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上的苏式生活

一种舒适,一种散漫

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也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南起干将东路可以眺望双塔,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连接着拙政园,古名叫做“十泉里”,据出现于1834 年的《吴门表隐》记载:“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很详尽。平江路是宋代起叫的名儿,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而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去了,比如狮林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哪一条都是名声在外声名赫赫如雷贯耳,每一个名字背后也都可能有着长长的故事。

巷子一径是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不知高墙内深藏了多少私家花园,园林讲究市园相隔,俗者屏之,然而这也显出了苏州生活的另一面,市井生活与清修别院从来便是互为表里,共为苏州文化空间的魂魄,清雅高远的文人趣味自然提炼了苏州的精神气蕴,而“大隐于市”的美学体味却也需要人间烟火来成全。

讲到平江路,很容易联系到两个名人。住在平江路悬桥巷29号,是清代的人,洪钧洪状元,同治七年高中榜首的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至兵部左侍郎,已然名闻遐迩了,后来锦上添花的是“梨花海棠”: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一个才子高官,一个红粉佳人,想怎么头条就怎么头条,想怎么绯闻就怎么绯闻。1890盛夏,洪钧作为清朝政府的公使从西方四国载誉归来,带着赛金花,回到苏州,回到平江路,住进了悬桥巷29 号。

而平江路,像这样的人文不在少数,当然名医钱伯煊、历史学家顾颉刚的顾氏花园都可在此寻觅到鸿爪片影。只是旧时王谢堂,已作百姓家,或许故居正厅的形貌还在,雕花窗棂也尚可见旧日气派,只是高墙早已挡不住市井生活的侵近,偶作一番历史的凭吊,也只有付与窗棂木梁、潺潺流水,留与形容难辨的石墩了。或许只有曲水人家的洒扫忙碌,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才是苏州文化中最绵长久远的记忆,炊烟、书香一并混杂在记忆中,讲述着苏州当年的风华。

雕花窗棂尚可见旧日气派

平江路现在是石板路面,路旁挺拔的香樟苍翠葱郁,撑出一片绿荫。驳岸上,一行石栏、石桌、石凳点缀其间。水埠苔痕斑驳,积淀出历史的沧桑。雕刻精美的系缆石,系住了许多往昔的故事。粉墙黛瓦间,藤萝掩映漏窗。冬青围住的花坛内,石笋挺立,湖石嶙峋,黄杨、夹竹桃错落其间。在树荫下,你可以欣赏到老人对弈品茗图,你可以欣赏到小孩游戏趣图,你可以聆听到少女奏出的悠扬笛声。

平江路靠北面一段有一堵墙,红砖青砖粉墙斑驳地保留着,就此成为平江路最富色彩的一面墙,足以说明它的过去,它的历史,它的趣味。也成为了今天平江路游人摄影的一个热景。

在平江路上开一家门面不大的小店,最终成为一个传奇,是可能的,如果经营得道,比如猫的天空;或许成为一个地标,也可能的,如果很有地利,比如鱼食饭稻;或许成为一个景致,还是可能的,如果很有韵味,比如翰尔茶室。但是成为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原则上不是说用心不用心地做事,也不是努力不努力地做事,在我的臆想中,它应该是个邂逅,一个偶遇,一个可遇不可求,这就是黄家伟和他的停云香馆。

黄家伟和他的停云香馆2008 年刚去的时候,也就是过了卫道观前平江路还冷清的时候,待了六年了。施施然、悠悠然地在那闻香品茗鉴壶赏炉,他是给平江路增光添彩的人,他的那个不起眼的小门面窄溜溜的一条、基本可以让人忽略,却是用心良苦苦心经营,盘桓在脑中有无数个场景,一一落实在店里,生生让这小店成为平江路到此一游的留影拍照胜地。

这应该是一个形制与精神的吻合,是要在有意无意之外的不经意间契合了平江路的气息和韵致,既是个人品味又是具体表现,既是个人习惯又是可以感觉。它不是惊鸿一瞥,却又过目不忘,它不仅需要内敛,还要谦虚,它不能大肆声张,也不能默默无闻,它不能显山露水,也不能视而不见,它不能门庭若市,也不能噤若寒蝉。它是一种舒适,一种散漫,一种悠然,一种安静,一种闲情逸致,一种缓慢节奏,一种从容不迫,一种优雅淡泊。

施施然,悠悠然

从平江路向南,走几步便能听到古琴悠扬,是一琴馆,据称请了吴派传人来讲授琴艺。不几步,又是一种江南丝竹之声,喜气热闹。循声向前,又是一处评弹博物馆,绕过前厅展设,后院即是书场。赶得巧,花上几块门票,听上一段弹词,看台上人说噱弹唱,也不由让人听得神采飞扬。从书场转出,再往巷子深处走,又见一处昆曲博物馆。崇脊筒瓦,牌匾显赫,还挂着大红灯笼,似与一般传统的建筑相似,乍一看也没觉得什么稀奇,事实上要走进去才觉得好。庭院里宽畅,石板铺地,两边是厢楼,北为朝南的大厅,南面正中是一个古戏台。正是当年的全晋会馆,由清末寓居苏州的山西商人所建。

