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缅怀历史,追忆英雄】(散文)
缅怀历史,追忆英雄
◎守望
【作者简介】:守望,陕西省三原县人,1979年9月出生,2003年6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三秦文学”副主编,文学爱好者。
近两年,旅游休闲正在成为人们的消费热潮。祖国大地上遍布历史遗迹,但我们却正在历史中迷失自己。旅游休闲热潮的对象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正在被各种西方引进的娱乐文化所侵蚀。我们的后代们也正在被这种自由享乐的精神所腐化,历史文化正在被无情的淡忘,这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危机。
几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赤壁》诗中写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到,祖国大地上各处都留存着民族历史的痕迹,如何能够无视过去的存在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民族气节、民族英雄的传承和缅怀。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英雄,之所以把他们定义为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事迹,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芒。英雄多是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总是和其他的一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英雄的本人,不一定是生活中的楷模或者典范,但一定是在大义面前知选择的君子。
离我们视野和生活最近的英雄,中国女排算的上,它不是具体的那十几个教练和球员,它是一个牢记祖国、敢于拼搏、不言失败的精神传承。这种传承着的精神在一批批教练和球员的身上得到了体现,无论是陈忠和还是郎平,无论是赵蕊蕊还是朱婷,还有能够称为中国女排的那个群体,他们只是把这种精神刻在心中。而这种精神的根源还是民族、国家、尊严。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两弹一星”群体,战斗英雄群体,共产党员先进群体,还有更早的民族英雄群体,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天空中的繁星,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灼灼生辉的精神。
敬仰英雄,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要不然我们不会留下尧舜禹的历史,不会记住屈原、诸葛亮、霍去病、苏武、“杨家将”、岳飞、辛弃疾、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秋瑾、林觉民、杨靖宇等历史英雄。今天,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这个阶段,我们却正在丢掉敬畏英雄的优良传统,最少有淡忘民族英雄的历史倾向,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给民族带来新生和未来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还在耳旁萦绕,我们一些人却对它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妄加非议,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吗?以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人品才德,在民族历史上的地位,不仅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得到多数人民的敬仰,更会在民族历史上得到更多后来者的敬仰,他的历史功绩必将超越这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的光芒,在今天看来,依旧灼灼生辉。
在民族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明亡之后的南明王朝中,有黄道周这样一个人。它是明天启年间进士,曾在漳浦的铜山孤岛里面石室中刻苦钻研,学者称他为石齐先生。崇祯年间,官右中允的时候,鉴于崇祯政治的腐败和清军的入侵,上书痛斥杨嗣昌的误国殃民。崇祯帝指斥他为“佞口”,削籍为民。明亡南明隆武建国,他做到首辅,很想匡复明朝大业,无奈于郑芝龙(郑成功之父)排挤打压,直至南明小王朝指日待亡。面对清军来犯,战亦亡、不战亦亡的形势,他主动请战。而军队和粮饷器械均由郑芝龙把持,不予发放,后自己招募军队抗清。福建人民听见黄道周出师北伐,不约而同拿起农具、棍子入伍,迅速有了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当时,人们称之为“扁担兵”,其夫人蔡石润也是个巾帼英雄,组织成立“夫人军”,历史再现韩世忠、梁红玉。黄道周的学生们都纷纷随军入伍。凭着一腔爱国热情,迎战数倍于自己的清军。在抗清途中,被汉奸叛将张天厚的军队包围,不幸被俘,被押送至南京。汉奸洪承畴十分敬重他,百般劝降,黄道周要么破口大骂、要么闭口不言,慷慨激昂、不肯屈服。1646年三月间,坐在明孝陵旁就以殉国。死后,在他所穿袍子的绢里上,发现了用血写着“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旁边附四行小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他这种决心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使老汉奸洪承畴也为之感动的一时良心发现,涕泪纵横,羞愧不已。这就是敬重英雄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历史一处闪烁的微弱之光,但它却无限光明。
每一代人都应该有自己担当和责任,如果背离或者放弃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那么,民族何以强大,国家何以存亡。过着今天的日子,不能忘记过去的屈辱和自强,正如古人所讲的“存而不忘亡,安尔不忘危。”再看民族上的英雄,看他们的气质,多有这种意识和气质在内心深处。今天,我们脱离了贫穷,实现了独立自强,但却在短暂的安乐中丢弃着宝贵的精神,这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文学创作,要记录生活、感悟生活,也要启发心灵和引导文明的正确方向。否则,文学的价值和不朽何以体现呢?经典文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通过描写生活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给人们启发和思考。如果文学变成了纯粹的文学,不能服务于社会和生活,不免单薄。
水流总是回流低处,无论人为如何抬高它,最高处也不过是那一场雨的回归,因为它知根源在大地。落叶随风,也多是集聚根下,因为它知魂在何处。在古老的历史,也有源头。对于一个民族,凝聚它、鼓舞它生生不息的总是那些打不散、去不掉的文化传承,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之所以几千年传承,不是因为故事的精彩,是因为它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承。敬仰英雄,也是如此。今天,我们缅怀英雄,不仅是对英雄的敬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坚守,是爱国主义的深刻体现。民族复兴的路上,没有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就如同缺乏坚强意志的强大躯干,不免在遭遇危难与挫折时折戟沉沙。敬重英雄,弘扬历史,请从我们的言行开始,为民族崛起做好文化奠基。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三秦团队: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策划顾问: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辑:马兰兰 康开瑜 杨春玲
签约作家:程双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