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骤风狂知梦深 ——读《红楼梦》第四十回读后记

雨骤风狂知梦深
——读《红楼梦》第四十回读后记
张桂琴
题记:站在窗前,不期而至的骤雨,噼噼啪啪地落在路边的玉兰树上,地上躺着零落的绿叶和几许残花、三两只枇杷。此情此景,不由心中暗叹:庚子第一读,还真的是不寻常呢。历经四年多的读书活动,我们已然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有朋如此,无酒有茶,夫复何求?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常读常新,常新常读。5月14日晚,一群红迷、红痴,聚在一处,认真品读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两轮读完,围绕着主读人提出的看点,大家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环节。
一、李纨善德不善才?
一路读过来,《红楼梦》中正面描写李纨的文字不算多,只能算是描写王熙凤文字的一个零头儿。
第三十七回,探春雅起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任了社长,并且任命迎春、惜春为副社长,完全是一个贾府大嫂子的作派。惹得探春笑道:“这话也罢了,只是自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来管起我来了。”
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李纨善评不善写,如此安排,倒也别致,既让大观园里的主子姑娘都能参加结社写诗活动,又免去了这三个人在曲水流觞活动中的尴尬。
李纨的自荐社长,一方面,写她喜欢结诗雅聚,此举是为了免去不善作诗的尴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她见机行事的能力。
第四十回,贾母与众人商议定还湘云席后,第一个忙碌起来的人是李纨。小说这样写道:
李纨侵晨先起来,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虽然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李纨却是亲自监督,她日常处理事务的勤谨与细心,由此可知。
紧接着,丰儿带着刘姥姥和板儿走了进来,带来了大小几把钥匙和王熙凤的话。于是:
王熙凤掌管着各处的钥匙,钥匙也是权力的象征。李纨不管家,所以,她清晨做的事情是监督下人们做一些洒扫抹之类的粗活。听了丰儿转述的王熙凤的话后,李纨立刻令人找到来二门上的小厮,打开缀锦阁,让小厮和老婆子、丫头们一起动手,把楼上收着的二十多张高几抬了下来,她自己则是站在大观楼前提醒、监督。
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之下,李纨不忘招呼客人,让刘姥姥带着板儿上去开开眼界。把划船的一应工具也拿出来,以备贾母之需。这一段文字,把李纨细致、灵动的管家能力和体恤贫苦的满满的人情味刻画了出来。后来对巧姐的不救,焉知不是平日所受委屈的爆发。
第四十五回里,李纨与王熙凤互怼的文字,亦是非常精彩可看。李纨不仅善于处理事情,还有好口才。关于这一节文字的读、评,留待赏析第四十五回时,慢慢道来。
二、潇湘馆里的暗流
林黛玉是贾敏留在人世间唯一的血脉,贾母在众多儿女中独疼的是贾敏。贾敏芳年时逝,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的痛不是笔者的文字所能解析的。
林黛玉进了贾府后,与宝玉的待遇是一样的,贾府三春都要靠后,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可想而知。这样的疼爱,既有爱的迁移,也有黛玉自身的可怜可疼在。这样怜爱着黛玉的外婆,是不可能使出掉包计逼死外孙女的。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贾母因问:“宝玉怎么不见?”
这一对话的描写,贾母的心事还有什么猜不透的呢?
