走进历史、走进自然,探访了滇西大马路上的九关十八铺之老鸦关、炼象关后,今天继续带领驴友们徒步探访滇西大马路九关十八铺之第四关南平关、第五关响水关。

大巴驶过禄丰县城,从城西的山道上行。由于昆楚高速复线修建,山路已成为施工便道,大型车辆穿梭不息,路面破损严重,尘灰漫天。行到半山一三叉路口,大巴无法继续前行。车才停住,噼里啪啦的雨点就不期而至,幸运的是三两分钟后雨就停了。这是一场喜雨,刚好压下了飞扬的灰尘。我们开始出发。

南平关在禄丰县城西10公里处,山峻崖陡,为"迤西要隘"。明代曾设土官世袭巡检于此,其职能是防守巡缉,其修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消失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共使用了400多年。由于其从停用至今也有近200年时光,南平关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画面只有镌刻在史书中,关城的一石一木均已泯灭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一丝痕迹。

南平关当年设关处,现为中铁二十三局修建昆楚高速复线的2号搅拌站。轰鸣的混凝土装载车川流不息,新的历史正在书写,行走于山川中探寻九关十八铺历史的我们,也终将如几百年前行走于此的马锅头、商贾乡绅等各色人物,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分子。我们短暂打卡拍照后快速离开。

行至山垭口,景色宜人,蓝天白云,峰峦叠翠,人儿美、心情更美!

一阵突突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抬头看,一位苗族老奶奶驾驶着一辆山地摩托车从山坡上呼啸而来。简朴的衣着、传统的发饰,布满岁月风霜的脸上却洋溢着天地间任我驰骋的超级自信,飒极了!在我们的惊叹、惊赞中,老奶奶一骑绝尘,飘然而去。

我们慢慢走着,在一路呱噪的蝉鸣中等待后队的到来。

眼尖的野百合发现一棵巨大的树桩,虬曲的枝干上长满灰白的寄生。来,照张相,你来、我来、大家来!

正当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时,老大在下方呼唤大家走过了。先头部队折返下来与大部队汇合。

林中午餐后,继续出发。

钻出密林,赤红的土坡让人惊艳。

行至防火道,前队迈开大步向前,步如流星。

路遇一群黄牛。本是安静吃草的牛儿,见我们走过,突然转身、吐着粗气想要挣脱绳索的束缚,摆出向我们冲过来的架势。是我们艳丽的行装惊扰了牛儿的清休吗?不得而知,我们加快步伐,仓遑而逃

我一路走,一路向燕子飞大哥请教两步路APP使用技巧,收获颇丰,谢谢燕子飞大哥的分享。

叉路口,带队的燕子飞及郎大贴心地在醒目处系上红丝带,为后队指引前进的方向。

高山密林中安静地立有一栋土坯垒制而成的房屋,空置而不破败,其主人去哪里了呢?凡尘中的我们向往山林的清幽,山中的人儿是不是与我们反向而行了呢?不得而知。

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抄小路下切。从杂木林中出来是山间的台地,野草疯长,软软的,行走其间,舒畅极了。

再次绕至防火道上,路两旁不时有巨大的树木或是树桩,这是原茶马古道上的行道树。

青石路时断时续,然而细细观察就能发现,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旧时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的格局基本没变,宽度大多为两米左右,古人依据旧时的经验找到了最佳修路地点,因此但凡古道经过的地方大多坡缓、路线较直,现今村民依旧行走于古道的诸多路段。

郞大指着路旁的一堆乱石说,牌坊到了,这就是六里箐石坊。听郞大说,两年前牌坊还是完整的,去年来时靠山一侧的就垮塌了,今天却是左右两边都倒了。我只能通过史书记载资料进行一番脑补:六里箐石坊建于明代,高约4米,宽约3米,左右立有石狮,牌坊的基座上雕刻着动物花卉图案,是当年古道上查验往来人员货物文书的地方。

过了牌坊,就算是进入了响水关。响水关位于禄丰城西20公里的响水河上游山腰上,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由于其所在位置,山高谷深,水落叠滩,如雷贯耳,故名响水关。

穿过一个5、6户人家的苗族小村子,隐隐听到了水的轰鸣声,响水河就在山脚下。

响水桥,这座被杂草和各种植被覆盖的古桥普通得有些让人过目就忘,两侧护栏的石头也残缺不齐。若不是听见水声,你就不会意识到这是一座桥。桥长约30米、宽5米,3个石拱架起桥身,从下方仔细观察这些石拱,发现大量奇异符号,有的像阿拉伯数字“5”,有的像汉字中的“王”字。

河中的流水在巨大石块的围追堵截下,或平缓或湍急,奏响着不同的乐章。友友们各种美拍,只为这千年等一回的偶遇。

桥头树阴下,老大向大家细细讲述响水关、响水桥的历史。

你在桥下看风景,我在桥上看你。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大家还没玩够,前队开拔的哨声就响了。走啦,继续上山!

