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北海牧羊时,有两个贵人帮助过他,可惜后人却不愿提起

苏武留胡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从天汉元年开始。

一:飞往匈奴的和平鸽

苏武,代郡太守苏建的儿子,作为官二代,可以因西汉“任子制”入朝当官,跟其他二代一样,先汉武帝身边当个郎官,不久,便因表现卓越升任中厩监,汉武帝麾下的弼马温,可以替汉武帝管理御马。

事实证明,弼马温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前100年,汉天汉元年,苏武因养马养得好以及其他一些很少有人知道的功劳,被汉武帝提拔为中郎将,品轶二千石,与郡太守平级,成了少将级的军官。

其时苏武已经四十岁,四十岁当少将,现在仿佛坐了火箭,但在喜欢少壮派的汉武帝时期,苏武的年龄并不占优势,因此,他也一直渴望着立功的机会。

好在汉武帝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前101年,匈奴呴犁湖单于死,且鞮侯单于继位,继位之后,为了跟大汉搞好关系,恳请与大汉和亲并破天荒的送还以前战争期间扣押的汉使。

且鞮侯单于已经表达出了善意,汉武帝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于是,为延续两国“传统友谊”,汉武帝决定以苏武为正使,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带许多财帛礼物出使匈奴,负责送还以前扣押的匈奴使节的任务。

你还我的人,我就还你的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项和平的使命,自来伸手不打笑脸人那,苏武,这一只匈汉之间的和平鸽,任务自然完成的相当出色。

然而,眼看着汉匈就要“化干戈为玉帛”的时候,意外的事发生了。

二:意料之外的叛乱

匈奴有个缑王,昆邪王的外甥,一直有降汉的打算,原本没有机会,只能牢牢摁住那颗躁动的心,如今有汉使来匈,缑王死灰复燃,派麾下虞常与汉使联络,准备在他们的帮助下,乘且鞮侯单于外出围猎之际,劫持单于的母亲投奔汉朝。

这实在一个非常疯狂的计划,虞常没敢找苏武,只找了下苏武麾下副使张胜、常惠,觉得哥仨还能说到一块。

汉武帝时,因为纵横捭阖的缘故,外交人才极度缺乏,所以,汉武帝常常破格提拔一些胆子大,肯吃苦的莽夫充当使者,出使匈奴、西域诸国。

很显然,张胜、常惠等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完全没有看清汉匈关系的走势,还以战争期间的思维度量,居然大胆的同意了缑王的计划,并背着苏武参与到这场阴谋当中。

话说缑王,你叛匈就叛匈吧,干嘛非要劫持且鞮侯单于的母亲,且鞮侯单于可是有名孝子,他能干嘛?

很快,缑王的计划被彻底粉碎, 事情闹得太大,张胜、常惠眼见隐瞒不住,才将真相告诉苏武,并恳请他拿个主意。

三:单于感动了

事已至此,苏武能有什么主意,他只是本能的感觉到,大祸临头了,大祸临头怎么办?

作为个人,无非一死,但作为汉庭的正使,受辱丢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朝廷、国家的面子,于是,毅然拔刀自杀。

但可惜的是,被张胜、常惠救了下来,并信誓旦旦的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连累苏武。

作为一个使团的正副使,副使参加阴谋,正使能说自己不知情吗?

显然,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苏武因而被捕。

被捕之后,且鞮侯单于派智囊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不从,于是,且鞮侯单于亲自下旨,将苏武关入地窖,什么时候投降,什么时候放他出来。

其时,漠北天气,天降大雪,苏武忍冻挨饿,数日下来,却是宁死不降。

最终,且鞮侯单于无计可施,无计可施怎么办?

且鞮侯单于感动了,然并卵,因为钦佩苏武人品的缘故,愈发不肯放他归汉,遂徙居于北海(贝加尔湖)牧羊,令:公羊下崽,方可回国。

苏武知道,他回不去了。

四:最后的努力

北海,很冷。

这里是匈奴北部边境,北海之北以及北海之西北,就是匈奴的敌人,丁零人和尖昆人的地盘。

且鞮侯单于将苏武放在这里牧羊,就有个任他自生自灭的意思,且鞮侯单于不傻,他知道,邻国有贤,敌国之患的道理。

当然,由于非常欣赏苏武的缘故,即便将他放逐到北海,且鞮侯单于依然没有放弃,而是派汉朝降将,匈奴右校王,年少时与苏武同在汉武帝麾下为郎的李陵前来劝降,做最后一次努力。

李陵的劝说很生动,一则认为汉朝皇帝薄情寡义,经常做对不起大臣的事;二则感慨人生草木一秋 ,更应珍惜生命。但,李陵还是不肯归降。

事已至此,且鞮侯单于只能遗憾的放弃,直到前96年死,都再也没有提到过苏武的事。

就这样,苏武在北海苦苦的煎熬着,有首歌说: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十九年间,过着渴饮雪,饥吞毡的生活,天天如此,没有一个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事实真是这样吗?

