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出现在《任氏家谱》中的刘姓外人

【作者】任洪泉,桥南人

大家知道,家谱(乘)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记录本家族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和家族中重大历史事件。孝义桥南(任宅)任氏家族乃当地望族,在挖掘、整理、汇总“甲戌”(乾隆十九年)本 ,“壬午”(乾隆二十七年)本,“甲子”(同治三年)本 ,“甲戌”(同治十三年)本及《古茔谱记》的基础上,睿组世系下十一世、十二世孙“接力”完成了2013年本《任氏家乘》,“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部历经四个甲子七代人的巨著,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发现,该部书中有一个外姓人物,一共出现了四次,是什么样的外姓人物能在《任氏家乘》中出现四次?他与桥南任宅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下面我们抽丝剥茧,还原历史,展示这位清晰、可爱的四次出现在《任氏家乘》中的外姓人。

一、个人简历

这位外姓人名叫刘初弘,小名保成,系2013本《任氏家乘》主要编者任庚荣的长外孙。现任中共汾阳市委统战系统党委书记、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二、词中的刘初弘

作者任庚荣于1991年在汾阳女家小住,时至中秋,文思涌动,写《中秋感怀—调寄【水调歌头】》,词下阙写到“金叨絮,弘把盏,示无恙。”其中弘即指刘初弘。我们可以闭目回想当年情景:

1991年中秋节,天空晴朗,明月“姣好”,作者与女儿一家共度中秋,其乐融融,午饭饮酒助兴,外孙满怀真情给外公斟酒,外婆嗔怒,关怀之心溢满全桌.酒后,作者步行寻访“凭吊”40年前求学之地。我们再把时间后延至1937年,作者英气勃发,器宇不凡,代表河汾中学在汾阳城隍庙抗日演讲,听者无不振奋,群情激动,口号震天。个人与家国同休共戚,不愧是孝河儿女优秀青年代表。

再次回到91年中秋,作者与外孙讲起当年求学、演讲、抗日诸事,也是很激动的,这种情绪一直到夜晚难以平复,穿越时空,“夜成腹稿”,写下了这首自比《醉翁亭记》的词。

这首词在作者众多文稿中地位很高,这里不做详细解释(详见《任氏家乘》)。同理,外孙在作者的心中地位很高,自小看大,见证了其学习、生活、工作的步步成长,节节升高。我们感谢作者,留下了如此清爽高雅的词,也感谢刘初弘,出现在这非比寻常的词中。

三、信中的刘初弘

九十年代初,十二世孙任承嗣给其父(任庚荣)来信,大致意思是说任庚荣手写手刻的《我的学生时代》看后感想。信中写到“相信在孙、外孙辈中得益最深者是保成”(保成即指刘初弘)。

该书于1991年完成,是作者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及当时家庭生活的记录,内容详实,具有历史性和可研性。编写过程中,刘初弘夫妇给予包括言语和行动的巨大帮助,这些帮助化作作者编写的动力和激情,因而能仅靠一人之力,独立完成。常理讲,作为长外孙,外公(婆)、舅舅(妈)是很疼爱的,也会有更多期望,伴随着正统教育和传统亲情长大的孩子,一生都不会“迷路”,也为表兄弟(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该书作者一生朋友、同窗、亲人众多,来信无数,把这封信选入《任氏家乘》,除了难以叙述的父子深情,更有对后代的教育深意。感谢十二世孙任承嗣,情比天高,也感谢刘初弘,这是跃然纸上的生动榜样。

四、家谱编后中的刘初弘

2013年本《任氏家乘》,是任庚荣晚年耗尽心血的擎橼巨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众多亲友帮助,其中外孙刘初弘出力不小。我们应该大胆想象,晚年的任庚荣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但他心中最为挂念的是长外孙。实际上,在通讯不畅的当时,刘初弘每每由汾回孝,必去看望外公,谈论家谱等事,欢笑一如昨日,追忆不待白发。感谢《任氏家乘》,让我们不忘祖宗,也感谢刘初弘,在这宏大的事业中做出自己伟大的贡献。

五、家谱魂中的刘初弘

家谱魂是2013年本《任氏家乘》前身中的结束语,第一句写到“外甥给我拍照古老的南园”。外甥即指刘初弘。当时当日,落日余晖中,祖孙俩站在荒废的南园外,思绪万千,总想把最美的回忆留在照片中,留给后世人。南园即桥南任宅,2006年列为孝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刘初弘有幸被“选中”摄影,亲身感受了百余年任宅和任氏的兴衰。何其幸也!感谢2013年本《任氏家乘》,也感谢刘初弘,与任氏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任洪泉  2019年1月6日完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