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这部81年前的老电影,我的注意力竟然不在费雯·丽身上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Hello,我是凯特。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81年前的《乱世佳人》初次上映,次年就斩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几乎所有奖项。除了波澜的剧情,女主角斯嘉丽的舞会礼服、绿窗帘裙都是一代又一代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即使是窗帘做的衣裳,设计感也不能输
当时正值18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斯嘉丽的服装完美复刻了那个“新洛可可”盛行的时代风尚,“克利诺林裙”是她的不二之选。
(向左滑动欣赏更多戏服设计手稿)

设计师Walter Plunkett操刀的服装完全忠于历史,超大裙摆荡漾进了白瑞德的心里,也让81年后的我们念念不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克利诺林裙,品一品1860年代的风华绝唱。

01

“克利诺林”是什么?

克里诺林裙从风靡整个18世纪的洛可可裙演变而来。如果说洛可可裙形似马鞍,那么“新洛可可风”的克里诺林裙就像个鸟笼。
法国时髦精玛丽·安托瓦内特,是18世纪洛可可裙的拥趸,向两翼隆起的裙摆形似马鞍
法国另一位时尚弄潮儿欧仁妮皇后,则是19世纪克利诺林裙的代言人,裙摆四面浑圆形似鸟笼

大约在1839年,初代克里诺林裙(crinoline)的裙撑是用马鬃(法语为“crin”)以及棉麻织物为经线编织而成,这也是“crinoline”一词的由来。

后来人们尝试用鲸骨和藤条做成从小到大的圆环缝在衬裙上,变成更为牢固的裙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经典窗帘裙就是当时流行的“鸟笼”形制

这样的大裙摆继承了洛可可风尚的曲线感,女孩子的腰肢显得更为纤细的同时胸部更为丰满。这其中紧身衣功不可没。

和大裙撑配合使用的,是一种1851年发明的“前中开合型”紧身胸衣,通过一个有弹性的闩扣开合,可让女性轮廓看起来更加凹凸有致

当时完整的穿衣步骤,是先拼命吸气穿上紧身胸衣,下身穿好灯笼裤,再在外面依次套好裙撑和衬裙

白天的克里诺林裙以高领长袖为主,到了晚宴舞会时分,淑女们就会换上裙摆更加宽大的礼服,造型相对隆重,裸肩更是1860年代的时尚。
瑞典Anna Fridrica Wilhelmina von Hallwyl伯爵夫人,1865年21岁生日宴上穿过的克里诺林裙
胸前一排蕾丝褶花边是当时礼服裙的经典设计
裙摆上的几个蝴蝶花结下垂着大片漂亮的蕾丝,更显柔媚

穿一字肩纱裙的斯嘉丽,是《乱世佳人》中最浓墨重彩的记忆

不过无论是马鬃还是鲸骨,做成的裙撑轻盈有余但华丽程度不够。这时候,一个法国人的出现,成全了万千少女的梦想。

02

大裙摆

1856年,一个名叫R.C.Millet的巴黎人与当时蓬勃发展的钢铁业强强联手,发明了钢架裙撑。就在他申请专利的1个月后,蓬松巨大的克里诺林钢架裙风靡整个西方世界。
以法国欧仁妮皇后为代表的名媛淑女的裙摆,一夜之间变得更加夸张/Xaver Winterhalter/1855年
和以往上流社会垄断时尚不同,1860年代上至皇后宫眷下到乡镇女工都人手一件克里诺林裙。莫奈笔下的“小布尔乔亚”们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莫奈1866年的作品《花园中的女人》中,所有女士都穿着克里诺林裙。裙摆太过巨大,又有裙撑在内里占据空间,所以草地上的那位女士远看就像一朵盛放的白牡丹

(左)草地上的女士穿的是一种当时流行的“绳绣”克里诺林裙

(右)左边绿条纹衣服的女士穿的则是“塔勒坦”,一种重浆网状薄纱

不过克里诺林裙的裙裾虽大,但内里结构相对灵活,想要落座并非难事。只是一部分裙撑会落在椅背和身体之间,所以当时的女性座椅是没有扶手的。
除了没有扶手的椅子,长条沙发也是1860年代的小姐们最常落座的地方
“克利诺林裙下人人平等”,这可触犯了上流社会小姐们的尊严。为了显示自己不用劳作的高贵身份,富贵人家的千金们决心将裙摆越做越大,大到连穿上衣服都需要一众女佣从旁协助。

