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运营思维
这是“慕蓉”公众号第317篇原创文章
专栏 |数字化商业
运营这个词现在经常能听到,组织中出现了运营中心,职位上增加了各种运营名头的名称,我们好像明白运营是做什么的,但是又好像明确不出来运营的范围。
这种困惑也属于正常,因为运营就是伴随着各种跨界应运而生的,想要明确定义和范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而且要根据组织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
在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运营这个词很少提到,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运营开始重视起来,当线上和线下没有那么融合的时候,运营这个词还比较容易理解,无论是内容运营还是用户运营,都明白是做什么的。但是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出现,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模式,运营这个词开始变得模糊,哪怕设置了运营的部门或者职位,但是实际上是把企业发展部或者营销部门进行了名称的替换。
经营被谈起,更多时候代表着要让企业有利润,持久的发展下去,这是一个比较偏向于生和死的问题,我们经常会说企业经营得好,暗含的意思就是利润可观,各项财务指标是非常健康的。
很多互联网公司很少用到经营这个词,是因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利润指标都是负数,有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近10年都没有利润,但是始终处于高增长态势,我们会给他们归类到运营得好的公司。这类互联网公司跟我们原先定义的经营得好,持续稳定发展,有利润的那种公司还是有本质的差距。
在实体产品比较多的年代,我们需要树立品牌、建立销售渠道,把实体产品卖出去。而当我们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以前实体产品的营销工作要做,更要向前迈进一大步,甚至要参与到产品创造那部分。
所以,运营在很早以前就代表着要探入到生产的阶段,而随着无形的服务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还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会出现一些新的产品特征,这也意味着营销人员很多以前的工作状态要改变。
例如无形的服务产品——在线视频app,运营人员不仅仅是销售这个app的服务,在app各项产品上架之前,还需要把视频的制作方还有观看视频的用户、广告商等等都需要拉到平台上来,而不仅仅是销售app会员或者提高知名度的工作。
运营一方面是横向有了更多的跨界和拓展,另一方面是深入到了产品的阶段。而且运营和产品是要有很好的沟通机制,产品要懂运营,而运营也要懂产品。现在的运营与以前的运营管理的概念就不谋而合了,确实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有密切相关的关系。
了解了这几个词的区别,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数字化转型。以前反复提到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地认为线下搬到线上,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建立,也代表着要建立新的运营模式。
数字化转型在开始的阶段,就要贯彻的是产品和运营双驱动。而不是创造出来产品,再考虑营销的事情,再思考产品或者服务卖给谁,那还是以前的营销思路。
数字化转型的运营思维,从我们自身实践和咨询的角度,我们首先是要有两个信念,第一个是要相信互联网的力量,只有互联网才能积累大数据,才能做到数字化,那我们就要在产品和运营阶段都要想依靠互联网的什么力量去实现数据化。
第二个是运营就代表着要在不确定性中找笃定感。这种笃定感是要依靠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运营中要有更多的策略。
数字化转型的运营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产品去做设计,在开始阶段可以先分为内部运营和外部运营,然后再从内部和外部运营进行拆解,内部运营偏向于以前的运营管理,更多的注重流程,外部运营要加入更多的互联网运营职能,并且要通过实践不断的把运营职能进行迭代。
当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运营工作的时候,是可以观察、模仿、融合,然后要了解到运营工作是要试错、迭代,运营本身就代表着要面对不确定性。不可能回到以前的营销时代,而且现在的异业竞争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要更多的培养运营思维,才能改变以往那种稳定的、静态的经营思路。
数字化转型的运营思维可以通过培训、研讨、实践和复盘的方式逐渐培养起来,只有组织内的人员培养起来运营思维,才能做好数字化转型,才能把数字化的运营的精细化、科学化及自驱性掌握。