现在美食也是平江路突出特色之一,老街的美食与餐馆都与苏州古老的饮食文化密切相关。沿着老街从头到尾的街边美食,由当地的原著居民烹饪,穿着极具江南特色的服装沿街叫卖吆喝,有桂花糕、酒酿圆子、鲜肉月饼、海棠糕、竹筒糍粑、大碗茶、很有怀旧感;青砖白瓦下临街而立的店铺,许多会吃的朋友是为它专门而来;有些规模的餐馆,主要经营苏州菜,老口味更地道,例如:松鼠桂鱼、蟹黄豆腐、糖醋排骨、糖醋鱼、酱蹄膀等都是必点菜,光看到这菜名就会让人垂涎欲滴。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远望也难得不见高楼钢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升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匠人的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极致。日常住宅,幽静的河道便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长卷画。偶然一枝柳树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颇有拂波之意。河道窄处两岸似乎援手可握,宽处可容一船周转裕如,也不过隔水可呼。

八百多年来,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地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平江路算是苏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原载于《文汇雅聚·2015玉兰集》

(0)

相关推荐

  • 信步由缰阅沧古(2021,4,16)

    辞别绍兴到姑苏,老友相见亲如故. 漫步走过观前街,赏夜来到平江路. 小桥流水乌篷船,琳琅满目众商铺. 寻幽探奇穿街巷,信步由缰阅沧古. 观前街:每个城市,总有一条标志性的老街,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 ...

  •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平江路,是苏州城中一条普通的沿河石板街,也是古城苏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条街.旧时的苏州也曾称为"平江城",在南宋时期的苏州地图<平江图志>上就有了平江路的地名, ...

  • 大美苏州-平江路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造姑苏城,初步形成了今天平江区的范围,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苏州就有"平江"之称,是"平定江南"之意.公元1113年,升苏州为平 ...

  • 平江路上的“潘宅“ | 解谜潘宅的前世今生

    潘宅 故事 在苏州,一提平江路上的"潘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富潘"的富甲一方."贵潘"的达官显贵,到如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鼎盛时期 ...

  • 东北老哥56岁退休玩房车 在路上房车慢生活跟在家消费没差多少

    东北老哥56岁退休玩房车 在路上房车慢生活跟在家消费没差多少

  • 《北园路上的市井生活》

    初冬之夜,下了班.突然就想起了城市的一端:北园路.那个20多年前每年新年的第一天,必跟大人一起去聚会热闹的地方,就在北园路上. 这条路,已经走过多次.工作采访走过.吃饭路过.买东西停下过,但每次坐在车 ...

  • 老物件还原记忆里的“苏式生活”

    <姑苏晚报>2021年06月27日 A05版 本报记者 孙佳桦 如何纪念奋斗过的青春,也为小辈们留一份"乡愁记忆"?苏州市三中72届几位退休老同学在一次聚会后,萌生了收 ...

  • 在路上静看生活的心跳——诗写河北诗人孟醒石(郭兴军)

    在路上静看生活的心跳     --诗写河北诗人孟醒石 郭兴军 江山如画,你在画中,一路走来 把开阔的诗意,铺开二十华里 不!两千华里.这样的一腔热血 让多少人,看到了生活中,你的大海 桌布.羊角锤.行 ...

  • 新苏式生活,续千年江南文脉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离开苏州本色美术馆二楼的茶席,夜色已然笼罩了运河两岸.桨声灯影里,一叶小舟飘然而至,耳边传来评弹的叮咚软语.东西桥两岸的市集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品茗或购买手工艺品.一位唐朝女官打扮 ...

  • 【转】新苏式生活,续千年江南文脉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离开苏州本色美术馆二楼的茶席,夜色已然笼罩了运河两岸.桨声灯影里,一叶小舟飘然而至,耳边传来评弹的叮咚软语.东西桥两岸的市集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品茗或购买手工艺品.一位唐朝女官打扮 ...

  • 苏式生活

    <苏州日报>2020年11月25日 A05版 简单而又纯粹.淡雅中有意韵,用最朴素的白描勾勒出世人心中的向往 从园林之秀.昆曲之雅到苏工之美.苏菜之精,惊艳时光的匠心之作,已让世人把&qu ...

  • 苏式生活正解

    <姑苏晚报>2021年09月17日 B06版 晨姑姑 我所理解的苏式生活,首先是一种余地,一种绰绰有余的余地.不是非要散帙.焚香.品茗.鸣琴.习静.临书.观图画.弄笔墨.听鸟声.观卉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