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1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视频同步译文:

第一节 

 五脏之道 刺微 微风证

我们再来看《黄帝内经》479页《调经论》,我们说针灸的刺法里面,“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说:我们有余有五个,不足也有五个,那怎么讲?哪五个呢?

这个肝呢,是藏血;心是藏神;肺是藏气;脾是藏形,一个人外形改变,这都是脾脏在管;肾藏志。所以我们五脏分得五种——血、神、形、气、志。五有余跟五不足。

岐伯说:“神有余有不足”,有的人是神有余,有的人是神不足啊;有的人是气有余,有的是气不足;有的血有余,血不足;有形有余,有太瘦的,有太胖的;有的人是志有余,有的志不足。这个“凡此十者”,有五实五虚。

黄帝很厉害啊,问的问题很好,他说:人有很多津液、精气、四肢、九窍、五脏、三百六十五节,那么多的地方,有那么多的关节、有那么多的内脏,才会生出各种不同的病,那所有的百病,它的发生的时候都有虚实,五脏、经络上都有虚实,那你今天“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那只讲了五个,对不对?为什么可以这样讲?

岐伯说:因为病啊,这五个神,这五个东西(血神形气志),源生于五脏,有脏和腑,有十二经络,因为有脏,才会有这种人,才会活起来,活络起来,才会有血,才会有神。

这种呢,因为他是五实五虚,都是源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有意志,人有意志,有想法,有做法,才会通到骨髓,通到五脏。

所以“五藏之道”,都能够由五条经络,我们身上有脏的经络,络到身体的外面去,所以来行气血,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去施,才可以有神,才可以有外形,才可以有气,才可以立志,所以人是因为这样子的。

如果说“血气不和”的时候,就会产生变化。如何让这五实和五不足平衡呢?岐伯就下了个定义——让它经络平衡就好了,自然而然就平衡了,所以守其“经隧”。所以,针灸非常的好用。

后边我们还介绍,病之初,刚开始的时候,一发现有病我们怎么动手,岐伯都会介绍。

这边再介绍下去呢,481页,黄帝说:那我们“神有余和不足”,我们先一个个讲,神,怎么看呢?岐伯说:神有余的话,那个人笑,笑不停啊;神不足的话,这个人就悲。所以你看那人在悲,就是神不足,看那人笑得躺在地上,还在翻滚,那个神有余。

这个时候,如果“血气未并”血和气没有合并在一起。诸位记得,常态,气走,血跟在后面走,气血并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得病。那血和气不应该并在一起,而是气比血快,以长度来算的话,应该是六寸,那个血跟在气的后面跑。

“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你说:“老师,我怎么知道这个人神过,神不足?”你看到这个人悲,看到这个人过喜,对不对?

那病人如果出现了有点恶寒,怕冷的现象,就是刚开始出现有症状。如果有的人笑,或者悲,可是他并没有怕冷的现象,代表他即使神有余或者神不足,他并没有伤到内脏,血气并没有并嘛,并没有引发病症,你不要去治它。

引发一点病症就可以看到了,看到什么?一些表证,就是刚刚讲的,“神有余不足”的话,病人会有毫毛、皮肤有点冷冷的感觉,就是有余,或者是不足,造成的一种刚开始的表证,他就这个意思。

482页,黄帝就问啊:如何做补泻呢?因为刚开始嘛,都在肌肤很浅表,就是刚开始皮表有一点点怕冷的感觉。

岐伯说:“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小络就是,我们有经,再来是络,再来是孙络,再来是小络。小络都到手指头旁边去了,让他放点血出来就好了,不要直接刺到他的大经里面,经络上面。那“神气乃平”,放一点点血,气就平了。

如果神不足的,察看它的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就是针下去,我们不要放血出来。有余的话,放一点点,几滴血出来。

不足,针下去就好了,不要让它出血,调整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说病在初始的时候,轻微的时候,我们开始调整,他就好了,这一段讲得就是这个。

所以呢,我们刚刚可以看到岐伯讲的,如果是神有余的时候,我们泻的时候,小络上面放几滴血就好了,稍微轻轻推一下,不要太过。不足的话,我们下针下补的时候,针下去,我们扪针,这个让他气血疏通,简单动一下就好了。

如果一个人大笑不休,或者是有悲,但是他并没有洒淅恶寒啊,没有感觉到一点冷,代表他没有问题,你不要:“你过来,小络我给你放一点血”,也太过了,他没有病,知道我的意思吧?

