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如果一座山有记忆的话,它一定记得自己与生俱来的不同 ,也必定记得丁蜀紫砂发展的辉煌!
披着神秘的色彩的黄龙山,一直默默浅吟着与陶瓷相关的美丽传说。
相传春秋时,范蠡帮越王灭掉吴国后,选择了弃官归隐,宜兴鼎山(现作丁山)便是他与西施隐居的地方。居住在此的范蠡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与众不同,可以用来做陶器,就叫大家采泥做坯、筑窑烧陶。范蠡制陶过程中想方设法的思考,如何才能让干了的坯体在经过火烧后既能烧透,又能不变形,同时又减少残次品的出现。后来,范蠡从西施烧火做饭中吸取了相关经验,并加以实验,终于掌握了一套控制窑温的办法,烧出了满意的陶器。百姓们按照范蠡教的方法制陶,鼎蜀窑场自此兴旺发达。人们都尊奉范蠡为“陶朱公”,并塑像纪念,他居住过的村庄改为“蠡墅”,沿用至今。
作为中国陶都,宜兴自古便窑业兴旺,而位于丁蜀的黄龙山更是蕴藏着丰富的陶土矿藏。
辉煌灿烂的陶瓷史书写着宜兴从古至今的荣耀,与其他所有陶瓷相比,别具一格的紫砂陶更是宜兴陶瓷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紫砂陶土,仅出产于宜兴市丁蜀镇北郊的黄龙山、青龙山、赵庄一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紫砂泥是黄龙山的灵魂,这也是丁蜀紫砂业风生水起的重要物质基础。
紫砂土的色调以紫为主,另有红、黄等三种自然色泽,含铁量高于其他所有陶土,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三种色泽的自然矿生泥,经过互相调配,千变万化,呈万紫千红,又称“五色土”。由艺人们的妙手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紫砂艺术品,世间万物,活灵活现地以紫砂的形态展现,再经生生不息的窑火中浴火重生,集书法、绘画、篆刻等于一体,尤其是紫砂壶,在诸多茶器中璀璨生辉。
紫砂,是大自然赐于宜兴人的天然资源!
黄龙山矿井分别编号1至5号井,位于黄龙山的正北和西南面,现处在保护状态。在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 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紫砂泥矿井便位列其中,这也是迄今全国唯一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紫砂矿井。
如今的黄龙山,古色古香的大门,围墙上的紫砂壶装饰,无不诉说黄龙山的底蕴与紫砂艺术的发展史。
但陶艺的进化与发展,并不简单。艺术品的流传只是表象,文化的传承才是精华。
未来,随着黄龙山公园的建成,再加上周边资源整合,不仅有望成为诸多紫砂爱好者的聚集地,而且对陶都宜兴的陶瓷文化具有重要宣传意义!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