有读者认为,贾母喜爱薛宝钗胜过林黛玉,这是不合情理的。林黛玉是自家的孩子,薛宝钗是亲戚家的孩子,哪些人疼别人家孩子胜过自家的。譬如说,邻居家的孩子取了清华北大,自家的孩子只是读了个专科,难道父母亲就要嫌弃自家孩子、上赶着爱邻家孩子?笔者的私心认为,贾母对宝钗,是对待亲戚的面子情儿,也是给二儿媳王夫人面子。
众人进了潇湘馆,林黛玉便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外孙女亲自倒的茶,贾母自然是高兴地喝了。书中接下来这样描写:
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个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王夫人不让黛玉为自己倒茶,也许是真的不想喝茶,也许是不想喝黛玉倒的茶。自己不喝也就罢了,王夫人说的是“我们不吃茶”。这个“我们”,就把随行的刘姥姥、李纨等人都包括进去了。林黛玉听了以后,不再倒茶,把自己常坐的椅子挪到下首给王夫人坐。这既是她的礼仪,也暗含了黛玉的风骨。
窗上纱的颜色旧了,绿纱配窗外的翠竹也不好看,贾母对王夫人说“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王夫人未及答话,王熙凤忙把话题岔开。这一段文字非常值得咀嚼、玩味。王熙凤如此回护王夫人,王夫人却未必会卫护她。
三、王夫人的薄情
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道出贾琏娶了王夫人的内侄女为妻。后面的章节里,王熙凤称薛姨妈为“姑妈”,一直称王夫人为“太太”。既是恪守大户人家的礼节,也有疏远的意味。
王熙凤的父亲是王子胜,王子胜与王子腾,谁比谁年长?
小说第六回写道:
方才所说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识认。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也皆不知。
根据此处描写,王子胜与王夫人应是亲兄妹。
第六回的后面,周瑞家的告诉刘姥姥:
……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竞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儿,昔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
由此可知凤姐之父是王家长子,但王家撑门庭的却是王子腾。第四回,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王夫人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薛姨妈此时带领一双儿女进了京。王子腾也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哥哥。
王熙凤素日言行举止的风度以及对赵姨娘、周姨娘等人的态度,王子胜应该是王家的嫡长子,而非庶长子。王子胜继承了王家的世袭爵位,王子腾则很可能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高位。王子腾对应了贾政,前者比后者更优秀、更适合在官场优游。
综上所述,王熙凤确实是王夫人的嫡亲的内侄女。姑侄两人都嫁入了贾府,都成为了贾府的管家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彼此照应同进退。
事实上并非如此。读者在小说中经常能够读到王熙凤尊敬、维护王夫人的文字,却鲜能读到王夫人照顾王熙凤的段落。最令读者意难平的描写有以下两处:
1、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贾母过生日,大观园看门的婆子怠慢尤氏,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向王熙凤求情,王夫人了解情况后道:“你太太说的是。就是你珍大嫂子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
两头不落好的王熙凤“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一阵心灰,落下泪来”。贾母听说后,立刻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并且夸奖王熙凤知理。如果说邢夫人是借机给凤姐儿没脸,王夫人有落井下石的嫌疑,至少她没有维护王熙凤的意思。
2、绣春囊事件。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到大观园游玩时,捡到了绣春囊。恰好被邢夫人撞见,邢夫人借此给王夫人施压。王夫人的反应,很值得推敲。她不是拿着绣春囊去和王熙凤商量怎么处理,而是认定绣春囊是王熙凤的,并且勒令其跪下。王熙凤层层推进,阐述绣春囊不是自己的十个理由,王夫人这才放过她。
仔细思量,如果王熙凤口才不好,王夫人的这一举动会害死她的。这一事件,是王夫人愚昧呢?还是她别有考量呢?