所以他的症状跟一些要配合,要有那个症状再做。黄帝问:“刺微,刺神微”,一点点变动的时候,我们重要的方法是什么?用针刺的手法。

岐伯说:我们先用这个“按摩勿释”,有的时候呢,我们针摩在皮肤表面上,在精气上摩到皮肤表面上,针在碰到表面上,碰碰就好了,有时候针都不用下去,因为很轻微嘛,不要太过。

这样子,你那个针在稍微碰一下的时候,那个病人会忘掉了悲,对不对?悲忘掉,他就专心,“你要帮我扎针”,神就回来了,就这意思啊。他这一段就告诉你,我们中医针灸可以治在病初期,刚开始他碰到皮肤就知道了,中医的厉害就在这里。

那你如果跟医生说:“我稍微有点冷。”穿衣服嘛,那么笨,多穿点衣服嘛。

刚刚讲的是神啊。黄帝说:气有余和气不足怎么治呢?我们知道,气讲的就是肺嘛。484页,岐伯说:肺气如果有余的时候,有多余的气的时候,病人会咳喘,“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呼吸很短。

那个“血气未并,五藏安定”,这个就讲气和血,本身是分工合作的,不会并在一起的,“五藏安定”皮肤稍微有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所以当肺气,有一点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皮肤脸上有一点点苍白,苍白的是颜色而已,初期的病症。那这一个有余的症状,一个不足的症状。

老师:“我怎么分?”先生,小姐你放心好了,有余,你一看就知道,不足更明显,讲话都没有力气了,元气都不足,你听他电话里面讲话声音很大,有余。你知道吧?马上就听出来了。

中医呢,从头到尾,看起来章篇分得很多,很零乱,实际上我们在用的时候,那个大原则,五行的大原则,待会儿我会讲一些案例,用听、闻诊、望诊,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气有余和不足,如何做补泻呢?我们知道有余我们就要泻,不足就要补,这是针灸的原则嘛,如果有余,我们就泻它的经,不要伤到经,不要让它出血,不要泻其气。

这里“无泄其气”,实际上就是我们泄它的气,不要让它出血。“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肺是气,我们如果不足的话,我们就不要让它气泄,有余的话,我们让它气泄出来一点点。

所以它这里,上面讲的“无泄其气”就是意思是讲,可以泄它一点气,后面的“无出其气”才是你不可以让它出气。

黄帝问:如何刺,肺气微,一点点改变呢?岐伯说:按按针的位置,把针拿出来给病人看一下,然后跟病人说:“我要扎很深”,病人就很紧张,病人“必革”嘛,很紧张,要反抗,这个时候病人必怀惧色,对不对?

那个精气马上就好了,邪气就跑掉了,那个神就回来了。意思就是说,病在微的时候,很轻微的时候,你一些动作就可以把他治好,好的医生我们方法很多。

(0)

相关推荐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5: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5: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红尘滚滚去又还,负阴抱阳自浑圆.万物生灭无常形,清浊升降气聚散.能量守恒有纲纪,天道公平法自然.盈满必亏得必失,五行生克风水转. 大极无 ...

  • 正气抗邪·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正气抗邪,祛邪外出为基本方式.病邪是多样的,正气祛邪外出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多样的. <金匮要略·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 ...

  • 【02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2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

  • 【17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7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

  • 【18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0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 ...

  • 【19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9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 ...

  • 【20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5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遗篇)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 ...

  • 【204】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4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 ...

  • 【203】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3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 ...

  • 【00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1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

  • 【002】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2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