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曾令琪/读樊碧贞小小说三题

名家评论

读樊碧贞小小说三题

曾令琪(四川成都)

  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着樊碧贞的文学创作,从前是散文和诗歌,这几年是小小说。读她的小小说,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次,重读她的《樊碧贞小小说三题》,有一些新的收获。在我看来,她的小小说主要有三个大的特点

一,从寻常的题材开掘新的意义

这三个作品的题材,其实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一个老兵的签名》,写的是一个刚刚到岗的普通士兵;《一地麦香》,写的是农村的一对母女收割麦子;《退省斋的往事》,写的是一个书香之后的读书故事。

但就是这样寻常的题材,作者却开掘出与众不同的新意:

《一个老兵的签名》,让读者明白了一个既浅显也深奥、既抽象也形象的道理:“当你心里装有了一个地方,再远的地方都能看到。”读罢,让我们对军人肃然起敬。

《一地麦香》,全文洋溢的是浓浓的母女深情,令人陶醉,也令人联想到经济飞速发展、家庭教育滞后的社会问题。

 

 

《退省斋的往事》,则用“书要读,但不可全信,否则不可救矣”这样生动的语言,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哲理,如涓涓之水注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不由得沉浸书香氤氲之中……

小小说可谓“螺狮壳里做道场”,它应该是精巧的记叙文。它截取的是生活长河里的一朵跳动的浪花,而表现的却是生活的波涛汹涌。所以,小小说的创作要超出别人,作品的“立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必须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慧眼,才能尺幅兴波,迸射出强劲的艺术张力。

二,以生动的细节塑造理想的人物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处理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处入手;要作大事,首先要从细微的部分开端。借鉴到小小说创作之中,其实就是强调要重视细节的刻画。

樊碧贞这三个小小说,其细节都是非常生动、非常真实的。

《一个老兵的签名》写新兵初到高原,“已是6月。透过车窗他却看到了远处山顶上的积雪。他突然兴奋地哼起了歌儿。司机直是摇头”。新兵的“突然兴奋”和司机的“直是摇头”,将新兵蛋子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一下子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司机不置可否的态度,暗示“等着瞧”的心理,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巡山时老兵和新兵位置一前一后那个细节,更是将部队的优良传统,于不经意间予以描述,透露出作者观察生活、缘情体物的细致入微。

   

  

这样的细节,在《一地麦香》和《退省斋的往事》中也有体现。如《一地麦香》母女俩关于割麦的争执,女儿割麦时那一声尖叫;《退省斋的往事》写高格“努力伸着脖子,头就碰到了木门上”,写其父“男人的脸和狗的脸贴得很近”,无不是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

可以说,细节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积累;既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智慧。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三,用优美的意境唤醒读者的审美

读樊碧贞的小小说,我常常沉浸在作者那优美的意境之中,深深地呼吸作者带来的一缕清香的春风。试看:

《一个老兵的签名》:“凝神一望,他不禁吃了一惊。来时的路全悬在峭壁上。一只被惊起的鹰掠过他的头顶,顺着岩壁冲向峰顶。”这是雄健之美;“那个竹篱小院,高高的柴垛,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这是自然之美。

《一地麦香》:“仿佛一夜之间,麦子就黄了。风吹过,发起细微的哗哗声。”这是自然之美;“一个鸟窝挂在麦草间,三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小鸟,微微晃动着身子,拥挤在一起。‘这团麦子不要割了。要说,把窝搬个地方最好。只是担心它们父母找不到。’娘细声说。停顿了一下,娘又说,‘这行的麦草不割,等它们留下。’”这是善良之美;母女俩“抓起几颗饱满并闪着光泽的麦粒,放进嘴里,牙齿轻嗑,发出干净的脆响”,这是风俗之美。

  

  

《退省斋的往事》:“后来,高格才知道,退省斋是高氏家族的书房,爹在这里有过辉煌。爹那句‘读书多了,放屁都是香的’的‘名言’,曾为高家人所津津乐道。”这是人情之美。

小小说篇幅虽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五脏”无非是指小小说的构成、小小说的要素和对小小说的要求。

现代大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写作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对生活进行积累。从这三个小小说看,樊碧贞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她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运用于创作之中。于情真意切之中,真、善、美泻于其笔端,此所谓“笔端常带感情”,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所以,读樊碧贞的作品,读者的心弦常常会被作者拨动,从而引起审美的共鸣。

  

  从叙事的风格看,小小说应该是介于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文学体裁,从专业的角度而言,这是比较“考手艺”的。阿·托尔斯泰在《论文学》中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一篇好的小小说,常常能让读者醍醐灌顶、甘之如饴,让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

  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樊碧贞能坚持笔耕,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

  写作400余万字,发表、出版360万字作品、16个单行本。四次获得《人民文学》奖,其中2012年荣获《人民文学》古贝春杯散文大赛一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