五:怎么熬过十九年

如果“渴饮雪,饥吞毡”是苏武的常态,那么,他绝对是活不过十九年的,之所以能熬过那段凄苦的日子,就因为他遇到两个贵人,两个帮助他的贵人。

这两个贵人都是匈奴贵族,不同的是,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一个,是归降匈奴的汉人。

匈奴人的身份很不简单,且鞮侯单于的弟弟,匈奴於靬王。

《汉书》中说,他帮助苏武好像纯属偶然,但这种偶然,却至少坚持了三年。

苏武“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艰苦的生活了五六年后,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於靬王在北海打猎捕鱼期间,发现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所以非常欣赏他,特地供给苏武衣食,帮助他度过凄苦的岁月,就这样一直照顾了三年。

三年后,於靬王去世,去世之前,还特地赐给苏武马畜、服匿、穹庐,生活物资,一应俱全。

三年坚持,乃至于去世之后还要安排苏武的后事,关怀的如此无微不至,於靬王之于苏武,恐怕就不是偶然那么简单了。

因为一个偶然或者单纯的善心大发,是坚持不了这么久,考虑不了这么周到的,那么,另外一个人呢

六:另外一个

另一个不是别人,苏武以前的好朋友,现在匈奴的右校王,李陵。

李陵劝降苏武不成,遂大哭而退,说,这辈子再没脸见苏武了。

李陵很有意思,归降匈奴后,终身不愿跟汉朝过不去,而是主动要求到北方对付丁零、尖昆等部,北海就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如今老朋友到了北海,虽然因为身份的关系不能表现的太关切,但也不能看着老朋友“掘野鼠去草实”而不闻不问。

於靬王死后,於靬王的部众也迁离北海,苏武又变得无人照顾,于是,丁零人乘隙而来,抢走了苏武的牛羊,让苏武又过上困厄的日子。

李陵闻讯之后,派妻子给苏武送去牛羊、衣物等生活物资,如於靬王一样,又照顾起了苏武的生活。

自己不好见苏武,便暗地里派自己的妻子去,这一照顾就照顾了多久,史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前87年汉武帝驾崩的消息,可是李陵亲自告诉苏武的。从派妻子给苏武送一应生活物资到亲自告诉苏武汉武帝驾崩消息。

已经足以证明,至少於靬王去世之后,苏武和李陵是一直有联系的,而且关系越来越好,都可以坐到一起谈一些军国大事。

七:为什么帮助苏武

苏武前99年左右发到北海,五六年之后得到於靬王的照顾,至少照顾三年,其后,李陵又接了於靬王的班,送苏武生活物资,直到前87年还跟苏武有联系。

这时候,匈奴已经换了三任单于,由于李陵娶了且鞮侯单于之女的缘故,那么,且鞮侯单于之后的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都是李陵的晚辈。

如果说,李陵在且鞮侯单于手里还有所顾忌的话,到了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他辈分越来越高,在匈奴诸部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是巩固,那么,仅仅是照顾苏武,就不是多么引人注目的事了。

因此可以肯定,至少自於靬王去世之后,李陵是一直帮助苏武的,直到前81年,汉宣帝时,苏武回国。

综上,苏武留胡,前五六年非常艰苦,之后於靬王操心起苏武的生活,一直操心了三年。

於靬王死后,又是李陵接了班,一直照顾到苏武回国。

苏武留胡,尤其是北海牧羊的日子,就是这么过来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於靬王、李陵这两个贵人的帮助,苏武肯定是熬不过那段凄苦的岁月的。

可问题是,於靬王、李陵为什么要帮他?

史料当中并没有答案, 但据我猜想,也许是为苏武人格感动,这是另外一种让人感动的人间真情,在苏武冰冷的人生当中增添了一丝暖色。

只可惜的是,因为他们身份的关系,后人却不愿提及,至于原因,无非一种传统上的道德洁癖,然而事实上。

善当中也有恶,恶当中也有善,世上哪有绝对的事呢。

参考资料:《汉书》等

长    摁    点    击    关    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