四、刘姥姥的笑话儿
《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刘姥姥听从王熙凤和鸳鸯的安排,充当了“篾片相公”的角色,说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笑话儿,最惹游园众人发笑、描写生动的一段文字如下: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征,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林黛玉、史湘云、贾母、薛姨妈、探春、惜春、王夫人、贾宝玉都被刘姥姥逗笑了,他们笑的形态、动作各不相同,却又都栩栩如生。只有两个人的反应没有具体的描写,那就是迎春和薛宝钗,不是曹雪芹遗漏了、疏忽了,而是“不写之写”。
迎春性格懦弱,日子过得不如意,是不敢笑?还是没有心情笑?书中没有明确描写,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薛宝钗处处以端庄大方的淑女形象示人,如果此时笑得喷饭、笑得岔了气,与她平日里的形象不合,因此强忍住了笑,只是嘴角微微露出笑意。再往深层里探讨,除了身份因素,薛宝钗是否认为刘姥姥讲的这句话不值得笑,没有什么笑点,不屑笑?也许,薛父去世后,家道中落,薛宝钗早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不易。刘姥姥说笑话取乐众人,生活的辛酸从骨子里透露出来,心思灵动的薛宝钗感受到了刘姥姥的不容易,联想到客居贾府的尴尬,她再也笑不出来了。
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王熙凤和鸳鸯先后都向刘姥姥道谢,且都表示了歉意。刘姥姥也表示了理解,并且不记恨,后来贾府落难时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是她们人格中的闪光点,使得人物形象可亲可敬起来。
五、探春性格的多重性
豁达与细腻,高雅与入尘,在探春的性格里是和谐统一的。
1、豁达与细腻
探春的自卑,来源于她的“原罪”,即她的出身。探春把这种“原罪”隐藏得很深,深到如同凤仙花的种子,不能触碰。她只认王夫人的娘家为外家,不认赵姨娘的兄弟为舅舅。赵姨娘三番五次的折腾,把探春心底的伤痛一再地撕裂在贾府上下人等的面前。即便如此,探春依然的照拂着生母和贾环的,如若不信,可以从小说中慢慢琢磨。
探春心细如发,大观园里的生息、宁荣二府的阴暗,她是看在眼底虑在心里。她喜欢阔朗,屋子里花梨大理石大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是大观园里的书法家。值得玩味的是,探春房间“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米襄阳的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是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全才。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他欣赏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追求自然的艺术风格。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不取工细,意似便已”。房间里挂着这样一幅《烟雨图》,主人的骨子里也应有隐居山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情趣。遗憾的是,在目前传世的米襄阳作品中,无法找到书中所提的《烟雨图》。
颜鲁公,是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名臣,在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人称“颜鲁公”。颜真卿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他不仅才华出众,还具有忠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遭卢杞陷害,被派到叛将李希烈军中晓谕,因为凛然拒贼,遭到叛将缢杀,谥号“文忠”。南京尚有颜鲁公祠,东连乌龙潭公园,南望蛇山,西邻龙蟠里,北依清凉山、虎踞关。
值得玩味的是,探春将米、颜二人的作品挂在房间,但米芾对颜真卿的书法却是持“贬损”态度的,认为颜真卿的书法是“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他在《海岳名言》这样写道:
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披撇,致大失真……石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颠教颜真卿谬论……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其实,米芾不仅批判颜真卿,他对唐楷是整体上持否定态度的,柳公权、欧阳询和褚遂良、虞世南都遭到了他的批判。米芾认为,钟繇、王羲之是古代的书法家,代表的是古法。他反对后人的革新,是一位坚定的书法保守派。
米襄阳的画儿和颜真卿的书法,同时并列挂在探春的室内,起到了衬托贾探春品格的作用,她心中向往着自由而身却深陷藩篱。
2、高雅与入尘
探春喜欢的是“好字画、好轻巧顽意儿”,“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房间里“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傍边挂着小锤。”
探春喜欢的“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的小玩意儿、探春生活环境的装饰装点,无不彰显着她的高雅、她的脱俗。
这样一个美好的姑娘,却又是贾府里的一位“改革家”,有一种“身不得男儿烈,心却比男儿烈”的情怀,有着满满的责任感。房间里的那幅《烟雨图》,似乎又是她感到前途渺茫的一种心理外显。
探春的入尘,主要体现在她的理家才能,见《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红楼诗社庚子第六社】立秋社
俞润生|靖本与王惠萍毫无关系
苏洁|【读《红楼梦》42回日志】逗鸟赏笼赞工艺  品文寻意聚欢堂
张庆善|《红学流派批评史》序
公告|关于仪征市红楼梦学会颁发会员证并吸纳新会员的通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