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膀胱癌病因概要:
膀胱肿瘤的病因很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某些化学物质在尿中浓缩后可致癌,吸烟是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半数新发病人吸烟是潜在原因。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染有和刺激、使用环磷酰胺、放射性照射等原因与膀胱癌的关系 。
膀胱癌详细解析:
病因:
膀胱肿瘤的病因很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某些化学物质在尿中浓缩后可致癌,吸烟是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半数新发病人吸烟是潜在原因。 (一)化学性质致癌物质
致癌物质是染料的中间体如β萘胺、联苯胺、α萘胺及4氨基联苯。人与致癌物质接触后至发生癌的潜伏期为5~50年,多在20年左右发病。上述的致癌物质经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吸收,然后字尿中排出其代谢物作用于尿路上皮而引起肿瘤。尿在膀胱停留时间最长,故膀胱发病率高。
(二)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与膀胱癌的关系
很多膀胱癌病人没有明显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病史,可能与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有关。
(三)膀胱肿瘤与慢性感染有和刺激有一定关系。
(四)其他使用环磷酰胺也能引起膀胱癌,其他如放射性照射也可致癌。
流行病学:
在西方国家膀胱癌是男性中的第4位常见癌症,在女性中是第8位常见的肿瘤。在我国膀胱癌居男性肿瘤的第8位,女性肿瘤的第10位。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0.8~28.7/10万,女性为0.2~7.0/10万,90%以上发生于40~90岁。欧美一些国家膀胱癌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1990年天津市一组资料统计,膀胱癌占同期泌尿科住院人数的14%,占同期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的65%,
病理:
膀胱癌属于上皮细胞性肿瘤。根据组织相分为移行上皮肿瘤、腙癌、鳞癌、未分化癌。其中移行上皮肿瘤占90%以上。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四级(即Ⅰ、Ⅱ、Ⅲ、Ⅳ级)。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和性质分为乳头状瘤、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癌。
1.乳头状瘤
从黏膜生长,突起呈绒毛状。有蒂与黏膜相连,单发或多发。良性,可发展为乳头状癌。
2.原位癌
也称上皮内癌.病变局限在黏膜内,黏膜改变不明显,肉眼不易辨认。多数发展为浸润性癌,少数长期为局限性病变。
3.乳头状癌
最常见,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差异很大。向膀胱腔内生长,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蒂短而粗或无蒂。可发生坏死、溃疡和出血,并可向膀胱壁浸润。
4.浸润性癌
很少见。无乳头,恶性最大,转移早。癌为实性,坚硬,向深部浸润,表面高低不平如铺地的卵石,可有坏死、溃疡。肿瘤容易向膀胱周围的脂肪、淋巴管、血管内扩散发生转移。腺癌、鳞癌、未分化癌多表现为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