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分析南京地理条件:与很多类比大城市本质上的不同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PART 1 江南属性为主,多重特征并存
《吴越游览图咏》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书
南京是个不典型的城市,说她是江南吴越城市,历代文献都是,而且是代表之一。写到江南,很多书籍是从南京开始,例如康熙年间的《吴越游览图咏》,便是代表性图文作品之一。
《吴越游览图咏》以南京燕矶山开篇,然后是京口,苏杭,绍兴。
同时作者吴楚奇还著有还有一本《西江游览图咏》,从采石矶到南昌。
《西江游览图咏》滕王阁
也就是说,南京是公认的江南核心区域,和苏杭归在一起,而不是与西江地区的皖南江西。
南北朝时期南京方言逐步改变,如图还有南兖州扬州和南徐州镇江
同时,我们发现南京和吴越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按《世说新语》记载,南北朝时期南京就已从吴语区向中原方言靠拢,城区方言走向官话。
仙林一公园要建琅琊阁,很多人以为和《琅琊榜有关》,其实因为南琅琊郡,位于今南京市栖霞区的著名侨置郡。
南京也有好几个侨置郡县,无锡、武进多达十几个侨置县。当外来人口多到一定程度,侨置由虚改实,镇江南徐州,扬州南兖州都是实州。那时北方战乱频繁,所谓侨置,就是跟官府、官军跑过来的老百姓,原班人马组织起来类似军屯管理。
所以,南京有了不少北方属性。除了吴越、北方以外,我们看到的,还有很多是中西部城市的特征。从第三方角度看,很多评价南京的文章,武汉、成都就经常被提及,现在合肥也很多。
《万里长江图》
长江作为重要水道命脉,沿江城市的来往自古频繁,所以南京和长江的上中游城市,也是你来我往。
南京是江南(吴越)城市,是南北文化融合的城市,还是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结合部的城市。南京与很多城市具有相似之处,可比性很强,但是哪个方面特征都不典型。
PART 2 科学角度分析地理位置
平时我们看到从历史人文分析南京的文字较多,地理科学方面的很少,真正的原因来自后者。
一、平原顶端,双重腹地
南京在内陆最大的平原南端,北京是在北端。
中国内陆最大的一块平原,北起北京,南至南京,中间无论叫做长三角中下游平原,还是华北平原,都在一块平原。处于边缘位置的城市,腹地明显大于单一型城市,价值极高。武汉、成都虽然也在平原,但都是盆地,对于周边城市的带动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尽管成都、武汉都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城市,由于周围山区为主,出现一家独大的超高首位度局面,是正常的,其城市发展上限也不高。
二、距海较近
海岸线200公里区域面积、人口,全球50.3%住在海岸线200公里范围以内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海岸线200公里以内范围,南京不远不近就在线上,大部分区都在200公里线内。
这个是统计结果,科学意义很大,另一个数字是全球30%人口住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
三、水运发达,海港、长江、运河、公铁联运
长江流域,南京处于江海运输交汇
中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含长江南京及以下港口),统计沿海港口,常常这样一句话。南京以下12.5米长江深水航道竣工,使南京新生圩下游成为国际海港区,算海港了。内河与航海,船型不同,海船是尖底,内河平底,航道深度要求不同。
秦淮新河1975年开工建设
除此以外,南京周边运河发达,除了京杭运河,还有秦淮新河。1975年,南京、镇江(高淳、溧水)开工建设秦淮新河,动用22万人力,使南京有了运河。现在的秦淮新河,正在建设三级航道,即将恢复运河功能,可以行驶1000吨货船。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 (2017—2035年),南京的运河正在赶上江苏省其他城市
不但拥有秦淮新河这条运河,南京还有高淳芜申运河、浦口驷马山干渠,也是三级航道标准,自此南京的水运能力将大为提高。水运能力远大于陆运,从煤炭、砂石、原料,到集装箱江海河陆联运,水运在成本和运力方面,对于经济发展推动意义极大,而且十分便宜,竞争力非常强。
此三者,是大多数城市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除此以外,南京物产丰富,水灾、台风、旱灾,很少给南京带来严重影响。这些特点是全方位的优势,经济方面是其中一部分,虽然南京的经济区位不是最好,但差不了。
PART 3 经济区位有待提升
江苏沿江八市,是中国工业水平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产业链水平高、门类齐、配套强。南京由于位置比较靠边,这方面不是很强。近些年来,江苏全省铁路建设加快,高铁里程从全国中游提升到全国前三,仅次于安徽、广东。
世界最高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全面进入塔柱施工,在长江首次采用高速公路 城际铁路 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组合。
尤其是南北走向的高铁,已通车经由南通、扬州过江的两条高铁,即将建设通苏嘉甬高铁350km/h和盐泰锡常宜高铁350km/h。常泰城际铁路已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控制性工程常泰长江大桥已经开工建设两年半。几年之后,南京东部将会有三至四条南北走向的高铁通道,面临进一步边缘化境地。
2021年7月高铁车次密度
虽然南京铁路规划定位不低,但车次密度跟客流量走,和定位规划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高铁通向发达地区的客流量,大概率远大于通向中西部地区的线路。
江苏省的GDP规模相当于浙江与安徽之和,苏锡常与安徽接近,其余十市与浙江省相仿。
向西的腹地无论在质量和潜力上,在看得到的未来,都与东部相差甚远。
安徽2021上半年各市GDP
尽管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后发展速度很快,合肥在特色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舆论一片看好,但和江浙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2021上半年,江苏省GDP名义增速18.14%,浙江省18.8%,安徽省17.24%,中西部的差距,从数量上看一直在扩大。
浙江省第二大火车站义乌站,扩建为11台27线,客流量最有说服力。
未来,规划、定位的意义,哪怕一些低客流量新线路的建设,可能弥补不了交通区位的实际下降。这个问题,是南京不得不面对,以及需要想办法补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