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无需谋划,只须“不动心”。

曾国藩曾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几百年来,阳明先生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他们都从中受益。
阳明先生认为,人人皆有良知。所谓良知,包括了良和知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与生俱来的良心,或者说恻隐之心,和与生俱来的智慧。进一步说,良知,就是人人本来具有的清净光明的本心。
良知来自本心,无需外求,不假外物。唯有致良知,才能识本心。识本心,才能见自性。见自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传习录》中有弟子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
翻译成白话就是:圣人哪能预先谋划这么多!他们的心犹如明镜,只要有这种明澈,就可随感觉应变,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能映照的。不会是已照过的物体形状还保留在镜中,或者还没有照的物体在镜中体现(只能是现在正在镜前的物体在镜中出现)。若如后人所说,圣人做事前会先筹划,这就与圣人学说大相径庭了。

01

无需谋划
成功的人生无需谋划。阳明先生这句话,可以说一语道破天机,那么,阳明先生何出此言,其中有何玄妙呢?
我们知道,历史上最擅长谋划的人非鬼谷子莫属。鬼谷子徒弟众多,最有名的当属商鞅、苏秦、张仪、庞涓、孙膑这几个,但是这些人下场不用说都知道,几乎没有落得好下场的。
太多算计,过多的专注于计谋权数话术,工于心计琢磨,本想着操控别人,到头来,可能是给自己挖坑设套而已。你有所图、有所求,必然兵行险着,可能就误入陷阱。
阳明先生的弟子陆澄有个困惑,他对老师说,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强大,甚至想着如果遇到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
我们也有这种感觉,事前谋划有很多想法,事情临到头上却无应变之才。
阳明先生回答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事上磨练,简单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02

心如明镜
“明”,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自知者明。”《四书》之首《大学》开篇就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那么,到底“明”是什么?所谓“明”,就是清醒不糊涂,通透清澈,没有私欲,没有急功近利。这个“明”,就是原本的自己所呈现的状态,或者说,自性的光明。
阳明先生又用每个圣人都只是完成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使命来说明,人心就像镜子一样,就照此时此处的物。
你的身心保持在这个状态,就可以——无往不利,无物不照。你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蒙蔽得了你,也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生活或者工作,职场或者商场,以不变应万变,用这个思路,可以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