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把沟通看作一把巨大的伞,它覆盖和影响着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
沟通能力往往成为决定我们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如何生存、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沟通技巧。
所有的交流都是后天学来的。
刚出生的婴儿只有一副躯壳,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好不好、不知道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与人说话的经验、没有应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对自己的认识、对世界的探索都是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一刻开始的。
提升孩子价值感
孩子在家庭里早期的认识会成为他一生中认识各种事物的基础。比如等到5岁,孩子已经有了上百万次与人交流的经验,这时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也知道了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
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向孩子传递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延续和传承,你给予孩子的是爱、焦虑、还是对世界的恐惧,都决定着他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对生活充满信心,遇到挫折时也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这些都要求孩子能拥有一个稳定的自我价值感。而提升孩子价值感的方法,就需要运用有效的沟通。发现孩子的内心并及时告诉孩子,肯定赞美孩子,就可以提升孩子的内在价值。
如何有效沟通?
你的每一次沟通是让孩子觉得价值感提升了,还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糟透了,什么都做不好,内心的价值感降低?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Albert Mehrabian曾提出一个公式:沟通=7%内容+38%声音语调+55%非语言信息,对于这个公式的解释也有多种,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当一个人说的话和他的肢体语言、语调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多地从他的非语言信息来判断。
比如,你明明是在夸奖孩子,为什么反而让孩子觉得难受?那是因为,虽然你说的话是“做得好”,但你手上还不停的忙着家务,脸上挂着不耐烦的表情,孩子接收到这样的肢体信息,自然不会觉得你的夸赞是真心的。
所以,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除了表达内容外,更要注意肢体和声音语调的运用。
请家长记住,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孩子听话,而是满足孩子内在“被听到、被看到、被重视、被理解”的渴望,只有当你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他才会愿意说给你听,并听你说的话。
如何听 ,孩子愿意说
中国的繁体字“聽”形象地表达了“听”的重要意义。拆开“聽”就是十目一心,耳为王:“十”表示头要正,意味着听时态度要端正;“目”字代表眼睛,即听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一心”代表听时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最重要的“耳为王”就是善听者为王的意思。
在倾听过程中,不评判、不打断、不建议。只有当孩子提出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才给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要求孩子照我们建议的去做,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是这样想的,你看适合你吗?”
如何说,孩子愿意听
在跟孩子交流过程中,当我们自己内心不舒服、不满意或者孩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当下先停下,看看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觉察自己的想法):你对你们此刻的沟通有什么样的期待,你认为你们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真正想要给孩子的是什么?当你看到你真正担心的、害怕的事情时,你对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沟通中可以多运用“我信息”,比如“我看到……”、“我听到……”、“我觉得……”、“我希望……”、“我相信……”等。
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有遗憾或痛苦,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痛苦所在,不是你不想去面对,但今天我们知道了问题的原因、痛苦的真正所在,我们了解了沟通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和重要性,就可以尝试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来应对生活,相信生活总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