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6种出汗是身体在“呼救”!出一身健康汗的关键在于……
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时出汗,属于正常现象。中医认为,正常出汗能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异常出汗则是健康的报警器。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是一门学问,掌握好一些技巧可以给健康加分。那么,哪些异常出汗要引起我们格外注意呢?如何让自己出一身健康汗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六种出汗是身体在报警
自汗:白天常出汗,活动后更多,称为自汗。久病体弱、容易感冒、面色苍白无血色,属于气虚自汗,病因主要在于心肺。气虚自汗者要适量加强运动,季节交替注意保暖,伤寒感冒对自汗不利。日常可以饮用黄芪水补气。自汗伴有怕冷、肢体不温,属于阳虚自汗,多由脾肾阳气不足造成。此类自汗者要避免生冷、冰冻之品,如柚子、梨、海带、虾蟹等,注意保暖,避免经常在阴冷寒凉之地工作生活。
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建议饮用百合粥、枸杞粥、银耳莲子羹、老鸭汤等。
半身汗:半身多汗,另半身无汗或微汗。这种情况下,病变在无汗一侧,痰、湿等邪阻滞身体一侧经脉,气血运行不到,津液输送受阻,造成汗液排泄障碍。这类人群日常饮食忌“肥甘味厚”,否则不利于脾的运化,会加重异常出汗。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5LzAzMTAvMjI5NjYyMTE4XzFfMjAyMTA5MDMxMDE2MDkyODk=.jpg)
心汗: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多汗,多因过度思虑而伤心脾。出心汗者可在饭后半小时做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掌根在腹部由内向外按摩,每分钟30圈,按摩10~15分钟。
腋汗:两腋窝乃至胁下出汗。汗出不臭,伴有多梦、心烦失眠、头晕乏力,每日午后发热或手足心发热,多属肝热阴虚;伴有胸闷、不欲饮食、尿少色黄,属于肝胆湿热。建议这类人群食用清利化湿的食物,如莲子、蚕豆、冬瓜、苦瓜等。
手足心汗:手心出汗,伴有食欲不振、身重体困、小便黄、舌苔黄腻,属于脾胃湿热;若伴有气短、食欲不振、属于脾胃气虚;若伴有咽干口燥、饥不欲食,属于脾胃阴虚。手足心出汗建议食用山药滋养胃阴。
做好这几件事让你出一身健康汗
避免过度吹空调。天气一热就躲进空调房是现代人的度夏模式,有些家庭甚至整日整夜开着空调,这让身体对于季节的感应及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导致自我排汗功能减退。因此,如果室内可以保持身体微微发汗,建议不要开空调或定时关掉空调,保持室内通风,让汗自然排出体外。
适当晒太阳。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夏季对阳光“严防死守”。实际上,阳光是让人体主动出汗的最佳“能动剂”,不仅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还能促进钙吸收,一举两得。当然,也不能把身体暴露在毒辣的正午阳光下,最佳的晒太阳时间是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每天15分钟左右,走到室外,激发汗液排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多洗温水澡。有些人夏季喜欢冲冷水澡。在冷水刺激下,皮肤毛孔会迅速收缩,大大影响排汗。适温的热水澡可以加快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身体排热。寒凉体质的人群还可以将相关的中药材,如生姜、艾叶等放入浴缸泡热水澡,让身体发汗。长期这样做还可有效改变寒性体质。
从膝盖开始自我发热。老年人和老寒腿人群,在夏季可以佩戴一个让身体自我发热的护膝,让人体自发生热,深入到皮肤深处,并通过排汗将毒素排出体外,起到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调节神经的作用。
“反序运动”促进排汗。虽然夏天天气炎热,但适量运动还是有必要的,除散步、打羽毛球等常规运动外,还可以尝试如倒走这样的反序运动。倒走前,活动全身关节,做足热身运动;随着脚步后移,摆动双臂,以达到活跃身体、产生热量并排出汗液的目的。需注意的是,倒走时要时刻关注身后的情况,以免不慎摔伤,建议每天清晨走15分钟即可。
来源:健康中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