女佣们要么得用一根长杆把裙子从上面吊下来,要么得爬上高台为主人穿衣

然而过分的虚荣就会酿成悲剧。

03

用生命追逐时尚

有些裙摆的直径能达到5米,这给穿它的女性带来了不少困扰,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危害。
超大裙摆让宴会上的绅士们无所适从,他们得伸直胳膊才能让女伴搭上自己的手,或是用特别的工具给她们斟酒倒茶
因为裙裾着火又不能及时脱身最终葬身火海的妇女不计其数,每周都有2、3起案件登上新闻。此外,裙裾卷入机器、车轮也是致死的一大因素。

女孩的裙裾被炉火点燃,前来扑火的男仆却不敢靠近,生怕自己也被火舌吞噬。当时有不少讽刺画都反映了克里诺林裙的不人道之处

大风天气,穿克里诺林裙的女士被掀翻或是直接被卷上天也是当时的奇观,甚至会在雷雨天气被闪电击中钢架裙撑。如此种种,都是用生命代价换回来的潮流。

真的不考虑一下带一大桶水藏在裙下,刮大风的时候当秤砣,遇火灾的时候浇水灭火?

后来甚至衍生出一个词叫“克里诺林裙狂躁症”(Crinoline Mania),专指那种“既舍不得命又无法割舍”的心态。

所谓“主流审美”总是很害人的,让女性自觉美丽的同时又深深地折磨着她们

04

裙摆

吸取了教训的人们学会了把裙摆做小。从1867-1870年,简化版的克里诺林裙正面几乎没有起伏,只在背面稍稍隆起,垂下一小段拖尾。
从“大鸟笼”到“半鸟笼”,5年的时间掀起另一场潮流
(向左滑动欣赏更多“小克利诺林裙”)

当时巴黎时尚杂志上的女性,裙撑已明显回落了不少

此后裙子的下摆变得更长,背面向上高高隆起,于是演变成了“巴斯尔裙”。

1870年代的巴斯尔裙垫/大都会馆藏

论法国反映“巴斯尔风尚”的画家,非詹姆斯·提索莫属/《伴娘》/1885年

到了《乱世佳人》电影的后半段,经历过战争和2次婚姻的斯嘉丽,身上的克里诺林裙也悄然换成了巴斯尔长裙

可无论裙摆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人们对“美”的追逐。裙子窄了又宽,百年时尚再次轮回。

05

走入高定界,时尚又轮回

在克里诺林裙诞生的80年后,1940年代,大裙摆再度卷土重来。不过这一次它褪去了无谓的虚荣和对女性身体的折磨,成为了克里斯汀·迪奥门下划时代的“New Look”风尚。
奠定现代“高定”理念的晚宴裙,依稀可见克利诺林裙的影子
克利诺林裙将“华丽”与“温柔”的内核传给了现代高定

1951年英国玛格丽特公主21岁生日时,用一袭迪奥New Look礼服裙,演绎出专属于天潢贵胄的惊艳

千禧年后的鬼才设计师John Galliano和Alexander McQueen又将克里诺林裙和“鸟笼裙撑”融入到自己的裙装设计中,艳惊四座。
1998年,Galliano为迪奥设计的长裙宽度达到了2.7米
2013年亚历山大·麦昆的春夏女装,便将克利诺林的“鸟笼”裙撑搬上了T台
从法兰西王室洛可可的衣香鬓影中走出,
克利诺林裙以华美的大裙摆征服欧美万千女性,
又因繁冗的设计让她们又爱又恨。
直到今天,时尚界还在不断给它下新的定义。
克利诺林裙从未消逝,时尚百年又轮回。
未来它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谁又知道呢?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你心中不可磨灭的时尚记忆又是什么呢?

留言与我们分享吧 👗

小编 | 凯特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