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痛风性肾病的中西医病因,并介绍中医治疗方案
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380期
痛风性肾病的西医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都是啥?
痛风性肾病,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的炎症反应和肾脏损伤,对肾脏的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蛋白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等,还可多伴有肥胖、关节活动屈伸不利、活动不便等。
目前为止,西医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消炎止痛、减少蛋白尿等,但是这样做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且副作用大。
那中医方法如何呢?
痛风性肾病,肾虚为本,标为水湿痰瘀
中医并没有痛风性肾病这个疾病,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疾病特点,可归于痹症、历节风、尿浊等疾病范畴。
《素问》记载:“肾者,水藏,主津液。”表明肾脏,司开阖,主泄浊。
《素问》中还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指出肾主人体浊气的排泄,以阳气为鼓舞,阳气充盛,则蒸腾气化有常,分清泌浊。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岱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的发作根基在肾,以肾虚为本,涉及脾,以水湿、痰瘀为标,虚实夹杂是痛风性肾病的病机特点。
详细分析病机,则可以认为痛风性肾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过食肥甘厚味醇酒所导致的。'
肾为脏腑和阴阳之本,肾气不足,则他脏功能也会失常,阴阳失调,开阖失度,水津不布或水液停蓄,最终导致水湿弥漫、痰瘀互结、痹阻肾络的局面。或者因正虚邪侵,水湿、毒邪进图肢体关节,失治误治绵延日久,进一步伤及脾肾二脏,发为痛风性肾病。
从上面的分析看来,痛风性肾病的病机复杂,水湿痰瘀毒既可以是病理产物,还可以成为致病因素,还能形成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为痛风性肾病致病诱因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为痛风性肾病的诱因。
当今时代,痛风越来越年轻化,这和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起居不规律、饮食生冷、暴饮暴食、嗜好醇酒等行为损伤脾胃密切相关。
因为上述行为,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损伤脾胃,批示运化,脾不散精,精微物质输布失调;肾失开阖,清浊相干;三焦气化失司则水谷运化失和,水湿、痰浊内生,积久化热。
痰浊、郁热痹阻关节诱发关节肿痛,积郁肾脏络脉,损伤肾脏,进而发生为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要分期而治,补肾利湿、化瘀邪浊贯穿治疗始终
痛风性肾病总是属于肾气亏虚,津液生成、输布、代谢障碍,湿浊弥漫,痰瘀互结,滞留经脉,聚集肾络。
痛风性肾病可分为无症状期、初期、中期和晚期,并且其治疗要补肾利湿、化瘀邪浊贯穿治疗始终。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岱教授自创基本方“痛肾安”方,由白参(生晒参)、生黄芪、黄精、黄柏、知母、山药、生地、玉米须、石韦、冬瓜皮、薏苡仁、猪苓、络石藤、红花、炙甘草组成。
方中白参大补元气;生黄芪性温补气扶中、利尿生肌;黄精性味甘平,补气益肾;三药都是君药。
知母味苦甘,性寒,可以除邪气、肢体浮肿。主下水;黄柏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治疗痛风有明显效果;生地甘寒,养阴清热凉血 ;山药味甘性平,补肾固精。上四药共为臣药。
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利水消肿,其总黄酮提取物能促进尿酸在肾脏中的排泄,减轻尿酸对肾脏的损伤害;石韦甘寒,利尿通淋,善治尿酸性结石;冬瓜皮味甘淡、性凉,利水消肿;薏苡仁味甘,淡渗利饮;猪苓性甘平 ,利水渗湿;络石藤味苦性温 ,通络消肿;红花味辛性温,散瘀止痛。这七味共为佐药。
炙甘草 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集补肾气、利水湿、化瘀浊等功效于一方,从而可以治疗痛风性肾病。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也许高,痛风不再犯。
本文参考:2021年第6期《浙江中医药》杂志朱美凤等文章《陈岱治疗痛风性肾病之经验》。
最想听什么疾病的治疗,我在2021就分享什么。总之,你想知道、你一直想知道、你最想知道的而又不好给身边人讲的,都在《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
一身正气,只讲有用的,你需要的就是我要分享的,每一篇都是实用、新鲜和温暖,愿意把一些平常接触不到却又非知不可的,仔细慎重而严谨地讲给你,才是最难得的。你看到的不仅是一篇人文科普,更是一个严谨而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