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命越差?心理学家揭开真相

其实,抛开人行为后果的惯性思维,单单从概率的角度看,好人是不一定有好报的,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遇到好事和坏事的概率是随机的,个人的行为对相关概率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有规律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好事和遇见坏事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一个人在连续遇到几件好事以后并不会增加遇到倒霉事的概率,相反的,一个人在经历过倒霉事情后也不一定会经历时来运转。

所以,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也是无常的代名词,当然,很多东西并一定是无法探究的,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得寸进尺心理的受害者

得寸进尺效应又称为登门槛效应,指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了保持形象的一致性就可能会接受一项更大的要求。

很多善良的人,把能帮助别人当成自身的一种美德,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帮助,但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当一个人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收益之后,就会将这种收益当成理所当然的得利,并想得到更多。

在这种得寸进尺的人的要求下,这些心地善良的人表面上可能十分乐意,但是心里已经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的他们要么就是付出已经形成了习惯,只能勉力支撑,直到自己再也支撑不住,无法付出更多的价值给他人。要么猛然醒悟,及时悬崖勒马。

而对于索要付出已经形成习惯的人来说,付出者突然的态度转变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若是不能再继续索取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继而将这种情绪施加在付出者身上。

生活中一些做公益的人,在不断付出之后并没有得到想象中圆满的结局,而是深陷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拔。

你的善良并不是出自本心

拒绝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而有些人却不懂得拒绝,当有些事情找上这种人时,他们所做出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的帮一下别人,心甘情愿的去做这个事情,而是面对别人的请求不知道如何拒绝,认为拒绝别人是一种天大的错。

同时,如果自身有了需要帮助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向别人求助,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

这类性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讨好型人格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以别人的感受为主,别人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自身的过度反应,反思是不是由于自己所引起的。

同时他们为了维持表面的、别人认为的好往往不顾虑自身的感受,使自身长期处于外部压力和实际需求被压抑的焦虑状态之中。

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把自身放在一个极其卑微的位置之上,认为自己就该得到如此待遇,就算是受到了别人的伤害也会选择隐忍——这种情况在各种欺凌事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许多受欺凌的人往往是不懂得反抗的,当自身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也不知道如何反抗。

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

没有原则就是对恶的姑息纵容,当然也就是对善良的侵害。

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对于别人的求助,一定要有前提的、有原则的,对于那些无理的、 不合乎常规的要求,我们要予以拒绝,对于帮助的对象也要甄别清楚,不能纵容他人对恶的贪婪。

就像上文的纵火案的受害者,他们在雇佣保姆之前未能了解清楚保姆的过往底细,也没有就保姆一次又一次的求助的真实用途鉴别清楚,只是凭着自身的资源无底线的帮助她,最终害了自己。

虽然运气是一个挺玄妙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我们不知道厄运什么时候会来,但是我们总是可以提前做好防备,保护自己尽量不受到恶的侵害,也可以为社会的善美传播略尽绵薄之力。

所以,但只要我们愿意,很大程度上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