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伐山戎
读《韩诗外传》第四卷·八
(峻岫)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其道过燕,燕君送之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畏而失礼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之。诸侯闻之,皆朝于齐。《诗》曰:“静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姜姓吕氏 ,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山戎”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今河北燕山一带的游牧民族。“齐桓公伐山戎,其道过燕,燕君送之出境。”因为齐国与燕国相邻。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兴兵救燕,伐山戎等部落。得胜之后,燕庄公出于感谢和礼貌,送齐桓公出境。回到齐国后,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诸侯相送,固出境乎?”齐桓公是诸侯,燕庄公也是诸侯。所以齐桓公问管仲,两位诸侯相送,是不是可以送出国境?管仲回答说:“非天子不出境。”不是天子送人不能出国境。因为出了诸侯国境,就是别的诸侯国了。从礼仪上说,出了诸侯国境就是踏上了别国的国土。作为诸侯,没有天子以及诸侯的允诺,怎么能够随意在天子的国土上走动呢?这一次齐桓公征战山戎,是为肃清自己的边界,也是帮助燕国消除边患,得胜之后,齐桓公自然有些飘飘然,一直让人家送出了国境。听管仲这样说,齐桓公觉得对不起燕国国君,于是说:“然畏而失礼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礼。”我很怕失礼,不可以让燕国失礼呀!于是“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之。诸侯闻之,皆朝于齐。”齐桓公把燕国国君为送自己,出境脚踏过的地方,割让给了燕国。诸侯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都来齐国朝拜。齐桓公是一个聪明人,帮燕国征伐山戎,其实也是为自己。打了胜仗反而割地,也是明智之举。得胜之后燕国国君相送,即便是出国境,能走多远呢?最多三、五十里,把这三、五十里送给燕国,对于齐国来说,无多大损失,但是得到的好处则无可限量。齐国割让三五十里地,给人的印象则是,齐国是一个讲礼仪的国家,是个仁义的国家,得到这样的赞誉,有利于今后齐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能够让其他诸侯国前来朝拜,自己能得到天子一般的享受,也是一件乐事。齐桓公能够称霸,一靠实力,二靠谋略,三靠礼仪。实力最重要,没有实力,则没有国家的地位,没有谋略则进退失据,没有礼仪则会失去盟友。《诗经》上有句话:“静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小明》意思是恭敬地谨守你的职位,与正直的人交往,神仙知道了,都会赐福于你的。(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