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需要牢记!(值得收藏)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转载时不得修改图片)
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等。(3) 广谱青霉素,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菌,仅对少数G-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G-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除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较强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G+性球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
3、碳青霉烯类
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西司他丁具有抑制亚胺培南在肾内被水解作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倍他米隆具有减少帕尼培南在肾内蓄积中毒作用)、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等。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厄他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两个重要差异:血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
4、喹诺酮类
临床上常用者为氟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其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强。
5、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具抗菌活性。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
6、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
四环素类具广谱抗菌活性,包括G+菌、G-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7、氨基糖苷类
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新霉素、巴龙霉素、大观霉素等。
所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均差。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者。
8、硝基咪唑类
硝基咪唑类有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对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普雷沃菌属、梭菌属等厌氧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对滴虫、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原虫亦具良好活性。
9、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属广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抗菌作用,但目前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口服易吸收可全身应用者,有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磺胺多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SD/TMP)等。
10、噁唑烷酮类
常用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有 利奈唑胺,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MRCNS)、肠球菌属(包括VRE)、肺炎链球菌(包括青霉素耐药株)、A组溶血性链球菌、B组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艰难梭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对支原体属、衣原体属、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巴斯德菌属和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对利奈唑胺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