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布袋,紫花地丁功效与小验方
【别名】箭头草,堇菜地丁,地丁。
【性味】苦、辛,寒。
【作用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实验证明,紫花地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本品10%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紫花地丁醇提取物31mg/mL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用试管培养法或直接镜检法,其水煎剂62mg/mL也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3.调节免疫作用H-TdR掺人法测定不同浓度紫花地丁水煎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 MTT方法分别检测IL-2、TNF-a的生物活性, 结果紫花地丁水煎剂在高浓度时(0.8~1.6mg/mL) 能下调正常小鼠被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及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a, 低浓度时(0.2~0.5mg/mL) 无明显影响。结论:紫花地丁水煎剂在高浓度时能通过下调IL-2、TNF-a的分泌调控小鼠免疫细胞功能,减少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
4.其他作用紫花地丁尚有抗蛇毒、抗细菌内毒素及抗氧化、抗炎镇痛、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HIV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霉菌性外阴炎紫花地丁、马鞭草各30g,煎水洗外阴及阴道,每日1剂,治疗48例,痊愈44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
2.盆腔炎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土茯苓各30g,枳实、枳壳、三棱、莪术、地鳖虫各15g。将上药加水500~600mL,冷浸30分钟,然后煎至150~200mL,冷却至38℃左右,保留灌肠4小时以上。每日1次,以晚上睡前为宜,10次为1疗程。治疗79例,显效75例,有效4例,总效率为100%。随访半年,疗效巩固。
3.各种炎症感染复方紫花地丁注射液:紫花地丁2份,野菊花、连翘各1份制成。治疗扁桃体炎、肺炎等96例,疗效良好。对支气管炎及外科感染等症亦有疗效。每日1~2次,每次2mL。
4.淋巴结核、化脓性感染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各15g,水煎分2次服,并用药渣捣烂外敷患处。5.腮腺炎将紫花地丁及蒲公英鲜品捣烂为糊,用两层纱布包裹好,展平敷于患处,若无鲜品可用干品各10~15g,捣碎,鸡蛋清调为糊状,同法敷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疗程,一般2~3天肿胀减轻,5~7天可痊愈。
6.疖肿取新鲜紫花地丁300~500g洗净,除去多余水分,加入食盐3~5g捣烂成糊状备用。使用时,洗净患处,常规消毒皮肤,根据患处部位大小,取适量药糊敷于患处,以较细密的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
【常用药对】1.紫花地丁配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二药配伍,相互促进,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散结消肿之力量倍增。治疗疔疮肿毒、丹毒、乳痈等红肿疼痛之症。
2.紫花地丁配菊花紫花地丁苦寒,功善清解热毒,消痈散结,用于热毒炽盛之内外诸痈肿,尤为治疗疔疮之要药;菊花辛甘苦微寒,有清热解毒之效,尤善治疗毒。二药合用,清热散结消肿倍增。治疗疔疮。若溃烂可加当归养血活血,以促其生肌收口。
3.紫花地丁配金银花紫花地丁、金银花两者皆为清热解毒之品。紫花地丁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二药合用,共增加解毒散热消肿之功。治疗痈肿疔疮。
4.紫花地丁配蚤休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以清热,善入血分,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蚤休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二药伍用,相须为用,治疗痈肿疗毒及毒蛇咬伤。
【名方应用】1.地丁膏(《惠直堂经验方》):李时珍说:“紫花地丁主一切痛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本方用黄花地丁即蒲公英与紫花地丁等份,煎汁熬膏摊贴,治乳吹并一切肿毒。2.紫花地丁散(《普济方》):本方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散结,配伍当归、金银花、大黄、赤芍药、甘草节治疗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证治准绳》该称地丁草汤。
3.地丁饮(《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本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疮初起,经络阻滞,热毒渐炽,麻痒相兼,隐隐作痛,红肿灼热,疼痛逐渐加剧者。取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金山栀、草河车、生甘草,有五味消毒饮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