山道尽头又是一堆乱石,郎大说这是响水关。

过了关口,是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村舍掩映在绿树中,金黄的稻穗低下了沉甸甸的头,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年。田埂上,红色的非洲菊、黄色的向日葵开得正盛。

过了村子,前行不远,我们从右边小径下切。郎大在路口为大家指路,并不住提醒:走慢点,路上滑。果不然,小径长满了青苔,又陡又滑,间或还有倒下的树木拦住去路。

下至谷底,一片淡紫色的花海抚慰了大家下山的疲惫与紧张。

过了花海,来到响水河边,开始沿河岸行走。由于河水暴涨,河边的小径已无处可循。探路模式开启,同时也为大家开启了今天最为有趣刺激的一段徒步行程。

沿着浸没在河水中或大或小的石块,我们高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有的本领高强,轻松在石块与河水间腾移挪转;有的小心谨慎,先看后探再抬步。在领队们忙着探路时,友友们悠然欣赏两岸突起的石块及河中湍急的水流。

小瀑布

深潭

巨石阻塞了河道,也切断了我们前行的道路。领队指挥大家选择河道稍窄处踏石过河。

一渡响水河。郞大在河中巨石上接应,大家排着队,一个一个来,耗时颇多。

二渡响水河。有石块垒起的堤坝,快速通过。

三渡响水河。三两根树枝架起的简易桥,颤颤悠悠,小心通过。

一会左、一会右,我们在河两岸穿行。离开河岸,向山而行。山谷尽头正在建设中的公路桥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山箐间倒下的树木形成的一面树墙,让山谷对岸可望而不可及。

燕子飞尝试从树墙中开出一条路来,但树木体量太大,下面又是深深的箐沟,太过危险,果断放弃,转而带领大家从上方绕行。

终于从山林中绕到大桥下方,快速穿过施工工地,顺响水河右岸向下而行。

四渡响水河。施工修建的宽敞桥道,与施工便道融为一体,不留心,都不知晓已悄然渡河。

由于道路施工开山炸石,破碎的山体滚落,造成响水河阻塞改道。我们走过滩涂、趟过河水、翻过滚石,步步惊险。不断地渡河、渡河,不知渡了多少次。

第N次渡河。前方的急流拦住了去路。领队多方查勘,没有找到不湿身的渡河处。由于时间已晚,等不及临时搭建过河便道,大家只能脱鞋、下河,趟水而过。河底的石块刺得脚底钻心痛,不敢用力,但不用力站稳的话,湍急的水流又会将人冲得失去平衡。大家兵分三路,选择不同的路线,一手提鞋、一手持杖,全力渡河。

中路渡江部队,这也是主力部队渡江路线,水稍浅,但水流急。

左侧渡江分队。河水略平缓但水深及膝。

右侧渡江分队。已涉水渡江的驴友们从河滩下丢下了几块大石头,让后面的驴友们不再需涉水,只需看准,从一块石头上跳至另一块石头上。但跳跃能力稍弱或准头稍差的友们,也免不了落入水中,河水灌满鞋子。

  全体人员顺利渡河后,山谷中的阳光已退至半山上,时光不早,大家不敢停留,穿上鞋袜快速而行。不多时,一道木栅栏又拦住了我们,英勇无比的我们轻松跨越而过。

夕阳的余晖是我们加油前进的催命符,谁也不想在黑夜里还行走在这未知的山谷中。

看到高铁线了,前方还有3公里。

山谷外最后的一丝阳光将我们的身影拉得老长,光线暖暖的,但我们顾不上欣赏,埋头飞奔。

越走,山林越安静,倦鸟已归巢,我们还在路上。

盼望着、盼望着,终点终于来了。

  下午19时,先头部队来到新的响水桥前。响水河在此处汇入星宿江。这是我们本次徒步的终点。看着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心不再慌张,重回文明世界,真好!

根据老大事后的数据通报,今天我们总行程21公里,升海拨200+,降海拨600+,运动时间7.5个小时,最慢速度为45分钟1公里。

感谢老大精心策划的路线,在带我们走进九关十八铺的历史的同时,让我们领略到野趣盎然的大自然,感谢梅子、燕子飞、郞大、海黄等群管理的无私付出,美篇采用了野百合、蓝玫、葫芦、出手得庐、远山、秋雨、豆豆等摄友美片,感谢分享!感谢行走路上的每一位友友,有你们真好!

更新于 08-30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