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开发“山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开发的重要战略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各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很多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但究竟怎么样才称得上是复合型人才呢?本人认为,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山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山型人才”对已往人才模式的借鉴与超越

“山型人才”是在对已往人才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范式,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一)“镙丝钉”与“万金油”型

在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我国60-70年代,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知识分子搞专业被视为“白专”道路;片面倡导“镙丝钉”精神,把人才视为一个万能的“镙丝钉”,哪台机器需要,就往哪里安。结果,“镙丝钉”普遍成了“万金油”,什么都会,什么都不会。“镙丝钉”与“万金油”型,实质上是片面强调了人才的思想素质,即奉献精神和服从精神,但相对来说,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纵深发展。

(二)“T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人才学家发现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有的有宽度,无深度;有的有深度,无宽度。前者形似一条横杠“一”;后者形似一条竖杠“I”。这两类人才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主要体现为博与专的矛盾。因此,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这两类人才应该很好地互补起来,做到博与专的统一。“T型人才”即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意思是要培养博与专相统一的高级专业人才,“T”即宽基础,有专长。王通讯先生非常重视培养“T型人才”,他把培养“T型人才”“看作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个重要对策。”(1984年3月21 日《光明日报》)

(三)“π型人才”

“π型人才”是在“T型人才”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复合型人才。其基本含义是宽基础,专长呈双峰结构,即有两门专长并驾各驱,形成“双峰”。这种人才模式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π型人才”在人才史上屡见不鲜,柏拉图是哲学家,又是美学家;康德是天文学家,又是哲学家和美学家;瓦雷里是诗人兼哲学家;萨特是作家兼哲学家等。人才史上,许多杰出人才都是“π型人才”,在若干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

二、“山型人才”的提出

“山型人才”这个概念,最早由薛永武在《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一文中提出。(见《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希望》,长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所谓“山型”人才,顾名思义,即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像一个“山”字型。在“山”字中,中间的“I”代表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主要专长;“L”中的“I”和“山”字最后一笔“I”代表主要专长的双翼;“L”中的“一”即“山”字的底部代表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宽基础或基本能力。整个“山”字型意味着人才具有通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有一门主要专长,同时还围绕着主要专长,具有两门次级的专长。这种“山”型结构颇类似古代作战的队形,有中军的主力部队,有双翼的左右护卫,还有后边的援兵。这种结构稳固有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左右可以转换,能形成整体的合力。因此,在开发“π型人才”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开发“山型人才”。与“π型人才”相比,“山型人才”是一种超“π型人才”,也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

三、“山型人才”的特点

(一)“山型人才”是高素质人才的形象显现

“山”本身是一个象形字,用于人才模式上,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形象显现,是一种新型优化的复合型人才。它不同于“镙丝钉”或者“万金油”型,也不同于“T型人才”和“π型人才”,而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强调一专多能,其实质上也是“山型人才”。“山型人才”作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准确的概括和反映了复合型人才的根本特征,也是素质教育的浓缩与形象显现。

(二)“山型人才”需要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高度优化组合

“山型人才”其特点是宽基础,象大山一样厚实,同时又具有多种能力,即“双峰”围绕着“主峰”,形成一种立体的山峰结构。为此,从人才开发角度来看,要培养“山型人才”,就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过去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固然有点重理轻文,揭示了数理化的重要性,但它也说明了数理化之间学科的密切关系。同样,从密切关系来看,文史哲三者不分家,这也是人们的共识。以数理化与文史哲为例,就可以看到“山型人才”的特点,比如在数理化中,如果大学生以数学专业为主,就可以以物理、化学为辅;如果以物理为主,则可以以数学和化学为辅;如果以化学为主,则可以以数学与物理为辅。以文史哲来说,如果以文学为主,则可以以历史与哲学为辅;如果以历史为主,则可以以文学与哲学为辅;如果以哲学为主,则可以以历史为辅。数理化三者的相辅相成与文史哲三者的相辅相成,各自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复合型知识与能力结构,使人们可以左右逢源,融汇贯通,打通数理化之间的联系,把文史哲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大学生在所学本专业为主攻方向的同时,还要找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系非常密切的另外两门学科,使其形成主攻专业的双翼即“双峰”,以与主专业(主峰)形成互补之势。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据统计,中文系的学生数有50%的学生认为哲学、历史在中文学科中的地位“很重要”,40%以上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由此可见,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能得到中文系多数学生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他们形成“山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作为“山型人才”的基础,当然必须宽厚。具体来说,大学生要成为“山型人才”,首先必须先学会做人,要具有高尚的理想、优良的道德、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文明的人文素养;其次,要培养各种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基本能力,有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审美能力、职业迁移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学生还应该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渗透、蕴含到所主攻的专业学习之中。

责任编辑:高雪

主持人近两年出版著作

薛永武

《审美与人才开发》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让孩子走向成功和卓越》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版

(0)

相关推荐

  • 推动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

    学科交叉融合是前沿重大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学科创新发展及新学科产生的重要路径,亦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政策层面逐步加强对高校学科 ...

  • 培养复合型人才 振兴国有企业

    培养复合型人才 振兴国有企业

  • 探索“专业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新形势要求研究生教育谋求高质量发展,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以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显得尤其重 ...

  • 薛永武:教育型人才的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在人才开发的主旋律中,我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远远没有到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古希腊把教育上升到社会兴 ...

  • 薛永武:创新型人才的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唯有创新才能不断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前进的动力.因此,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 创新型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比较具 ...

  • 薛永武:对人才培养制度的反思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我国要实施人才战略,就必须对束缚人才开发的制度进行创新.当然,应该看到,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在人事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人才开发的变革, ...

  • 薛永武:我国人才流动的现状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人才流动主要呈现如下多种走向: 第一,组织内部上下流动,即庸者下,能者上,组织内部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机制. 第二,地域性流动,主 ...

  • 薛永武:鉴赏人才美的美学内涵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欣赏人才美,一方面要学会欣赏人才的语言美.性格美与行为美,一方面要学会把握人才内在美与人才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一.人才的性格美与行为美是人才美主要的美学内涵 ...

  • 薛永武:鉴赏人才美的社会内涵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具体而言,大致包括胸怀的博大之美.伦理之美.创新之美和进步之美. 一.人才胸怀的博大之美 从总体而言,凡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一般都具有宽广的胸怀,具有远 ...

  • 薛永武:从人才个体生命的和谐看人才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个体生命要保持和谐,这是自然的和谐美对人才开发的启示之二.人类与自然的积极互动关系构成了自然的和谐美,我们既可以从自然的和谐美来分析个体生命的和谐,又可以反过来从个体生命的和谐来 ...

  • 薛永武:大学习观需要人才开发的自律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大学习观在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实践的操作层面上仍然有不少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个人如何在认识大学习观的基础上,去实践自己的大学习观,这是摆在每一 ...

  • 薛永武:从木桶理论看人才开发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如果达到了优化组合,那么,就意味着该个体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因而也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即使在特定的创造领域,同样能够取得重要的成就.这是因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